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人物——偃师市寇店镇水泉石窟守护神师广耀

    中华师氏网 2008年11月26日 资料



一位59岁的农民,自1978年开始至今的28年间,除了自己家的农活,其余时间都用在保护一座北魏石窟上。他说,水泉石窟,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9月12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河南省优秀文物保护者———师广耀。
一份独一无二的瑰宝
9月12日,记者来到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刚见到师广耀,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水泉石窟:水泉石窟雕刻主要是北魏的作品,开凿时间早于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后来可能因为石质的问题,没有继续雕刻。
至唐代,北壁有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造像一龛,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面容丰满,体态有力,为盛唐艺术风格。水泉石窟仅此唐代作品,其余皆为北魏时的佛像。
记者看到,窟内两侧洞壁雕有大小佛龛400余座,窟内有两尊主石佛和1000多个造型各异的石佛造像,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一位专家说,这里很多造像是全国石窟中所独有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外南壁依山而刻的摩崖石碑,记载了我国许多地方的石窟历史,其中“造十六王子行像十六区”的题记是我国最早的十六王子造像材料。
师广耀说,虽然现在水泉石窟的级别是“省级”,但到过现场的国内外专家都说,这里的石窟艺术,“绝对是国宝级的”!
师广耀是“老三届”偃师高中的毕业生,他有很多名人同学,但他却是个纯粹的农民。师广耀说:“我是农民,但我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所以我知道水泉石窟的价值。水泉石窟与龙门石窟一样,是历史遗留给人类不可再生的艺术和文化!如果再任其风化崩裂、人为破坏,一旦水泉石窟消失,那将是人类文明的遗憾。”
记者看到,石窟的地下满是淤泥,数十个滴水坑说明窟内漏水严重,窟顶石头开裂,有些甚至摇摇欲坠,不少佛像都残缺了。师广耀说,水泉石窟位于断崖上,坐东向西,背山面水。窟口仍有木结构窟檐遗迹,但在洛阳龙门研究院的帮助下,安装了一道铁门,大大减少了人为破坏。龛内并排两尊大佛,高约3米,其中南边的一尊上半部已经被人盗走,石头上的钎痕锤印犹在,较为完整的一尊,也是断臂残身,估计也被人盗过,但没有成功。两侧佛龛中的小型造像很多,但也大多残缺,既有风化的原因,更多的是人凿的痕迹。
由于长期守护石窟,师广耀接触到很多来自国内外的石窟研究专家,说起水泉石窟也是如数家珍:“洞窟内一龛一佛居多,也有一龛两佛,但主佛是两尊,在我国其他石窟中是没有的。”师广耀手拿一根枯树枝指着洞壁上的一些典型佛龛向记者讲解,俨然一个专业的解说员。“专家们认为这可能与北魏时太后听政有关:一佛象征皇帝,一佛象征皇太后。“
一份直到永远的守护
1978年的一天,因种种原因最终留在乡村当农民的师广耀,像往常一样,爬上门边那个陡峭的山坡,欣赏着石窟中一尊尊雕像。突然,一声巨响,对面的山中传出炸石开矿的炮声,石窟也随之颤动,一些碎石簌簌而落。师广耀感到了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从此,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师广耀都要到石窟来,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守护这些珍贵的文物。
师广耀无法阻止隆隆的炮声,但他尽量让石窟保持原样。师广耀教育他在石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这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一定要保护好。
由于洞顶渗漏严重,慢慢融化的积雪对石刻的腐蚀很厉害,每次下雪后,师广耀都会及时清理,但石窟处于断崖上,每一次上下都可能有危险。有一次大雪天气,师广耀上来扫积雪时一跤摔倒,在地上躺了好长时间才爬起来,坚持着爬上了石窟顶上,一点点一点点地将所有的积雪扫除干净。另外,每场大雨过后,师广耀必做的功课就是给洞中排水。就在前几天,一场大雨,将石窟内变成了水塘,师广耀连忙赶来排水,湿滑的泥地让他摔了个大跟头,他顾不得疼痛奋力排水,直到把石窟里的雨水排完。记者注意到,石窟内一处滑痕依然显眼。
师广耀近30年对水泉石窟的悉心守护感动了许多人,但他也被深深伤害过,1989年的一天,师广耀外出有事,两尊佛像的佛首惨遭盗凿,一尊佛首被盗,另一尊佛首被凿碎。和记者说那起事件时,师广耀的手一直在抖。
师广耀回来看到惨痛的一幕后,数天内寝食不安。他把破碎的佛首交给了文物部门,下定决心今后决不离开石窟。他一个人没有那样大的精力,就发动家里人一起守护石窟。此后,再没有发生被盗被毁事件。
师广耀说,近30年对水泉石窟的守护,让他感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会永远守护下去。
说起水泉石窟,师广耀如数家珍。

偃师六旬老人师光耀:三十载护佛情
文章来源:偃师商务之窗
偃师年近六旬的师光耀从1979年开始义务看护水泉石窟,至今已有28个春秋,寒冬酷暑从未间断过对石窟的守护,虽然窟内的佛像经自然风雨的侵蚀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损毁严重,但师老汉还是日复一日,执着地呵护着这里的一佛一字。
水泉石窟是一九六三年河南省命名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偃师文管会要求石窟所在的水泉村成立水泉石窟保护小组,时任水泉村支书的师光耀义不容辞地担当了组长,同村的另两名村民也协同他一起看护石窟。就这样,三人组成的义务看护组成立了。秋去春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水泉石窟在三人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1986年,看护小组的两位村民先后过世,这个三人义务看护小组就剩下了师光耀一人。由于是义务看护,在这之后村里再无他人进入看护小组,师光耀不因同伴的离去而放弃自己的职责,反而以更加执着的热情去守护着这些石雕宝贝们。
由于水泉石窟地处偏僻,周围是杂草丛生的荒石地,师光耀克服诸多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在石窟前栽下了许多柏树,他希望千年石窟能在绿色环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几年,慕名来水泉石窟参观的中外游客日益增多,师光耀又高兴又焦急,高兴的是,自己三十年的付出没有白费,焦急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近些年石窟损毁现象严重,他四处奔走,呼吁人们关注水泉石窟保护。
用师光耀的话说,水泉石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祖祖辈辈就生长在这里,我们有责任,应该把它看好,我们不把他看好谁把它看好,我会一如继往地看下去。

偃师水泉石窟

作者:偃师市招商网

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县寇店乡石窟村南沙河东岸万安山的断壁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窟深6.5米,宽4.8米,高12米。窟内后壁正中,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佛,高约3米。窟内两侧洞壁雕有大小佛龛约四百余座,龛内的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不少的交脚弥勒造像;龛楣及近侧多刻飞天、化生、莲花、帏幔、缨络;佛座下有金刚力士及蹲狮、卧兽等。造像刻工简朴硬直,体现了北魏石刻艺术的特点。

水泉石窟外北壁有唐代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造像一龛,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面容丰满,体态有力,为盛唐艺术风格。窟外南壁,保存碑记一通,系依山而刻;其中有关于石窟历史的记载,字迹多已剥蚀不清。
水泉石窟的造像应为北魏至唐宋时期的佛教石刻艺术。


分享按钮>>师姓人物——著名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师昌绪
>>师姓人物——作家、作曲家、摄影家师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