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氏文化古迹】阙氏源流与概况

    中华阙氏网 2013年4月28日 万家姓


十亿神州,阙氏稀少,每遇我姓,均感好奇。总想寻根究底,本姓从何起源。

  戊辰1988年秋,台湾宗亲沛球先生,目睹大陆宗亲地处山村,经济相对落后,生活仍不富裕,文化素质不高,深感不安,特发起和动员宗亲损款,新建和扩建中小学校,并筹办全国本乡教育基金会;继而于1991年初,建议筹办阙氏教育基金会,鼓励宗亲子弟读书,提高文化技术素质,增强建设祖国和家乡的本领,为促进公私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沛球宗翁认为,为达此目的,必先编写《阙氏宗亲通讯录》,摸清族人之文化和经济现状。于是毅然捐次起起编写,并委托定铿宗亲主编。嘱余撰写《阙氏源流与概况》,附印其上。笔者认为,吾族繁衍三千余年,至今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可谓历尽磨难,创业艰辛。通过收集资料,花费几年辛劳,编成此书,不仅了解本族部分文化结构、生活状况和人物事迹,亦可通过此书团结海内外宗亲,交流学识,联络感情,进而筹办阙氏教育基金会,造福宗亲。其意义甚大,故欣然应撰。

  (一)阙氏起源和繁衍概况

  古代阙氏多聚居于黄河下游南岸之邹鲁一带(今鲁南)。据史书和老谱记载,以及《姓氏考略》和静波、勋吾等宗亲考查,已综合有三种起源说。一说阙族渊源,可追溯到殷末周初的“阙巩之国”,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左传·昭公十五年》载:“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武,指周武王)。唐杜预注:“阙巩国所出铠”(铠,即铠甲)。宋罗泌《路史·国民记》六说:“阙巩,周世侯伯之国”。古代以国为姓者很多,如郑捷,即郑国之文公,齐环即齐国之灵公。同样,阙巩即以出铠甲闻名之阙姓小国,后被周武王吞并,但阙姓人口还在繁衍。故到春秋时代,今鲁南一带有阙姓聚居,曲阜阙党即为一处,《论语·宪问篇》载有“阙党童子将命”一语,意即在阙党有一童子请教孔子。至汉代“阙党”改为“阙里”。“阙里”之名,始见于《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至东汉才称阙党为阙里。阙弁于周景王24年(公元前521年),任曲阜县令。在孔子去之前有炎、黄、少昊、舜诸帝先后到过曲阜;并曾有不少古国在此建都,如鲁国便建都如此;且曲阜在当时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此可见,阙弁当时能在这个古都名城当县令,便是一位十分有影响的人物。同时曲阜又很早聚居着阙姓,史书早有邹鲁阙姓的记载;鉴于曲阜既是“圣人”孔子的故乡,又是弁公的故乡,故元代以来之多数阙氏族谱认定,即以阙里的弁公作为本族之始祖。弁公与孔子处于同一时代,距今2500余年。第二说,说阙弁为夏朝大夫关龙逢之后后,因关向暴君夏桀进谏被杀,乃避居山东曲阜的阙党,遂以地为姓,以避杀身之祸。第三说,亦或由古代之复姓“阙门”简化而来。此复姓亦较早出现于鲁国,据《汉书·儒林传》所载鲁申公的弟子阙门庆忌,曾任胶东内史,也是邹人(鲁南邹县,靠近曲阜)。但汉代以后,“阙门”复姓似不复见。“阙门”很可能简化为“阙”了。

