登录 | 注册
中华温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温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源流的讨论问题实在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 16 楼

李氏。周时,裔孙曰乾,娶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旧唐书》、《新唐书》因之。又有传:东周时,崇公仕秦,官陇西太守。嗣后子孙居于是,成为陇西望族。我族郡望为“陇西”,即源于此。
考诸史籍,在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里,我族世系,立姓前尊皋陶公(约生于公元前2200年)为血缘始祖;立姓后则尊理利贞公(约生于公元前1071年)为李氏始祖。后历周、秦、汉、魏(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至1368年明朝一统止,共2400多年,可分为唐朝杰公以远祖系、杰公至奇公祖系、福建上杭祖系、五华祖系四个历史阶段。
(一)、杰公以远祖系。
大唐祖系,自有《旧唐书》、《大唐天潢玉牒》及宋欧阳修撰《李氏历代世系源流序》等典籍可稽。我族是陇西一脉,亦毫无疑问,但是否为唐李后人,各地各派族谱、宗谱、家谱则叙述不一。我们搜集到20多种旧谱(手抄本\\印刷本),经认真仔细比照、印证,就有尊唐室和不尊唐室两大分野:
1、尊唐室者,亦分两派:一为旁系派(渊公之第二十子元祥公派)、一为直系派。而直系派又有不同之表述:
(1)福建上杭火德公宗祠管理者编纂之《李氏史记》、《李氏族谱》为世民公~柷公(唐哀帝)~纲公~奇公~火德公(生于1206年);
(2)五华敏公裔珍藏之旧谱,多数为世民公~杰公(唐昭宗)~奇公~火德公(生于966年)。我族旧谱载辅佐公《历代祖系世次记》只简言唐末“杰公废坠厥业,丕丧宗裔。……”觉亭公《祖系源》则曰“唐之初、中、末,其所标者,乃唐之三祖四宗。末予小子,岂敢谓其无稽。”
(3)四川端韵公序称:“溯自太祖炳公封邑陇西,高祖渊公、太宗世民父子兴兵辟山河而承君天下,传世二十,历年三百,李氏之族,至唐始称盛焉。唐衰,则子孙流亡,遂散住于秦、晋、楚、豫、吴、越、闽、蜀之间。我祖奇公,被难于倾覆流离之际,脱身于金戈铁马之余,始逃浙江,继游南京,后迁汀州,建业于宁化县,筑室于石壁村。”
2、不尊唐室者,或以昞公之第五子海公(渊公之弟)为继世祖(见《陂下谱》);或否认是唐胄。
(1)明人梅县籍士淳二何公辨曰:昙公仕魏、赵,“生四子:长崇、次箱、三昭、四玑。分为二郡:崇为陇西郡,玑为赵郡,此为四房分派。二郡子孙蕃衍,因乱世末居,谱系从此失传。后序谱者以李虎、李彪继起,不察前后年岁久远,只以混乱难分,继唐根由源派,皂白难分,从兹始矣!……后世叙谱者,概考证唐氏宗支,……以奇、杰相承,……何太谬甚。虽杰子存一,流落不知何所,存亡未辨。况无遗嘱,而年号已隔三百有余……况又无凭据,龃龉不合。”

作者:山精 (2016/2/29 11:14:20)   回复此贴
  回复:源流的讨论问题实在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 17 楼

