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姓历史]《敬史君碑》---东魏时期的瑰宝

    中华敬氏网 2009年1月23日 敬黎明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无论其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均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而书法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当时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其中,北朝时期的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立于河南省长葛市的《敬史君碑》,更是一通有着举足轻重价值的珍贵碑刻。 《敬史君碑》全称是《禅静寺刹前铭敬史君之碑》。据碑文记载,此碑刻石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立于颍川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禅静寺宝刹前面,后不知什么原因被长期掩埋于地下,直到清乾隆初年方才出土重见天日。时人将其移于陉山书院,建碑亭加以保护。现立于长葛市老城镇。该碑通高2.50米,宽0.84米,碑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五十一字,全文共一千二百六十四字,字迹保存基本完好。其主要记述了敬显俊(即敬史君)的生平、履历和功德。赞颂了其担任地方官时治理有方,勤政爱民的诸多事迹。
据碑文可知,敬显俊,平阳泰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早年为布衣,后解褐奉朝请,任职地方,为晋州(州治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别驾。有功,赏泰平县开国子,除晋州别驾。后从渤海王大将军高欢(即后来的北齐高祖),扫平胡人之乱。因功勋卓著,进封为永安(今山西霍州市)侯,食邑千户,拜车骑将军度支尚书,随即升迁为督官尚书。其在任上克己奉公,后被派职秦陇(今甘肃省附近)。当时,戎虏扰边,民受其毒,朝廷于是任命敬显俊为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刺史,不久转为晋州刺史。在任期间,荡平戎虏,使百姓安居乐业。后来燕地(今河北省中北部)爆发农民起义,敬显俊奉命讨伐,以功拜仪同三司(即司空、司徒、司马)。后被任命为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刺史,治理地方,使民风大改,百姓安居。并带领部下,于兴和二年在颍川长社修建禅静寺七层宝刹,以教化当地民众。
从书法艺术上讲,《敬史君碑》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书法婉雅朴厚,古气磅礴,上承魏体之精华,下开唐楷之先声,堪为欧褚前驱。是书法艺术由魏碑向唐楷转型的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与《张黑女墓志》有相契合处,清人所著的《金石萃编》有所记载。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敬史君碑》的保护十分重视,将其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重建碑亭进行保护。1973年,此碑拓片应邀赴日本展出,引起日本友人的广泛赞誉。中外书法界公认此碑是魏碑中的瑰宝,是《龙门二十品》之外的“品外之品”。


分享按钮>>司 雷:书香门第,名门之后。预约成功的人
>>“敬家班”--甘肃陇东环县皮影道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