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家谱源流】利川陵阳牟氏宗谱

    中华牟氏网 2013年11月21日 牟氏


盖阴阳为天地之灵气,运谱牒乃人生之本源。先有天地,次有人伦,始宗派谱,方传后代。近传我鼻祖原非牟姓,在昔前唐之世厂有我族之宗庙,或云中山李靖王之后代,或云世民之苗裔,均未可考,然於明朝李铁旗将军考之,於历代令吏中知本源;牟凌阳与华内阁公,公牟太尉真乃唐太宗之后代也。古之兴废无纪,原昔李祖字文鸿,居荆南下百里之外,地名赤鞍返马,乃吾祖之所居也。李公家资富豪万贯,良田万顷,历代行善,广积阴功;年方七旬,妻三妾,遂生三子曰:九章、万章、宪章,惟宪章生六子, 曰:强、盛.、魁、铁{镁、茂,命术推算,六人之命非寻常可比,乃阴功所积,一主二爵三英雄。长强年方十五岁,绍倚马,与朱门联姻。
    但世上之人,有寿高二百余岁者,且李公文鸿九十寿终,以为中年不幸;殡殓在堂,将近三载,三子六孙性善至孝,设置水陆香会,斋僧布施,感动天地,太白金星临凡,化一老道,登门乞化。子孙夜间予获奇梦,次晨幸遇星君,迎请高堂,礼貌侍奉;老道言谈周转,动问主家,高堂因何如此?答曰:奉禀道长,乃先父灵柩,只为山地不遂,未能安葬。道长曰: 老拙愿为地师,意下如何?三子六孙伏於地:若得指点,永世不忘此德。老道曰:余历览天地山川多年,境内有阴地一穴,愿送知己,但若尔等有福,若葬之后,必威风至上,富贵无双前面绿水沙洲一穴,名为五龙朝玉堂.有人葬得此穴,代代入帝邦:应选十月十一日卯时下金旷,若错一刻.永不相当。老道言毕,化清风而去。侯至此日,着人打听江水消息,果然水退一时三刻,沙洲出现。走回急报,时.因款客情浓,稍廷数刻,迎柩未至,而水复淹:仍扶柩回,置放中堂;由是孝心未改,朝夕香烟缭绕,灯烛辉煌,迎悼款客,仍然厚筵。金星在空遥观,知其无缘,复至其家,动问尊翁之枢葬否?答曰:奉告老仙,末辈无缘,因人力不敷,.枢去已迟, 水满河泊,故此扶柩还家未葬。老道云:此是怠顽之故,而吉地尚有, 卜水不遂, 卜陆定成。只是禁忌甚大,犹恐泄漏,反成大害;前边有葛藤山麒麟冢上红藤穴有阴地一穴,来脉清高,虎踞龙盘,系五龙朝天,葬之丈余深;有严勋豪”出世,显尔孝德,丕振其门;只须等待三年零六个月之内,不许开中门,凡亲朋往来,需从侧门出入,不得敞开中门,泄漏其光辉,谨记在心。老道言毕,化清风而去。谨依仙翁之言,依法暗葬,禁忌未满,长强结婚,朱总兵乘百辆车送亲至宅,要从中门而进,多方告让不从,只得敞开中门而进,禁忌尚欠六个月未满,天机泄漏,红光满室,紫气冲天。京师观见荆南地方,必出真命天子,差官前来访查,挖墓抄洗;钦天监访查半载,并无踪迹,一日,遥观麒麟冢上,红藤累累,起伏精奇,山青水秀,虎踞龙盘,将灯笼挂于红藤之上,远远遥观,戌时,冉冉上升,丑时,徐徐下降,真穴必然在此,便动工开挖,日间挖,夜间坐,已至三月,不见棺椁,众官领队回朝,去之不远,忽有一夫遗失双鞋,不忍丢失,回头寻找,找时,听得土中龙神曰:幸哉,倘若再挖三尺,定然遭入他手。此人回转急报,返马一挖,将及三尺,果然红藤绕棺,紫气冲天,开棺视之,尸成龙像,於是,架火焚烧其尸,抄灭其家,严行捕缉。三子六孙弃家逃难,,逃至释迦牟尼文佛庙中,九人共议,同言:若他日有重逢之期,以此“牟”字为姓,天下无有其二:改姓之由,从此始也。事急跨上马,各自奔前程。牟强逃于湖北长江荆州上十余里龙舟渡口,见一虎伏地,强骑虎背,浮渡对岸,群人见之,疑以为妖,万不可留,即将人与虎戳丧江中,长强遂淹於此,从此,改为虎口渡,今日太平口,从古至今永不改移。於是,八人各逃一方。一支宪章与牟魁入川至古达州,后改为绥定府东乡县(宣汉)红厘岭。一支牟盛往江南烟水坝。一支万章逃往湖南常德府。一支九章与牟钅英逃往山东栖霞县。一支牟铁逃往宜昌公安碎石岭。一支牟茂入古柳州夜郎国,今改为施南府利川县大木杠落业。永不复姓,俱作牟氏香火,有此六支分派别宗谱,我牟姓之族,永传不朽。
    历查楚北牟姓之由,本源始于山西平阳郡,—后迁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五枫村。后又迁于湖广黄州麻城县孝感乡高干堰洗脚河落业。后又在元朝至正二年,我鼻祖茂公由孝感至荆州石码头,过虎渡口到柳州城(今恩施),出大南门行虎口洞,上石板顶,过筒水箐,至高歇口(今李子幻)大木杠四孔洞,插标落业。 .
    先祖平夷有功,爵封援边宜尉使司之职,七覃八田,不敢浸涣,诰封荣禄大夫,妣为夫人。
    建南长官之司牟绍党,住守石官洞,后调贵州思南府宣尉使司。 牟鸾,于明朝洪武年间,编设里甲,鸾之为人才能任重,力量过人,六户之人,分居各村,收六户联为三甲,以供县之征役,至今相传数十代无异。 陵阳六支源流 我族派出祝融,郡号平阳,始于山西,显于晋国,曰刚,曰劲,父子之真性,世为晋臣。、双全同登进士,尚留简编。汉有子国,克负参政,君高讲业,学著(尚书),名列工部武毅。牟融为太尉,丕振兴常之纲,献甫学富陵阳,惟长为最,识贯古今,子才居先,又如天益之修,实录如谈之居,晋宋汉唐梁五代,载在史册,皆有确记可考。
    凡在蜀楚之内牟姓,分散而居,实滩悉录,但各支各派本一脉所发也。尚念有谱,若不知,是无智也:知而不传,是不仁也,不智不仁,是即不贤不孝也。后裔孙等,遵先祖之遗训参考宗卷,以录前代之籍贯,面抄后裔之名目,了如指掌,朗若明星,凡我后世子孙,都知木本水源,务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耳.