(2)清人四川威远籍升堂公不尊唐李,还说“唐李非陇西、非中国人”。其《陇西唐室辨》曰“后之人生千百载下,去古已远。旧谱少见世系,间有缺略。……
兹如我李氏谱,明明係以陇西为族系,却又冠以唐李为祖。此无他,未辨真伪之故误之也。……彼见夫先公李九十五郎讳子高者,乃元末时人,其去唐较近。据其遗嘱,有曰:‘祖贯本陕西陇西县人也’。书始祖,则曰:奇公覊旅成家也,……并未曾言及唐李为始祖。又考先公曰巽,迄……伍可受作谱序文,伍曰:‘予观君家旧谱,青衿济济,科甲先后联芳,乃知其先陇西望族也’。亦未尝以唐帝胄称之。观此二说,大衹所宗有由,而祖系自有在也!吾辈去古稍远,稽考无凭。真如先公子高宗陇西,而祖奇公为始祖,斯诚善矣。予亦人之子孙也,岂敢忘典哉。第数之不得其真,姑缺之云尔。骑墙之见,不敢存焉矣!”(以上引文均摘自本谱《附录三•先贤遗钞》)
杰公以远,本谱仅记其概。有关比较详细资料——先人年谱、行状,我们汇撰《远祖世系考》一节,载于本谱附录中,以供参考,并就教于族贤。
(二)、杰公以后之世系。
杰公至奇公~火德公,处于唐末、五代、宋之乱世,谱牒缺失,尤为特甚。我族世次之赓续、先人之行略,有幸遗留于今者,多属历代故老之片断传言,罕有见诸典籍。因此造成各个支派族谱记述不一,无约定俗成之先祖系绪,或世系相差十几代,或年谱相差数百年。文字之记述,大都是明、清之后。稽《子高公遗嘱》载:“祖贯原陕西陇西人也。奇公寓浙江省,后寓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五世迁清流县四堡里上寮居焉。现有祖坟形如‘寒虎咬尾’,前有四叠金星,号为‘风雨送钱山’,每年轮流祭扫。”惜乎语焉不详。火德公七世孙德荣公常欲纂述族谱未就,以祖宗源流支派语子明善公曰:“谱图遗失,昭穆远近不可得而知也。……迩族尚尔,况远者乎?”故明善公承父志于明永乐四年丙戌(1406)修谱,亦无系统、完整之远祖世系昭示后人。于此可见,族贤德荣公离火德公之世犹近,且世居福建,尚不明了、亦未冀其哲嗣崇诚(明善)公追述火德公以远之先人世系,以补谱之缺失,致后人无从稽考。
目今科技发达,网络上可见之许多资讯,都是转载、引述之作。其中不鲜既“三豖涉河”,又句读失准。如本文开篇引《百度网•北史•序传》一文,就见“携子”误为“摧子”、“曰乾”误为“日乾”。又如《 百度网•李氏历代世系源流序-欧阳修撰》“冀吴伯”,而《新唐书》为“翼隶中吴伯”……是非相贸,真伪杂陈。斧凿痕新,斑驳可见。新修族谱、新撰先祖世系年谱之考证论文,亦因多无旧谱典籍可征,或只据一鳞半爪,或削趾适履,就难免有以偏概全、附会、传讹,甚或托伪、杜撰、荒诞不经之虞。我辈若失诸严谨,强而疑信相传,诚恐不见助益,反增困惑。

作者:山精 (2016/2/29 11:14:37)   回复此贴
  回复:源流的讨论问题实在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 18 楼

先贤有言:“或有所遗,亦阙之,以求其实,非略也(明善公语)”。“自奇公以上,历有帝王将相、圣贤英杰,枝分流派,共本同源者,既不可考,亦难以尽述,只疑信相传而已,奚必究其实哉!况姓姓皆然(辅佐公语)”。“但云: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不得祖诸侯。属在士庶,而援及自诸侯而上以明所自来,揆之于礼,窃谓非宜,故从删节,只照五世祖遗嘱,载自奇公以下,以志慎焉(觉亭公语)”。“吾辈去古稍远,稽考无凭。……予亦人之子孙也,岂敢忘典哉。第数之不得其真,姑缺之云尔。骑墙之见,不敢存焉矣!(升堂公语)”。
故杰公至奇公这一历史段落,本谱遵循先贤修谱遗训,阙之、求实、志慎,从略。
(三)、福建上杭祖系:
上杭祖系,从一世火德公至七世敏公,各谱(包括本族旧谱)所载,亦不尽相同。世次:或四世、或六世。名讳:二世祖,或曰“坤培”、或曰“巽培”;三世祖,或曰“四六郎萼藩公”、或曰“四六郎义公”,或曰“四八郎智公”;四世祖,或曰“千八郎”、或曰“萼藩千八郎公”、或曰“万二郎”;……
由于本族各房《旧谱》对福建祖系——二至五世祖之名讳记述不一,故本谱本着既 “以本族旧谱为蓝本”之原则,又“以求同存异”之精神,在正文中只记奏名(郎名)——一世祖火德公—二世祖三三郎公—三世祖四六郎公—四世祖千八郎公—五世祖念三郎公。其差异处,则在各条加[编者注]及在《附录一•远祖世系考》中予以补充说明,供族贤参考。
【未完,下续“附录资料之三——《一、祖系渊源导读——(五)五华祖系》”】


作者:山精 (2016/2/29 11:14:57)   回复此贴
  回复:源流的讨论问题实在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 19 楼