  笔者认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已有“阙”姓存在,尤其是阙门庆忌所处的时代,史书已载有不少阙姓名人。可见,“阙门”简化为阙,不能视为阙姓之起源,只能视为并入阙姓之一部分。第二说“阙弁原为夏朝大夫关龙逢之后代……”,这更有矛盾。据资料记载: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549年,三岁的孔子随孔母颜征迁入阙里,与阙族为邻;“弁公的孙子是孔子的学生”;弁公于周景王24年(公元前521年)任曲阜县令。可见弁公确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仅年龄大于孔子而已。而关龙逢是夏朝末朝(公元前17世纪)的大夫,与孔子、阙弁所处时代(公元前5世纪)相距12个世纪,即1200年左右。为何夏朝的关龙逢被杀千年之后,其后代阙弁至东周才“避居曲阜阙党”,改关为阙呢?再说,暴君夏桀已死千余年,已过夏商周三个朝代,还有何改姓埋名,避居他乡之必要?如果是关龙逢之子或孙在夏末改关为阙,而不是弁公改为改阙,这就合乎常理了。这样阙姓渊源就要提早1200年,那阙姓的历史不是2500年,而是3700年了。而且由此证明,弁公的祖宗早已姓阙千年,只是无从可考。说弁公“避居阙党、以地为姓”的理由就站不住脚了。其三,如果真是阙弁改姓埋名,躲避受害,为什么偏偏躲到曲阜这座名城?再说,一个改姓埋名的人竟能当上鲁国都城的县令,令人置信吗?因此,《姓氏考略》所说阙氏这一起源,似乎难圆其说。因而笔者倾向于武大阙勋吾教授、北京阙承贤研究员的观点:即阙姓的起源,不是阙弁到曲阜阙党,以为地姓,而是比孔子时代至少还要早五个世纪的殷末周初的“阙巩之国”;或者说,要追溯到夏末大夫关龙逢被杀之时,即关子之或孙(弁公的祖先)避居他乡或阙党,就地为姓。所谓“党”,为上古居民基层组织,500家为一党。曲阜阙党这条街就是因为长期聚居着很多阙姓望族而得名。这正如四川仪陇县有阙家公社,安化梅城有阙半街,很多乡镇有阙家村一样,皆因长期居住着阙姓望族而得名。笔者还认为,也许阙弁就世居曲阜 。据江西老谱记载:“阙氏世居鲁国兖川府曲阜县阙里”;阙弁之子阙天羽“世居鲁国曲阜县昌平乡”(见八修语卷一)。所谓“世居”,就不是一代二代,而是很多代方叫“世居”。否则就是修谱人将“世居”二字误用。阙姓族谱至汉末的宣会晚年才“重修通谱”。以前只有手抄家谱(还有一说:从唐太宗时代各姓才开始修族谱)。我们的祖先在创修族谱时要搞清两千多年的族史是不大可能的。正如现在还是搞不清一样,敬请宗亲指正并继续考究。

  弁公后裔在曲阜递传数代,子孙蕃衍,先后向河南、鲁南、鲁西移居。进而渡淮江江,散居江南。其南移之原因有三:一是因灾祸流离;二因战乱所迫,古代外族南犯,小国互厮杀,其战场多在黄河流域;三因出任官职或南下谋生。如7世扶节公西迁河南军州,10世安承公和14世班公先后官下邳,占籍而居。12世禹郎公徒居四川成都,17世添郎公徒居大同府。19世天郎公南下江苏淮安府城东门。唯25世杞公由下邳回居鲁西之钜野。但他们均未越过长江。及至晋室南渡,迁都建业(今南京市),汉族纷纷渡江避乱,阙氏亦随之南迁。据已查线索,越江南移之阙姓有四个主要系统,多因出任官职而南下:一是进入南昌的25世杞公系统;二是进入长沙的26世宣公系统,三是进入宁远的38世尊保系统,四是进入苏南的阙氏系统。

  25世杞公由下邳居山东钜野,越十九传,至44世清虎公,官任豫章(今南昌)郡守,随官居凤凰坡,与宣公之长孙胜公后裔同居此地。又越三世,清虎公之曾孙韩公迁徙西昌之乌山。故乌山阙氏非宣公后代,而是杞公后代。西昌乌山单独有谱,右源老谱载有“乌山谱序”为证。

  尊保系统。据台湾谱载,湖南宁远阙姓(汉骞中将族系)就是尊保后裔。其迁徙路线是邳州→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宁远。尊保一世(弁公以下约38世)葬山东曲阜县昌平乡。至3世西迁太原府文水县,4世南迁河南汝州府伊阳县,4世次子葬河南陈州府项城县,5世南迁浙北湖州府长兴县,6至9世南迁浙东南典岩县,10世南迁福建,11世西迁湘南宁远县,定居至今。这支在宁选县已发展到37世,遍及几十个村镇及周围县,繁衍人口在5千人左右。

  苏南系统,居于苏北之邳县、淮阴、徐州(铜山县)之阙姓,由曲阜、鲁南迁入,再派生南移至姜郾市(泰县)泰兴等市县。据暨大科研处长阙维明教授和有关资料提供:无锡、苏州、吴县阙姓,是唐末、五代、宋初之时,从鲁南、苏北南下做官而就地定居者。江苏以此三地人数最多。但最近吴县宗亲离休干部阙福祥来信说:无锡和吴县合谱记载:其祖宗来自长江之安化,安化的祖宗是武英殿大学士阙统,是宣公后代。安化老谱已毁,7—8修谱对弁会63世以前之族系末见记载,只有安化始祖63世韶梅系统谱。此疑待查。

