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解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解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解氏源流 第 6 楼

解 一 经

解一经(?———?),号月川,交城县人。弱冠勤学,明弘治十七年(1504),以《诗经》中举人,授山东平原县令,升武定州知州,莱州府同知。受奖励四十次,升南京户部员外郎,云南广西府(今泸西、师宗、弥勒一带)知府,宦游三十年,操持益坚,年迈后上表辞官归乡。隆庆二年(1568),恩例进阶亚中大夫(明万历《山西通志•人物》卷十八)。

在平原县令任内,解一经提倡教育,修建学校。遇灾荒歉收,拿自己的俸禄买米散发给灾民,政声大著。在武定任职时,正直无私,执法严明。同知莱州府,征税有法,馈赠一无所取。在南京奉敕管理仓库,曲尽心力,公署院里有黄鸟巢竹,被人们传颂为吉祥之事。广西知府任内,发展教育,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并加强社会治管理,化解纠纷,除暴妥良。明军出征安南,解一经担任左哨,率兵前进,敌人闻讯,乘夜逃走。朝廷遣使嘉赏。归乡后,过着简朴生活,静坐谈玄,淡泊自甘。家人要他申请救济,他则回答:“贪非素志,宁饿死不为也”。临终,焚香端坐而卒,享年九十六岁。万历十三年(1585)从祀交城县乡贤。作品有《启笑录》。自撰墓志并戒词,一时传为佳话。

被称为"云南第一洞"的泸西阿庐古洞,洞穴呈网络展布,犹如地下迷宫。阿庐古洞保留一方古碑《阿庐洞记》,是明嘉靖年间交城解一经在云南任知府时撰写的,撰文于嘉靖二十年(1541),而碑则刻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碑文把洞中所见许多奇石险崖、美景异形进行了认真观察并作了记述,一直探寻到玉笋河,终因"其深莫测"未作深入实地勘测。其后,明崇祯十一年(1638),著名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考察泸源洞,遗憾的是他末能欣赏整个阿庐古洞的全貌。入洞不远,火炬熄灭,无法前进,无缘饱览全洞景观,因而后人要了解这处风景名胜的开发历史文献,则首推解一经的《阿庐洞记》了。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陈敏等学术论文《皮氏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与年龄的关系》,在谈到我国暗河透明鱼最早的记载为明解一经所撰《阿庐洞记》,经科学鉴定并正式命名这种鱼为“透明金线鲃”。 2003年11月17日《济南时报.黄河惊现透明鱼》一文,“山大生物学教授林洋说,明朝嘉靖年间,解一经撰写了一本《阿庐古洞记》,里面便有透明鱼的记载”。
                                                      
(解光启)


作者:118.77.55.* (2008/8/14 21:34:42)   回复此贴
  回复:解氏源流 第 7 楼

解 一 贯

解一贯(?——?),字曾唯,交城县人,一经弟。博学工文。明正德二年(1507)山西乡试解元(第一名)。十六年(1521)始成进士。历任工科给事中,刑科左、右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建言讲学、修德、亲贤、孝亲、任相、远奸、用谏、谨令、戒欲、恤民十事,受到世宗皇帝的嘉许和采纳。

明朝“马役”制度,官用马匹分配给百姓饲养,北方每五个男丁饲养一匹,是百姓沉重的徭役负担。弘治年间,北方又计地养马,养马地区扩大到山东、河南部分。在早期,官马民养有免除税粮的规定,而且还划给闲旷牧马草场,养马户尚可支撑,到后来,牧场逐渐被皇室勋贵侵占,成为私人庄田。马匹和养马户虽然逐渐增加,但免税政策却难以兑现,各方面的盘剥愈益加重,使马役成为“马祸”。从中央到各州县都有一批专职管理马政的官吏,负责印烙、点验、解送马匹等职责,往往利用职务之便,敲诈勒索养马户,以致出现了用十分之一的钱养马,用十分之九的钱供马官们腐败的局靣(参见《皇朝马政记》卷6)。有的百姓只好乘夜把马匹拴在县衙门口而携家逃亡。嘉靖元年(1522),解一贯与众御史一起考察牧马草场,调查情况,引起违法乱纪者的惊慌。临出发时,太监阎洪等上奏皇帝,要求派遣一名宦官相随,希图通风报讯,从中作弊,是当时宦官干政的又一事实,解一贯极力反对,宦官建议未得通过。 考察还朝,解一贯弹劾太监谷大用、李玺夺产殃民罪行,世宗虽然包庇宦官而不议罪,但不得不将内臣勋戚所霸占的大批庄田退还给农牧民。