关于续编《族谱》的几点体会(二)
•李镜章•
上接【附录资料之三】 一、《祖系渊源导读》
(四)、五华祖系:
五华祖系,有《子高公遗嘱》可据,又有明人伍可受翁之序言,及曰巽公、日章公、宾元公、活公、清人辅佐公、觉亭公等先贤修谱时所遗之宏文足征。
1、敏公迁长乐、藩公中进士之年谱等疑点。先贤辅佐公在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1783)修谱时就已经发现,并引用《子高公遗嘱》“敏公于宋朝高宗皇帝建炎二年移来长乐。藩公于绍兴二年迁揭阳霖田都。因考未遂,于绍兴五年复迁长乐县陂下居住。绍兴十五年乙丑科登刘章榜进士。官授户部迪功郎,任云南。卒于任。因乱,柩止云南。邑志有传。幸生我考讳致祥,妣叶氏,仍在霖田都猪喷岭居住。”予以论证,然后指出:“此以宋、元纪元推之,似祖、父、子、孙隔太远者。然我陂下、横陂、锡坑、水寨等处,自昔至今,连宗共祖,往来交接,确有徵矣。辅佐敬为考定,其无可据者削之,其有可徵者笔之。如我陂下之始祖致祥公号遯庵,开基祖子高公字上升号迳庵,以下祖宗尚近,族姓至亲,世次固正,无庸疑焉。”
2、援《省志》、《县志》及各种版本之《族谱》均载:“藩公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科登刘章榜进士,官授户部迪功郎。”
3、先辈于民国初年在揭西灰寨修建之藩公祠,龛联亦书“唐家孝子,宋室忠臣”。邑志、祖祠均与有时间矛盾的家谱一致,个中悬疑待解。
由此看来,五华祖系,世系累累可考,祠墓凿凿堪凭。旧谱流传,久而且广,《省志》《县志》,尽人皆知。约定俗成,悬疑成案。此乃非笔误所致,后人难以修正。保留原状,更加能够体现历史真貌。
水有源、树有根。祖系者,子孙之根源也;族谱者,后人之稽考也。故远祖世次,从古籍书之于族谱,以见我族数千年犹一脉相承;然不稽典考证而贸然书之,则获贻误族人、后昆之过。“东施效颦”,弗敢为也。故本谱按照以本族旧谱为蓝本,无据不录,求同存异的原则精神,据实、从权予以分录。幸族贤垂察!
【编者注】
《新唐书》第1956-1957页“卷七十上•表第十上•宗室世系上”载:“……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百度网•李氏历代世系源流序——欧阳修》“长山李氏宗亲的日志-易网博客”、“ 名家名作——荆楚李氏宗亲会”、“ 天下李姓是一家-广西李氏宗亲联谊”等转载均为“冀吴伯”。“冀”字疑为“翼”字之笔误。
又“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宏农太守,复为宋将军。薜,安都所陷,后为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句中之标点及个别文字,亦疑有误。鄙人标点及转录《新唐书》如次,谨就教于达者。“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宏农太守。复为宋将军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二、辅佐公论述奇公以远祖系
溯我李姓,始自皋陶为尧大理,世为理氏。至纣有逃难食李得全,遂改为李。及周,老子:孔子问礼、汉武立祠、唐尊为玄元皇帝。此上世俱不可考。迨传至虎公,生于陕西上寮平昌乡,娶邝氏,生子:长昞、次焕。昞公事后周有功,封为唐公。生子渊,袭父职为王。渊公生子:长曰相民、次曰世民、三曰顺民。世民公诛突厥而承天庥。及亨公受制,其男名俶广平王中兴拨乱,复缵先绪。至杰公废坠厥业,丕丧宗裔,虽生十子,九被难亡。惟三子奇公避隐浙江种瓜为业。因与詹家构讼,又遁于海北。八年后以商为业,至南京常州府宜兴县南门居焉。娶甘氏,生珠公,娶钟氏(注),生子有五,以金、木、水、火、土为名,金公、木公仍居宜兴县,水公居少武,土公少殒,惟我火德公游寓福建汀州府清流县四堡里官田等处。
【编者注】
本文摘自辅佐公《历代祖系世次记》,详见第四章《附录三•先贤遗钞》。
《子高公遗嘱》记述“五世迁清流四堡里居焉,现有祖坟形如‘寒虎咬尾’,前有四叠金星,号为‘风雨送钱山’,每年轮流祭扫。”五世祖为谁?没有名讳。稽《上杭史记》、《上杭族谱》、《五华族谱》均无记述某某祖“曾迁清流四堡里”。
【附录】资料之五 远祖世系考 李锡球汇编/李东校对
(一)、立姓前世系
血缘始祖 皋陶,原名庭坚、又名咎繇,字隤,大业之子,约生于公元前2200年,居于偃地(今山东曲阜),古以居地为姓,故称偃姓。据传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之后,在帝尧(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时任理官,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史记》)。舜即位,皋陶仍为大理,受命而作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并被选为继承人,因病逝,未继位。皋陶公富于创造性,正直果敢,功德高深,与唐尧、虞舜、大禹被史称为远古“四圣”,后续又有二十七代后裔相继任理官,遂被李姓尊为血缘始祖。
一 世皋陶、二 世伯翳、三 世恩成、四 世仁道、五 世知周、六 世羲集、
七 世忠卿、八 世勇元、九 世孝生、十 世友儒、十一世睦顺、十二世任长、