 -利川牟氏的“六塘六寺”    

明清时,利川牟氏有“六塘六寺”之说。这“六塘六寺”分别是:老大房,常家塘、三教寺;老二房,两汇塘、镇江寺;老三房,避塘、龙泉寺;老四房,苦草塘、翔凤寺;老五房,清水塘、兴龙寺;老六房,木瓜塘、戴芳寺。“六塘六寺”之说,包藏着牟氏家庭文化深刻的内涵。

六,按中国民俗解释,是安稳余庆的吉人天相数。基业表现为豪杰、官禄、钱财、将军、学者;健康表现为逢凶化吉,遇一次风险,可以长寿;其含义是天德地祥俱备,福庆甚丰,家势盛大,万宝朝宗之运。一个六,半吉半凶,两个六,六六顺,则大吉。加之牟氏三世祖季兴有六个儿子,后裔称之为六大房,天意与现实巧合,故择六塘而居,建六寺而奉。

“六塘”之说,体现出利川牟氏的恋水情结。据利川牟氏家谱源流介绍,该家族在宋高宗南渡以前,居住在山西平阳,即今临汾。水乃生命之源,有水则人丁兴旺。古代北方常常干旱,种不上庄稼,经常食不果腹,人丁不旺。牟氏历代祖宗告诫子孙要傍水而居,违背这一祖训,子孙难以维系生存繁衍。久而久之,恋水、爱水、择水、傍水而居,这种恋水情结世代相传,演变成这个家族的“恋水情结文化”。常家塘为居家必要;两汇塘,有备无患;避塘,过多要躲;苦草塘,用水不当;清水塘,和平安静;木瓜塘,比喻药食两用,充分表现了对水塘的辩证心理和矛盾心理。利川牟氏的第三代祖季兴的六个儿子在利川落业分居,择居六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六寺”之说,反映出利川牟氏深刻的信仰意识。利川牟氏始祖牟茂元朝至正年从荆州迁居到利川理智坳下场口,过二十六年后,明朝建立,社会相对安定,道教、佛教、儒教盛行。作为一个逐步走向兴旺的家族,不得不用各种教义教育子孙。利川牟氏六大房相继建立了自己房头的宗庙,以供子孙们烧香敬神,以教义的规范约束子孙的言行。大房建“三教寺”,是信仰的总纲,表明了信仰的复杂心情及矛盾心理,同时也表明了“三教”的相融性,被牟氏接受。二房建镇江寺,防止水妖作怪。三房建龙泉寺,相信龙脉带来的泉水有好运。四房建翔凤寺,意即凤凰飞翔。据说翔凤寺的中梁刚安上去,凤卫候就断气“飞翔上天”了。五房建兴隆寺,希望子孙兴隆。六房建戴芳寺,希望牟氏家族载于史籍流芳百世。这种强烈的信仰意识,说明了牟氏祖先十分重视自己家族的精神支柱。

如果恋水、爱水、傍水,是农业社会物质文明的根本保证的话,那么农业社会的精神文明则是靠佛教、道教、儒教的教义维系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塘和寺构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在利川牟氏家族的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上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六塘的选择、六寺的兴建、六房子孙按照祖训实施封建社会农业文明建设的意念,其力度之强,选择之严谨,令当代文明建设叹为观止。通过分析明清利川牟氏的“六塘六寺”,可以窥见土家族民俗文化冰山一角,并追溯出与中原汉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联系



分享按钮>>【牟氏家谱源流】盐亭牟氏族谱
>>【牟氏家谱源流】肇甲庄牟氏谱书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