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向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向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始祖向戍考 ----向胤道 已阅:2149 / 回复:0(楼主)

始祖向戍考
远祖向戍,微子启后裔宋恒公御说第五子向父之孙。向父,宋桓公之子,名肸。其孙(一说曾孙)名子戍,春秋时宋国大夫 任左师,执掌国政,食邑在合,一称合左师。他以祖父向父的首字为姓,其后子孙沿续相传,称向姓。尊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
从春秋前期齐桓公创霸业起,直到春秋中叶之末,晋、楚再盟于宋止,诸大国为了争霸砍杀了百余年,弄得中小国家不仅要贡纳财物,而且受到战争之害也颇深重。地处晋、吴、齐、楚交通要道之间的宋、郑两国,首鼠两端,吃尽了大国苦头。这两个国家对待晋、楚的政策如同郑大夫子良所说:“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左传》宣公十一年)晋、楚两国皆因内争外患而筋疲力尽,诸侯间也实在受不了“牺牲玉帛,待于二境”(《左传》襄公八年)的苦痛,于是再由宋国发起弭兵运动。公元前五四六年,他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二十余国参加,使晋、楚藉以平分霸权。此会以后,中原各诸侯国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得以安宁十数年之久,这在春秋史上是少见的。子戍也因此名扬列国。
  宋国的执政者向戍与晋、楚两国的当权者赵武(即赵孟,又称赵文子)和子木(即屈建)是好友,他想利用这种关系,在诸侯间发起弭兵运动。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向戍先到晋国去找中军元帅赵武,赵武和众大夫商量对策,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葘也。将或弭之,虽曰不可(不能成功),必将许之。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因而晋国赞同了向戍的倡议。向戍又去楚国,“楚亦许之”,(均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接着齐、秦和其他一些中小国家也都表示同意。
  是年五月至七月,晋、楚、齐、宋、卫、郑、鲁、陈、邾、滕、许、蔡等候国的卿大夫和小国君主在宋都商丘盟会,秦国虽然同意弭兵,但没有出席会议。在会上,楚国首先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要求。这个“晋、楚之从”是指附属于晋、楚的各国,“交相见”,意谓原属晋的朝楚,属楚的朝晋。这就是说,原先分别从属晋、楚的中小国家,现在要同时负担向晋楚两国朝贡的义务。由于原来从属于晋国的侯国占多数,这就使晋国吃了亏。于是,晋赵武说:“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最后商定,齐、秦两国除外,其他各国都须“交相见”,楚国还是占了便宜。这样一来,两国的附属国必须既朝晋又朝楚,承认晋、楚为其共同的霸主。当时如果不是晋、楚两国势均力敌,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弭兵会议后,晋、楚两国之间在四十年内没有发生冲突,战争的中心便由中原移到了东南地区的吴、楚,吴、越之间。这时的中原诸侯国虽然免受了大国的征伐,但从小国人民的负担来说,并未减轻,因为他们的贡纳较前增加了一倍。
在战乱不断春秋时代,能停止战争几十年,这就是远祖向戍的一大贡献。

达州 向胤道 2009.3 于凤凰山下
向胤道 男,大学,研究员, 供职于四川达州市科学技术局。网名〈远山之呼唤〉〈远山之绿〉。曾发表诗词、散文、小说、论文数百篇,作品曾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一等奖,获得国家文明办、团中央、外宣办、中国文联、奥运组委会等联合颁发的“我们的文明诗歌大赛”优秀奖(赋类只设优秀奖,获作品奖仅五篇),获“中国辞赋家联合会”颁发的一、二等奖;新诗获《奥运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一等奖等;科研成果获得国、省、市科技进步奖、研究奖20余项。系中国辞赋家联合会理事特邀副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协会会员、达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等
通信地扯:四川省达州市彭家湾路18号5-16-15信箱 邮编 635000
电邮:xiang1947522@163.com 电话013882886306)


作者:125.67.40.* (2009/5/15 21:55:5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向氏论坛  执行时间:281.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向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