作者:山精 (2016/2/29 14:28:45)   回复此贴
  回复:源流的讨论问题实在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 20 楼

三世谦吉、十四世让泉、十五世中正、十六世和丰、十七世纯粹、十八世懿宗、
十九世恭怀、二十世俭实、廿一世庄严、廿二世敬修、廿三世齐心、廿四世肃炳、
廿五世平明、廿六世康强、廿七世理徵、廿八世利贞。
(二)、立姓后世系
一 世 利贞公,原姓理,名接力,理徵公之子。约生于公元前1071年。父理徵冀隶中吴伯,仕于商, 因直谏得罪纣王被赐死。母契和氏携带儿子接力避难于苦县伊侯之圩(今河南鹿邑县城东),因饥饿,见树上结有子(果实),便摘来充饥,保全了性命。为躲避朝廷追杀、感激木子救命之恩,遂把木子二字拼合成“李”字,改“理”为“李”,同时取父名理徵之谐音字“利贞”,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因此,后裔尊利贞公为李氏受姓始祖。妣契和氏,生子:昌祖。
二 世 昌祖公,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利贞公之子。家居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城东一带),仕西周,任陈国大夫。妣陈氏,生子:彤德。
三 世 彤德公,原名娇,昌祖公之子。仕西周,任大夫。妣杨氏,生子:庆。
四 世 庆 公,原名连,彤德公之子。妣黄氏、继妣姬氏,生子:宏隆。
五 世 宏隆公,原名承,又名瑞金,庆公之子。妣姬氏、继妣甘氏,生子:硕宗。
六 世 硕宗公,原名勉之,又名饮莲,宏隆公之子。周孝王(公元前897~前888年)时任大夫,赐采邑于苦县。妣方氏,生子:显。
七 世 显 公,原名和,又名成,硕宗公之子。袭父职任西周大夫。妣王、简氏,生子:奭。
八 世 奭 公,原名通,字佑,显公之子。妣方、康氏,生子:环鼎。
九 世 环鼎公,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奭公之子。妣失考,生子:爵。
十 世 爵 公,环鼎公之子。妣失考,生子:寅龙。
十一世 寅龙公,爵公之子。妣失考,生子:熙宏。
十二世 熙宏公,又名希弘,寅龙公之子。妣失考,生子:尧性。
十三世 尧性公,字尧,熙宏公之子。妣失考,生二子:辉、煌。
十四世 辉 公,尧性公长子。妣失考,生二子:连顺、连利。
十五世 连顺公,辉公长子。妣失考,生子:乾。
十六世 乾 公,初名敬一,别名其野,号元果,连顺公之子。仕东周,任上御史大夫。妣益寿氏婴敷,生子:耳。
十七世 耳 公,字伯阳,世称老子,谥聃,乾公之子。约生于东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相传,耳公母益寿氏梦太白金星入怀,怀妊81载,在李树下左胁而生,出生后须发皆白,故称老子。在东周楚平王(公元前528年~前516年)时任太史、守藏室史、柱下史。耳公是一位熟稔周礼的史官和深通自然法则的哲人。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其子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出自《史记》)。后来耳公见周室渐衰,便西出函谷关(遗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坡头乡),应守关令尹喜真人之请,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留世,成为后世道教教义宗本。耳公被尊为中国道教鼻祖。传说,后来耳公入秦修道隐于秦,乘青牛升天,长生不老,世人尊祀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和“混元上德皇帝”。妣何氏,生六子:宗、室、宋、宝、究、宇。
十八世 宗 公,又名造父,别名顺贞,号尊祖,耳公长子。仕东周, 封大将军。妣田氏,生四子:注、滋、洗、涤。
十九世 同 公,原名滋,又名启贤,字润君,号昔仁,宗公次子。公仕赵,封大将军。妣张氏、继妣汤氏,生子:兑(兑,古同兊)。
二十世 兑 公,号襄宝,滋公之子。公仕赵国。妣周氏,生子:跻。
廿一世 跻 公,原名珉,又名崇,号章,兑公之子。仕赵,封御史、阳安君(阳安: 今河北省确山县一带)。妣潘氏,生二子:云、恪。

作者:山精 (2016/2/29 14:30:5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2 每页5条 当前4/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温氏论坛  执行时间:1,984.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温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