 宣公系统,26世(江西老谱从天羽公算起记为25世)宣公于汉献帝末年(公元220年左右)任下邳太守,后迁任潭州(今长沙市)太守。此为阙氏南渡之先锋,亦为湘有阙氏之始。但对于宣公身世有两种评论:一是认为,宣公与徐州牧陶谦关系不睦,陶奏诬:“阙宣称帝”,幸奉调潭州,而免于难。陈寿在编《三国志·魏志》时,不加考察,采信陶谦之诬奏而妄编为“下邳贼阙宣称帝,徐州牧陶谦击杀之”的胡言。实因见解不一、关系不和而被排挤。据江西老谱载宣公生于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殁于三国景耀二年,终年67岁,葬孔家屋后,配孔氏亦合葬屋后。这个“孙家屋后”,是否是曲阜孔家屋,如果是,宣公能千里归葬,也说明无问题。第二种说法认为宣会“聚从数千,自称天子”,是反抗当时朝廷的黑暗统治,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但也许是暗地指挥,查无实据,并未“击杀之”,仅调离邳州,远放潭州而已。不过其子孙受到影响,其子进文公,系“汉国学生”,却无任何官职;其二孙阙胜、阙学,突然远走高飞,均徙江西定居,不知何故。

  及至东晋明帝时代,宣公之两个孙胜、学兄弟先后由湘入赣。此为赣有阙氏之始,胜公先迁豫章(今南昌)凤凰坡定居,学公亦于东晋明帝太宁间(公元323—325)迁入江西抚州赤南门定居。学公10传至385世祖传郎公迁居乐安铜壹,再传至41世庚郎公,生三子,孟宗、孟求、孟安(后人称“三孟公”),以庚郎公为始祖,一世孟宗居乐安旧地铜壹,孟求徙居乐安峡源,孟安移居永丰层山平台市(一说吉安),以后子孙繁衍加快,尤以孟求、孟安子孙发展最快,遍及江南的子孙占80%以上。也因各种原因(工作调任等),因迁至冀、预、京、津、蒙、晋、陕、青、黑、辽、吉等诸省市者不少。根据部分调查和分析,已散居到全国31个省市约500多个县市的3000多个乡村,估计人数在40万以上。在宋编“百家姓”的508个姓氏中,阙姓们居百家姓的359位,台湾阙姓位居于107个大姓之中。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说,1982年人口普查的0.5‰随机取样资料表时阙姓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的3‰。又 据1956年在台人口普查随机25%的抽样,阙姓占全台人数的1.9%。这种抽样调查,虽有一定科学性,但不一定十分准确。只是转抄给后人作参考。全省人数发展到万人以上者有闽、湘、赣等省浙、粤、桂、川、台、鄂、豫、苏、皖等省,其余各省各有几千人不等。阙姓还发展到五洲的几十个国家。

  福建、江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安徽、台湾等均有分省史略这里不再重复。

  入桂阙氏,多由闽迁入。唯桂北之资源一支由安化迁入。

  入川阙姓,多居在川中盆地。重庆、合川、北碚、綦江、马县、荥经、彭县、仪陇、岳池等地阙氏由湘西麻阳等地迁入,仁寿、新都、什邡、雅安、西昌、米易、梁山(今梁平县)、广南等地阙氏,则由湖南安化,涟源迁入。其中合川阙氏散居于20多个乡镇的30多个乡村,有3000多人。

  陕西阙氏,据湖南老谱所记,多由湘入。汉阴、平利、安康及山西文水、大同市的阙姓由安化迁入。汉中、户县、西安等地阙姓,由“湖广”迁入,即由湘西北、鄂西北迁入。

  湖北阙氏,鄂南之潜江、黄山,鄂西之恩施、鹤丰、宣恩,鄂东之汉口、随州等地的,多由安化迁入,鄂南之洪湖、监利、仙桃等地阙姓,于清初由闽迁入,广水阙氏由江西迁入,居于鄂东之黄梅、红安、京山、安陆、天门及鄂北之襄阳、老河口等地阙姓渊源,尚待查考。23世翊公任荆州刺史的驻地湖北江陵,可能是该以留下的后裔。

