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网新闻】宋代晁氏文人籍贯考辨

    中华晁氏网 2013年5月13日 万家姓


宋代晁氏文人籍贯考辨
——兼议古人籍贯的认定原则

一古今文献常有某人为某地人的记载,在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同一个人可能存在不同的说法 ,并且,它们通常不是古今地名的差异,而是实在的地域差异。这个问题在出自宋代著名文学世家 的晁氏文人身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例如,关于负有盛名的目录学家晁公武为何地人的问题,孙猛先 生就收集到如下七种说法:1.鉅野(今山东巨野)人。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五、《宋诗纪 事》卷四八、《嘉定府志》卷三二“政绩”条、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2.济南(今 山东济南)人。见于《南宋馆阁录》卷八;3.济北(今地详后)人。见于《管庭芬》、《宋诗钞 补》“晁冲之诗”条;4.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村大全集》卷九五关于晁冲之占籍;5.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周易启蒙翼传》引《宋志》、《经义考》卷二五,《晁氏易诂训传》条 引《董真卿》语《,郑堂读书记》卷三二;6.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人。见于《直斋书录解题 》卷一,孙先生亦主是说;7.彭门(今四川彭县)人。见于《荣县志》卷十、《全宋诗》晁迥小 传。①与此同时,就是在同一书中关于同一作家也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对北宋著名文学家、“苏 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称“济北晁补之”,卷十七称“鉅野晁补之” 。对于晁氏另一重要传人、北宋著名学者晁说之《,四库全书·〈儒言〉提要》作鉅野人《,四库 全书·〈景迂生集〉提要》则作开封人。那么,以上说法究竟孰是孰非?抑或皆对么?笔者认为要 弄清这些问题,除了必须对晁氏这个衣冠盛族两三百年的家世特别是其占籍、迁徙方面的复杂情况 作一番溯源及流的清理外,同时由于人们常将这个某地人的问题与占籍、祖籍、籍贯等概念混同起 来,因此我们首先还得对四者之间的关系作必要的甄别,对确定古人为何方人氏的依据作恰当的界 定。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他始终定居祖籍,没有发生过迁徙,那么确定他是哪里人也就不会有什 么分歧。可是,定居是相对的,迁徙是绝对的,因此一个人的占籍之地与祖籍常不一致。在这种情 况下,古人所说的“某人为某地人”,既可能以其本人占籍情况为依据,也可能以祖籍为依据。前 者用例如曾巩在其岳父晁宗恪墓志铭里说:“公姓晁氏,其家先济州之鉅野,今为开封祥符人。” ②李昭玘在晁端礼墓志铭里说:“公讳端礼,字次膺,世为澶之清丰人,后金紫(指端礼父晁仲参 )葬济之任城,今为任城人。”③看得出,这两种说法都是以本人当时的占籍地为主要依据。不过 ,在通常情况下,古人还是以后者即祖籍为依据。且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载王禹言“: 臣本鲁人,占籍济上。”《宋史》卷二七六“:孔承恭,字光祖,京兆万年人。唐昭宗东迁,举族 随之,遂占籍河南。”《元史》卷一五一“:邸顺,保定行唐人,占籍于曲阳县。”36《明史》 卷一八八:“陈鼎,字大器,其先宣城人,高祖尚书迪死惠帝之难,子孙戍登州卫,遂占籍焉。” 四库全书《野处集》提要:“(邵)亨贞字复孺,杨枢淞故述载其本淳安人,至正间为松江训导, 占籍华亭。”四库全书《一山文集》提要“:(李)继本名延兴,以字行。