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不朽的事业

    中华晏氏网 2010年9月26日 巴中网


永恒的追求不朽的事业——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平民教育研讨会纪实
2010年09月26日 巴中网 刘黎明 赵陈

 

   金秋送爽,锦水欢笑。9月25日上午,由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纪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诞辰120周年暨平民教育研讨会”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四川省高等院校的学者专家,河北省定州市领导,晏阳初先生好友和亲属代表,以及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相聚一堂,共同缅怀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乡村改造运动创始人——晏阳初博士为人类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探讨晏阳初博士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理论,让晏阳初博士的思想和精神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随着音乐声缓缓响起,电影《晏阳初》的画面把大家带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国内开展平民教育运动的难忘岁月。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白彬菊女士首先作了《晏阳初与乡村改造》的演讲。她说,晏阳初先生是一位世界名人,他的工作被公认为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不仅有中国受益者,还有印度、菲律宾、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的人民。晏阳初曾获得的多个荣誉学位是对他的充分肯定,但更多的肯定来自数百万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很多人从晏阳初的工作中获益,如今他们能够读书识字,生活得到改善——这是晏阳初提出的乡村改造带来的成果。晏阳初取得的成就基于他坚实的信念和方法。他的首要原则是“从普通民众开始”——换句话说,就是不按中国学究达人的传统方法教中国农民如何读懂古代经典,而是倾听农民对话,教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字和词。晏阳初这样总结道:“当我们试图创造新社会时,不应忘记我们是在同旧社会打交道。”他乐意从旧社会普通民众起步,从小处着眼。晏阳初是他所处时代的典型,为改善人类生活,他奠基的教育和发挥的作用具有典型价值。他是一名知识分子,却深入到乡村,在人民大众中工作。他相信所有人民的潜力,而不只是精英。晏阳初一生的故事是一个榜样,他的生活和工作激励了我在耶鲁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他和他取得的成就,全世界都受到他的鼓舞,并极大地受益于他的成果。
  
  解除苦力之苦,发展苦力之力。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何晋在发言中说,作为中国以至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发起者和施行者,晏阳初先生把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贡献给了这个世界上处于下层的那些教育缺乏、生活清贫的普通平民。中国近代以来,国家落后,人民被欺侮,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各种救国救民的思想和方法。西方宗教、思想与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影响中国。中国是完全拒绝还是全盘西化,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着激烈的论战交锋。在晏阳初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中西方思想与信仰的和谐融合,以及融合后形成的这种信仰给他带来的力量,是何等地影响与作用到这个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晏阳初先生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士大夫拯民于水火、济天下的高贵精神,也体现了真正的基督之爱。对基督信仰的接受,也许正如一些学者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像晏阳初这一批中国的基督教知识分子,“他们选择基督教并非仅仅为个人的信仰,而是为社会的重建”,“是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拯救国家、振兴民族的多种努力的一部分”。晏阳初先生无疑把他的信仰和他胸怀的儒家济天下之志,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在国家与人民已远比过去富裕的今天,在我们纪念晏阳初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此时,追寻与体味一位伟人身上信仰带来的伟大力量,无疑是有意义的。
  
  毅华国际文化发展中心资深顾问、英国专家马修先生说,当我们回忆晏阳初先生的一生和他创造的成就时,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看的。有的是历史学家,有的是决心要改善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政府官员,有的出自深受历史文化影响的书香门第,有的与晏先生有过交往。无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将会从一些细微的不同方面认识晏先生的一生和他留给世人的遗产。晏先生最伟大的服务行动不在于他教导了什么,而在于他聆听了什么。他受到尊敬,然而更非凡的是他对别人表现出的尊敬。他改变了他人的生活,不是通过告诉人们他们缺少什么,而是帮助他们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虽然晏先生已去世20年了,但他仍然在挑战我们,去认识每个县、每个村、每个人所拥有的发展潜质,去欣赏和赞美那些拥有尊严的人民,不是为了向他们索取,也不是为了要他们听从。晏先生在挑战我们,要我们思考自身,也要我们像他那样肩负起责任:认识和感谢我们所拥有的恩赐,恩赐不是我们赚来的,不仅仅是属于我们的,乃是要和社会一起分享的。
  