  贵州阙氏,黔东南黎平、榕江、凯里阙氏,是清末永定增瑞村阙廷华任云贵提督时,系本人和带去的后裔。黔东松桃、黔南晋安的阙氏,由湘西迁入。

  河南阙氏,多分布于豫南之信阳、桐柏、新野、新蔡、汝南及豫东之夏邑等市县。前五县市紧靠鄂北之广水、随州、老河口等地,多由鄂北派生而入;夏邑紧靠徐洲和皖北之砀山县,可能此入。

  辽宁台安阙氏从鲁东之登州迁入,已衍8代以上。

  阙氏发源地山东之巨野、邹县、河涧等地,仍居有阙姓。唯老家曲阜阙里已无阙姓。

  天津市和武清县阙姓多从湖南迁入。香港阙姓多从闽粤迁入。唯有滇西之腾冲、大理和滇南之建水的阙姓源流,尚待查考。民国初年国务总理李根模的母亲是姓阙腾冲入,树有“阙母大人之墓”碑。

  近百年来,族人因求学、谋生、经商而移居海外的美、欧、亚、澳、非诸洲者,亦不乏其人,如美国之纽约、芝加哥、洛杉机、旧金山等市,亚洲之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非洲之毛里求斯国,以及婆罗洲(沙巴)、新西兰等地阙姓,多从闽粤渡海侨居。

  阙氏源流,仅查明以上部分,有的还不完全准确。阙氏分布基广,尚待查考。

  (二)古今阙氏文化状况及人才举例

  古代阙氏,读书人数较少,尤其妇女更少。但名人较多,官职比当代要高。据汉书《人文志》记载:战国时代之6世止公,仕齐为卿,著有《阙子》一书,可见在2300年前,阙族就有著书立说之学者。据《永定县志氏族志》所载:明清阙氏,首先登科。据部分统计,历代阙姓中的举人、进士、金精、银精、金紫光禄大夫等,就各有数十人;翰林、解元、各种贡生,亦为数不少。历代被任命为各州刺史、州牧、太守、府令、县令、将军、后部侍郎、将士郎、参军、使节、侯、博士、尚书令、教授教谕,各种巡官等官职者,各有数十人,各有数十人。如10世安承公“仁汉为车骑将军,因功勋卓著,封为下邳郡英卫侯;23世翊公(字羽山)在后汉顺帝时,以官任荆州刺史而廉明闻世,史籍照然;34世政怀公,领诸子佐助朝廷,36世祖捷公任国子监博士,以上二公均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37世祥公,隋人,官任河南开封府尹。39世苗公仕唐官,被封为金精光禄大夫;46世骄公,仕后唐为仆射,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兼理军巡事。54世忠郎公,唐以其子阙该有功,被诰赠光禄大夫尚书令;唐代54世邦智公以贤良方正,举任岳州刺史,被誉为“政治有声,民怀其惠”。55世该公于唐代被授光禄大夫,官任长安钦差领军,修城有功,勒封朝请大夫,参知政事,兼管劝丰举子殿前发官都押衙。敏公登宋太宗淳化年间进士,官历朝奉大夫;59世仲智、端公(宋景定辛酉科解生)、光祖(进士)、国昌(登宋解试)、澜公(登宋徽宗大观年间贡榜),以上五公均官历将士郎;66世敏徽公“世拥厚贳,善承先志,慷概好施。明洪武14年大饥,出米数千石,赈济乡党,邑群申祥,巡抚长折,奉赐以冠带,给建尚义坊”。寿卿公于明太祖洪武18年被遣云南戍边,卒于戍所;67世文兴公于元顺帝时,任漳州军府知事,因御寇殉难,封英毅候;67世成可公元元代以贤良方正,授湖南潭州通判;69世颜训公(湖南)好善乐施,曾代邑完丁饷一年;明弘治13年(1501年),独资修建广化寺;后又合修报恩寺,铸大钟;再出资修北宝塔;并于石砧铺河筑一大水坝,名曰阙家坝,自此水旱无忧,附近农民得益非浅,至今犹颂其公德。其子志和于明正德三年,灾荒严重,首倡义举,出谷千担拯饥,开始知县为建义民坊,维督府提闻,朕心嘉悦,敕为义官;授七品散官,冠带荣身,于大南门通天街住宅前建恩荣坊,以光周恤实意。入邑起。颜训之孙阙璇,学富才高,为家乡做好事,深受乡民爱戴,于明嘉靖元年,被敕授儒官。江西奉新的阙膺,在明宣德年间,官任丰城令,“笃于民事,邑人称之”。河南的70世阙清(派名任重),系明孝宗弘治举人,考授南雄同知,因平寇有功,擢升陕西平凉府知府,赠中宪大夫,以“天性纯厚,为政爱民”而著称;湖南桃源73世之阙士奇,系明思宗崇祯进士,知安南县;且以德高望重,授翰林院编修;著有《蝌蚪诗》、《馀仙草》等诗书;又因中举修桥,被命名为“阙家桥”。清代少年邦觐,广西北流人,嘉庆辛酉科进士,18岁时即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敕授文林郎,任职京都。清代安徽桐城名画家阙岚,“性亢直,常面拆人过,工绘画,尤善写真。”清代阙文,登乾隆西已科进士,宫历知县,廉明著绩,所著诗文,士林传诵。清代阙永华,登同治戊辰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历任都司、闽浙总都府参将。清代阙魁,登乾隆恩科进士,授直隶州知州。清代廷华登光绪戊寅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历任都司、总兵,记名提督;清代千华登光绪癸未科进士,钦点御前侍士。清代阙勋,光绪武举任千总,守备都司,升治安游击。江西乐安82世阙复泰系翰林院待诏,义修去荇、田湖坪两条麻石路,献已田百亩,年收租谷400余担,并兴创三孟之崇文会,以作培养族中人才之基资等。

