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文化古迹】浓厚的宗族情缘

    中华曾氏网 2013年5月22日 万家姓


浓厚的宗族情缘

  九峰镇是漳州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的汇总处,民间的音乐、舞蹈、戏曲、书画创作活动丰富多彩且相当普及,自古有“弦歌地”之称。古镇的文化积淀深厚,俞大猷记事碑刻、上坪农民协会旧址等文物,威惠庙、东山寺、栖云岩、白石岩、龙见楼、曾氏宗祠、朱氏宗祠等古迹无不浸透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九峰的大族有曾、朱二姓,我们实地考察的是曾氏家庙。曾氏家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平和二中大门左侧,建于清代明万历元年(1573)。家庙占地面积380平方,坐东向西,由前门、拱形走廊、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梁架间施斗拱。木构架和斗拱雕有150多组雕刻。前中门悬山顶。大门两侧窗棂以“卍”字缕空青石雕图饰。门前一组青石瑞兽抱鼓。

  曾氏的血缘祖是上古治水的夏禹帝,姒姓,传至他的曾孙少康。帝业中兴,封次子曲烈于鄫(今山东苍山县),曲烈便成了鄫氏始祖。曲烈子孙在鄫相袭了二千年,直到春秋时期鲁襄公六年(—567),鄫为莒所灭,太子鄫巫逃到鲁国,做了鲁国仕卿,他把姓“鄫”去邑为“曾”,从此就成了曾姓。这是曾氏得姓之始,后裔尊曾巫为第一始祖。曾巫生二子,长夭,次夫。夫生阜,阜生点(箴),点为孔门高弟子。点生参,亦师从孔子,得儒学真传,世称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曾氏族谱均以他为首派(一世)。一千多年来,曾氏后裔孙再播迁到湖南、福建、广度等地。故曾氏以“鲁郡”、“庐陵”两各发祥地为郡望。俗语有“天下一曾无二曾”,意思只有一个源头,全国曾氏都是曲烈的后裔,“天下曾氏是一家”。

  据《饶平客家姓氏渊源》考,曾氏后裔的一支徙于汀州宁化怀德乡,明前期徙至漳州府平和县清凝里(今平和九峰),清初,平和九峰世系一支派迁入饶平上饶埔坪,另一支派饶平建饶,后不少迁至台湾 潮汕一带。可见九峰曾氏来源于汀州一地,并再衍出支脉于潮汕。

曾氏家庙大门

  除曾氏家祠以外,九峰镇还有四处宗祠文物址。以下仅做简介:

  紫阳大宗(包括义祠):朱氏宗祠,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城东村县后山。明正德年间(1505-1507)始建,历代重修。祠占地面积550平方,坐东北向西南,由照壁、中门、前厅、正堂和两侧厢房组成。前门两侧1对“喜鹊登枝”纹饰青石抱鼓。两侧走廊内顶卷棚。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正堂立朱熹像,及朱子家训。梁架斗拱简朴无华。

  中湖宗祠: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大洋坡,明弘治五年(1492)始建,历代多次重修。明正德十三年(1518)平和县建县,曾以此作县署。祠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由前门、走廊、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构架,单檐歇山顶,屋脊平缓,梁拱用材硕大,简朴。前门单檐歇山顶。门前有五级踏石青面台阶和1对雕刻花卉的青石抱鼓。走廊内顶为卷棚。祠前有大埕,占地近三亩。

  崇福堂:又名罗寨庵,在平和九峰复兴村。祀晋谢安、谢玄。堂初建于元,明洪武、清康熙、嘉庆等朝重修。堂二进,面积750平方米,坐东朝西。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堂前石阶沿刻有“洪武四年(1371年)蔡二三娘及张德妹所献”等字。堂内有清代石香炉三件、木匾三件及生轮壁画。



分享按钮>>【曾氏文化古迹】宗族特征--曾
>>【曾氏文化古迹】曾氏龙山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