东安人,占籍北平。” 以上用例充分说明,占籍不能等同于祖籍,不仅词性有差异,④而且往往还有互相对立的含义。因 此,古代文献记载某人为某地人,在通常情况下该地应当被视作其祖籍。可见,孙猛先生将晁公武 属何地人的问题等同于其占籍问题以及先前唐圭璋先生将宋代词人归属何省何地的问题称作“两宋 词人占籍考”⑤等用法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古人所谓“某人为某地人”的问题是可以等同 于今人所说的“籍贯”问题的:《辞源》和《汉语大辞典》对“籍贯”的释义都是祖居或个人出生 地的意思,亦即,它既可能指祖籍,也可能指本人占籍地;因此下文就将两者归并为籍贯问题来谈 。显然,一个人的占籍情况是客观的,而其籍贯的确定则取决于带有主观因素的认定标准。鉴于古 人习惯以祖籍来认定籍贯,我国民间在谈论一个人的籍贯时又有上推三代的习惯,目前我国公安部 门在进行户籍管理时明确以祖父的出生地作为确定一个人籍贯的标准,三者之间基本是吻合的。当 然,今人在确定古人籍贯时自当不必胶柱鼓瑟,一定以祖父的出生地为标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 ,限于史料的限制我们未必能够知道这些方面的确切信息,同时前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表现出一 定的灵活性。例如下文将谈到的晁迥,到了他父亲头上才徙家彭门,可他本人就自称彭门人。再者 ,古人的籍贯问题也不必如今人的户籍登记,一定要强分轩轾、讲求唯一性;既介绍其祖籍也交代 本人的出生地、占籍地也是古今文献的通例。尽管难以拿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在确定古人籍贯时 一些相对合理的原则还是可以寻求和遵循的。古今惯例说明以祖籍为依据是没有问题的,关键问题 是祖籍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一个屡有迁徙、已历数代的家族来说,它的每代人都可能有若干 个祖籍,那么究竟以何代祖先的占籍地作为依据呢?笔者认为,考虑到一个人的出生、成长之地对 他本人至关重要,并且一般也与父亲乃至祖父的占籍地相同,因此我们在确定古人籍贯时不必始终 拘泥于其初祖、远祖乃至高祖、曾祖的籍历,那个对本人具有家乡意义的生长地实在是一个比较合 适的依据。即以晁氏文人的情况来看,晁补之祖父辈才由开封迁家鉅野(详下),但从《宋史》至 当今学界,普遍都把他当作济州鉅野人,而非宋代晁氏始迁祖所属的澶州清丰人。当然,事情远非 如此简单,因为一个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与父亲、祖父的占籍地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数者之间 形成的排列组合非常之多。当本人的生长地与父祖的占籍地不一致时,我们固然可以遵从惯例以祖 籍为依据,可是当父、祖占籍也不一致时,很难说以祖父占籍为依据就比较恰当,例如父亲迁回祖 父原籍的情形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因此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我们实宜采取述而不作的原则,即根据 史料的记载对其祖籍、占籍作全面的介绍。明确了上述原则,下面本文就试图通过厘清晁氏家族迁 徙、定居的来龙去脉来对主要的晁氏文人的占籍情况和籍贯问题加以鉴别、确认。二宋代晁氏是一 个可以辨明唐末五代世系的古老家族,从宋初至南宋的两百多年间,出自同一祖先的晁氏子孙繁衍 ,文献相续,逐渐形成一个支系发达的世家大族,先后产生了以晁迥、晁宗慤、晁端礼、晁补之、 晁冲之、晁公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士。尽管晁氏后来发展成为人丁兴旺的庞大家族,家族各 支系也并非聚居一地,家族内部已经有“三祖”、“中眷”、“东眷”等方面的分别,⑥但其源只 有一个,即澶渊清丰(今河南清丰)。