此外,仅汉代以来,还有不少做出贡献的武将。据《宋书》卷84《也凯传》载,南朝宋明帝年间,有位阙法炬,箭法高明,并任“队主”,随军出征,“进向渔浦”时,敌首将“据垒拒战”,难以攻破,命他射杀了城楼弓弩手,即破阵地。又据《陈书》卷36《周迪传》载: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公元560—566年)的阙慎,虽任“安城内史”,但奉命共同指挥两次战役,均获全胜,受到皇帝嘉奖;隋唐时期,据《隋书》卷67《裴矩传》载,阙达度颇有军事才能,隋炀帝命其攻打吐谷浑,“频有捕获”,得到皇帝大赏。又据《旧唐书》卷194《突厥上》载:突厥中之阙特尔,“骁武善虎战,所向无敌”。公元722年,特尔死,唐玄宗派大将前往吊唁,亲撰碑文,为其立碑,并立祠庙,“刻石为像,四壁画其战阵之状”。当时中书令称阙特尔是唐初大军事家李靖一流的人物。

  以上举例,说明古代阙氏,世代有贤良,盛极两千年,衔及翰林,官及副相,军阶类似至国防部长,比当代阙姓职务要高。

  至于当代,政府重视教育,妇女得到解放,生活好转,交通便利,因而受教育之面,比古代宽得多。特别是提倡男女平等以后,妇女普遍受到中小学教育约占男女总数的40%,高等教育约占男女总数的3%。在清代以前,女子能受到中等教育者,几乎是凤毛麟角。从江南几个省的十几个村庄和少数城市的统计和推算,阙氏聚居地区的文化结构大体如下。以学历分:文盲约占7%(主要是老人和边远山区);小学教育普及率,农村约为90%,城市为100%;中等教育,农村约为20—30%,少数省的农村要高一点,城市约为90%;高等教育,农村约占2.5%,但各地不平衡,少数村庄达到10%,城市占30%左右。以职称分:有高级职称者,农村很少,城市也只占5—10%,男女高级职称中,女性只占20%;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农村约占1%,城市占20%。以地域分:就已知有高级职称和县团级以上人员统计分析,以台、闽、粤、苏、川、桂、湘、浙等省较多;就市县而信,以福州、台北、天津、武汉、广州、上杭、永定、长汀、松阳、博白、北流、梅县、丰顺、宁远、安化、仁寿、合川、吴县等地较多。以界别分:教育科技界占58%,政界占22%,军界占12%,商界占8%。但就整体而言,目前大陆阙姓文化技术素质,仍然很低,远远赶不上工作和发财致富的需要。远不及港台和侨居各国的阙氏。大陆只有部分专家教授和干部的子女的文化层次要高一些。