作者:118.77.55.* (2008/8/14 21:39:44)   回复此贴
  回复:解氏源流 第 8 楼

正德初,朝廷采纳御马太监谷大用建议,令甘肃守臣访求西域良马,得知天方(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一泛指阿拉伯)产良马,便通知各国商人开展马市互换交易,进口马、驼、珊瑚、宝石、鱼牙刀等物品,明朝则输出蟒龙金织衣及麝香、金银器皿等。 嘉靖四年(1525),礼官报告说:  “与西方贸易交换回的物品,陕西省积压拖拉半年以上,所进玉石质地粗劣,优品皆被截留。应派人查问,今后如有劣质贡物,要追究都司官的罪责。"皇帝表示同意。第二年,外国又有劣玉运来,主客郎中陈九川坚决剔除其中粗劣品,而外方贡臣商贾表示不满。而以“议礼”迎合帝意而得宠的张璁、桂萼乘机陷害异己,利用通事(翻译)胡士绅诬陷陈九川及会同馆主事陈邦偁,二人被谄害入狱。他们又诬陷大学士、户部尚书费宏、兵部郎中张羽惠、锦衣指挥张潮等,这些人都被罢了官。指挥骆安请拿胡士绅质讯,给事中解一贯等亦向皇帝提出审查,而皇帝不许。寃案定局,陈九川戍镇海卫,陈邦偁等削籍。世宗又为皇后之父陈万言营造府第,十分豪华壮丽,解一贯上奏批评,请求裁减节约。后来又有云南巡按郭楠以建言得罪皇帝,广东按察使张佑、副使孙懋以 “欺辱”官校被逮捕;御史方启颜以杖死为虎作怅的宦官家人而罢官;元城知县张好古以拘责戚畹家族而削级等一系列的案件,解一贯都对这些欺压忠良之臣鸣冤叫屈,结果惹怒了皇帝,皇帝下令停发解一贯的俸禄。不久,解一贯又被提升为吏科都给事中。

解一贯还卷进了明朝“大议礼”政潮旋涡,它是嘉靖皇帝登基十年里争议不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明孝宗"正德"皇帝死,无子,遗诏以从弟厚熜(叔兴献王之子)继位,是为世宗,年号嘉靖。以大学士杨廷和为首多数大臣为一方,意见是世宗应称孝宗为"皇考",称本生父母为"帝"、"后",不称"皇",即以孝宗为父,以亲生父母为叔之意,世宗虽不同意,但不便公开反对。而以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进士张璁等少数迎合帝意者为一方,形成两种意见。数年中,两种意见争议颇激,而萼、璁官职逐步提升,而多数派众臣屡遭失败。至嘉靖七年,杨廷和等因"议礼罪"罢官,下狱者一百余人,廷杖责打致死者十七人。  
  
嘉靖八年(1529),张璁、桂萼以"议礼"得宠而升大学士,广布余党,多作威福。教授王价、录事钱予勋以考察罢官,这次投机议礼,迎合帝意,企图官复原职。解一贯坚决反对:"如果给他两人复官,将破坏祖宗百年制度。"这样,否决了复官的提议。张璁、桂萼攻击费宏,解一贯与众官员一起说:"费宏立朝行事均按原有规章办理,当大臣的,难免有人说三道四。但从任职至今,没有什么大的过失。而张璁、桂萼等人平生奸险,特以议礼一事偶合圣心。提升以来,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们与费宏积怨已久,企图夺取费宏的职位。皇帝不置可否,不予表态,任由他们相互攻讦,是非不分,使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有可乘之机。这样拖延下去,只能是正气受挫,小人得逞,治理国家的大事将要受到损失。他的大义凛然的议论,使态度强硬的皇帝有所动摇,郑洛书、张录等人也附和支持。皇帝不得不将解一贯的意见交有关部门讨论。张璁、桂萼等虽极力辩释,然而解一贯与陆粲等坚持奏劾,世宗罢免璁、萼二人。可是,犹柔寡断的世宗皇帝反复无常,随后又将解一贯与陆粲贬谪。一贯被谪开州(今河南淮阳)判官。(参见《明史•列传》第九十四)

解一贯墓原在交城"县城东北二里",与一经墓相近。
                                  
                                                (解光启)


作者:118.77.55.* (2008/8/14 21:41:2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 每页5条 当前2/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解氏论坛  执行时间:66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解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