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氏家谱源流】姓氏源流

    中华竺氏网 2013年6月8日 万家姓


竺(zh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外夷,出自古印度的称谓天竺国,属于外来姓氏汉化。据史籍《姓苑》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古代印度称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后来,中国僧侣有的随印度僧人学经,也随师父之姓,成为竺姓。通常认为汉代宣帝时竺次为中国竺姓始祖。在释道安之前,国人入沙门者,皆从俗姓,外国来的僧人都是以国名为姓,比如姓安的是安息人(今伊朗一带,西方人称帕提亚),姓支的是月支人(大月支,他们国王的头被匈奴王当作尿壶),姓康的是康居人(今哈萨克斯坦一带),姓竺的是天竺人,等等。

竺氏族人大多尊讽竺次为得姓始祖。在姓氏学上,通常认为汉朝宣帝时竺次为中国竺氏始祖。

源流二

夏禹在世之时,曾封炎帝的后裔在台(今辽宁朝阳市一带),称墨台氏,后来简称墨,这就是墨氏的由来。到了商汤时,又将墨台氏改封在孤竹(今河北卢龙南)。商末,孤竹国君名初,字子朝。子朝生有三个儿子,他觉得小儿子智(字公达)比较能干,便欲立他为国君继承人。子朝死后,公达认为哥哥允(字公信)是长子,君位应当由哥哥继承,自己继位是有违祖制。而公信则认为不能违背父命,坚决不接受。两人让来让去,最后干脆一道离国出走。兄弟二人出走之后,国人便立中子文(字公高)为君。国人后来以国名命氏,便是竹姓。这位大哥的谧号就是伯夷,而小弟就是叔齐。伯夷、叔齐离国之后,在各地流浪了一阵。他们听说西伯昌是位尊老爱幼的仁君,便去投奔西伯昌。后来姬发伐纣,他们认为这是犯上作乱,以臣代君,反对并阻拦武王发兵。武王克商后,他们表示不吃乱臣贼子的粮食,不食周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中,采摘薇菜充饥。后来又有人告诉他们,首阳山也是周室之地,于是他们二人就饿死在那里。到了东汉年间,枞阳侯竹晏认为本姓原出于伯夷、叔齐二贤,就在“竹”字下加了个“二”字,改成竺氏了。这就是姜姓竺氏的由来。伯夷的后人,也有称为伯氏的。

源流三

源于姜姓,出自夏、商、周三朝的孤竹国,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夏、商、周三代有一著名的孤竹国。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

至汉朝时期,有一位枞阳侯叫竹晏,他认为竹氏源出自孤竹国两位贤人,即伯夷和叔齐,这二人为商末周初的贤人,因不食“乱臣之粮”而饿死于首阳山(今甘肃兰州渭源莲峰乡享堂沟)。出于对先人的崇仰,他便自己在“竹”字下面加个“二”字,即成了“竺”氏,其后裔子孙沿用不改,世代相传至今。东汉初期著名的酒泉都尉竺曾,就是该支竺氏一族的后裔。



分享按钮>>2013年燕氏宗亲会关于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的通知
>>【竺氏家谱源流】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