这也就是外姓曾巩所说的“晁氏世家澶州清丰县”;⑦对此 晁氏子孙都予以确认,如属于“东眷”的晁补之云“:我宗之牒,鼻祖澶渊。起国之初,大于文元 。”⑧“中眷”的晁冲之云“:飘零南北一衰门,知是澶渊五世孙。”《(别饰道二十弟》)⑨这 也是许多文献将晁氏族人一概认作澶州人、清丰人的来由。从“鼻祖澶渊”、“澶渊五世孙”的说 法看来,宋代晁氏认为他们是澶渊人的后代,这个澶渊人即是晁佺,晁迪、晁迥、晁遘三兄弟之父 ?獾牵舱?从晁佺的时候,晁家就已经从澶州迁徙至彭门:晁迥,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 ,自其父,始徙家彭门。(《宋史》卷三○五《晁迥传》)(晁迥)字明远,澶州人,自父始徙家 彭门。(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晁迥)澶州清丰人也,自其父俭始徙家彭门。(《东都事 略》卷四六)这些史籍的记载在宋代晁氏家族最重要的开创者晁迥那里得到了印证,其《昭德新编 》自序里就署名“彭门晁迥”,这说明晁迥本人已经认同自己是彭门人,由此不难推测晁迥与其同 父兄弟晁迪、晁遘很可能从小就生长在彭门。那么“,彭门”是哪里呢?王珪在为其孙晁仲衍作墓 志铭时有云“:君字子长,其先澶之清丰人,后徙彭城,今家开封之昭德坊。”可见彭门即彭城, 今江苏徐州,而非有的文献所谓今四川彭县。由此可见,把37澶渊(澶州)清丰当作晁迥兄弟占 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晁佺迁居彭门,应在战乱的五代时期胨我院螅?随着晁迥太宗朝中第释褐 、真宗朝登朝显用,晁迥兄弟随即迁出彭门。晁氏在宋初这次迁徙,奠定了后来晁氏三支在北宋占 籍的基本格局。这次迁徙可分两个阶段,在真宗朝(998-1022)晁氏兄弟随晁迥入朝而一 齐迁进了京城开封,随后晁迪、晁遘两支的后人又迁往济州鉅野。且看:惟晁氏自汉御史大夫错而 后不能讲其出,国初为清丰人。真宗皇帝时有讳迥者,为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元,始徙居开封,或 居野。(张耒《晁无咎墓志铭》)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中祖颍川袭远封,东祖西祖 复于济。《(嵩山文集》卷五《积善堂》)这两则材料都是针对整个晁氏家族而言,张耒的说法点 明了晁氏迁进京城的时间在真宗朝,惜乎过于简略。而作为北宋后期晁氏家族的重要成员、晁迥四 世孙晁说之述说家史的《积善堂》诗既是诗的语言,又包含着更多、更复杂的信息,因此下面就以 剖析晁说之的说法为契机,详细考察晁氏在北宋前期的占籍过程。诗中所谓的“三祖”即中祖晁迥 ,东祖、西祖即晁迥的同父兄弟晁迪、晁遘(笔者还没有发现宋人明确区分东祖、西祖的史料)。 “三祖百孙同一体”,反映的则是“入本朝”之后晁迥兄弟及其子孙同聚京城的情形;如晁迥曾云 “:天圣六年戊辰岁季春月……吾见本族卑幼屡有微爽,康宁者或有咽喉壅闭不利……”所谓“本 族卑幼”云者,也说明此时致仕居开封昭德坊的他身边就不止自己的直系子孙。下两句则是在美化 家史的情景中叙述兄弟分头创建家业的情形。之所以有“颍川袭远封”之说,是因为宋代晁氏自晁 迥以来就认为他们是汉大夫晁错的后代,而“晁错者,颍川人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此后历史上晁姓显贵的还有北朝晁晖,封颍川公,官济州刺史,其孙晁清袭祖爵,故晁说之此诗前面还述及晁姓“世封颍川刺济州”的历史,这也是“复于济”之说的来历。先说“东祖西祖复于济”的具体情况。晁遘的孙女婿曾巩为晁遘夫人作墓志铭有云“:夫人姓张氏,济州鉅野人,嫁为同郡尚书驾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晁公讳遘之夫人。”曾巩铭其岳父、晁遘之子晁宗恪。



分享按钮>>【晁氏文化古迹】《晁氏家乘》的内容与意义
>>【侯氏网新闻】华西病理学创始人侯宝璋的些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