  无数宗亲为科学事业,为本国的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比古代宗祖更多。如宁远的汉骞中将,在北代和抗日时期,战功卓著,1944年率师空运缅甸,解了盟军之围;腾冲一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名声大震,被誉为“骁将”,荣获各种勋章数枚,1949年荣升为兵团司令;且是一位儒将,善长书法,曾在台北举行书法展览,留有四体千字贴,被誉为“拨云体”。侨居毛里求斯国的阙兆忠(绍忠)先生,颇有才干,经营有方,为毛国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成为该国和华侨中的富翁,回国访问时,受到总理接见,表示愿为祖国贡献力量。广东梅县的阙伟生,任马来西亚怡保州副州长,其公子阙国英博士,现任吉隆坡中马银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该国政界和金银界获得很大成就,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与繁荣作出了贡献。族居美国的长汀籍人阙仁庵一家30多人,有10多人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全部有工程师、讲师以上职称,其中有数位系美国电脑和国际工程部主任或尖端科学专家。他们对美国的技术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汉骞将军的夫人及其居美的长女阙天正硕士看到宁远县家乡还较贫困,积极损资进行扶贫工作,并损资修了一座桥,受到家乡各姓的赞誉。台湾东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阙诒流学士,经营游艇致富,先后献资近1000万元,委托沛球和启春先生返乡修建中小学、修路、修桥,并建阙氏总祠等公益事业,为建设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台汉骞将军的侄子阙德基,台湾陆军参谋大学毕业,曾任军副参谋长、陆军总部高参;其诗词、书法都有较深造诣,在台两度参与诗词联咏,“名列右十”;其书法曾在台北、日本参展多次。

  近悉,广西博白县企业家阙锋,捐资300万元,用作博白县公益事业的启动资金,在此之前,他已多次为博白县各乡镇的教育等公益事业,捐献了很多资金。

  在台宗亲阙启春先生,手中并不富裕,但慷慨捐资,建设家乡;并多次与沛球先生乡筹划家乡建设;还为修族谱和组织台湾阙氏宗亲会等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台的宗亲阙梅贵、阙永华亦积极捐款,为家乡建设出力。美国纽约国际工程顾问公司技术部主任阙君飞博士,关心祖国建设,93年在上海办起了高仕香精有限公司。永定县的阙中一少将,曾任新四军师长、海军高级政干校校长,舟嵊要塞军政委,获一级红旗、独立、解放等勋章多枚;离休后仍担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95年病逝。北平晨光女子学院董事长、南口职校校长湘籍人士阙楚琳,为迎接北伐,“暗寓京郊,作农工运动”;后创立社会科学研究会,团结有志青年,参加反帝斗争,抵制日货,险遭军阀暗害。广西博白之阙百强,曾任广西试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原副校长阙端麟教授,在70年代完成高纯硅及多晶硅生产的成套技术研究,工艺简单,流程很短,成为中国生产高纯硅的主要方法;80年代,他首先用氮作为保护气直拉硅单晶技术,生产出优质低成本硅单晶,实现一项由中国人发明的新技术,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兴国宗亲阙贵善,学富才高,成绩卓著,曾任江西省检察院检察长。江西瑞金之阙由熹,系老红军,曾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福建武平县一中校长阙硕龄,由于教学成绩显著,获得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离休后,仍负责市、省教育史之编写工作。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教授阙德音少将,编有《人际关系学概论》等多种著作,荣获全国第二届图书“金钥匙”奖;离休后,仍担任行为科学研究会会长等多种职务。武汉大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阙勋吾教授,有专著和合著11种,出版700万册,获得高度评价并多次获奖;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不少研究生和硕士。福建永定之阙友琨,现任北京国防部高能研究所研究员。永定的阙定铿老师,下肢瘫痪,整日盘坐,不能行动,曾花两年编成增瑞族谱;接着主编全国性《阙氏宗亲通讯录》两集,已逾五年,不顾身体劳累,极其热心族事,为宗族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闽籍工程师阙启湘,在职工作烦忙,沛球宗亲委托其负责财务工作,为帮助家乡建设,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节约开支,煞费苦心;为配合编好《通讯录》,外出调查,参与审校、联系编印,热情接待,不辞劳苦为族事作出了贡献。湖南农民阙协和,家境清寒,笃于民事,抗日时期,自费为民修小石桥一条;自学医术,义务为民治病千多人次;并用艾火抢救出一名濒临死亡的17岁少年,至今犹感其恩德。这些古今人物的事迹和功勋,为锦秀中华增添了光彩。

  当代人才辈出,特别是工程师、教授、专家、研究员、主任医师颇多,其发明创造、科研成果,不胜枚举,本文限于篇幅,恕未一一列举。好在名录已全部列出。还有不少人才,尚末发现。



分享按钮>>【阙氏文化古迹】广东省阙氏
>>【阙氏文化古迹】下邳郡与阙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