  清华大学教授焦义菊女士在发言中说,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运动,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通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四大教育,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方式,开发民智、关注民生、提高民德,培养有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团结力的新民,以从根本上铲除20世纪初期中国农民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劣根,实现救亡图存、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伟大理想。70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历史,重温晏阳初先生传奇般的人生历程,我们发现,他的许多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今天从事农村教育和农村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清华大学以“大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能推广”的工作模式,积极启动了教育扶贫工作。该项工作以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中小学师生、乡镇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为主要对象,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无偿帮助他们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通过卫星、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向这些地区输送教育资源。
  
  国际专业服务机构成都地区主任、马来西亚专家吴美颜女士以《永远铭记晏阳初先生的贡献和精神》为题发表了演讲。吴美颜女士自豪地说,我所代表的MSI国际专业服务机构,铭记和传承着晏阳初的精神,也在四川凉山州服务当地的贫穷人。晏先生的身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是一个深入乡村的知识分子,谦逊、毫无保留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MSI除助学金、畜牧项目、青年培训外,也在医疗、社区健康、社区发展方面与各地区政府合作。一直以来都坚持以社区为发展单位,住在他们当中,我们为他们提出建议时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同时也从他们那里学习丰富和珍贵的文化知识。这并不容易,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挑战。晏阳初先生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倾注热情来帮助贫穷人,首先通过学会读书写字,建立人格,建立自信,到后来慢慢脱离贫困。MSI的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够长,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像晏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学习的地方。晏先生对他服务对象的爱心以及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光沪说,晏阳初是人民的好儿子,也许是对他最合适的称呼。因为他从25岁大学毕业开始,到95岁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院长职位上退休,为中国农民及全世界“农村人”苦干了七十年。农民、“农村人”是他的父老,也是我们大家的父老——全世界的“城里人”,追本溯源,哪个不是“农村人”的子孙呢?晏阳初那赫赫有名的河北以定县为试点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绝不仅仅是在下层民众和农民中“扫盲”,推广农技改良和卫生保健,更旨在提高公民意识,推行乡村自治。全国上下在纪念晏阳初、学习晏阳初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他的经验、超越他的经验,这一切离不开最基本的一条,那就是,要像晏阳初那样,把亿万民众看成自己的兄弟姊妹,追求他所追求的“天下一家”的理想。只有这种理想才会为我们提供为农民、为民众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动力。
  
  晏阳初的学生、北京大学教授李真深情地说,在缅怀晏阳初的这个时刻,我有两点感想:第一,我想到中国古人有人生“三不朽”的说法,即“立功”、“立德”、“立言”。先看“立功”。晏老1923年组建“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于1926年到定县农村推进平民教育、乡村建设工作,历尽艰辛,造福于定县广大农民,创造了“定县经验”。其次,就“立德”而言。晏阳初先生一生简朴,与农民打成一片,他宁肯卖掉张学良将军送他的小汽车,以资助平民教育事业,他的坐骑是一头小毛驴。他忠实实践了“言必信、行必果”的箴言。第三,就“立言”而论。晏先生并不是一位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学者,但指导他的事业的都是他的深刻的民本思想、民主思想和他睿智的哲人眼光。他提出的“指导哲学原理”就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他提出了“解除苦力之苦,开发苦力之力”的目标,提出了“开发中国人民特别是贫苦农民丰富的‘脑矿’”的思想。按照这三条标准,晏老当然是“不朽”的。第二点感想是,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他,说明了为人民幸福而终身奋斗的他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的友好交流和真诚发言,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晏阳初博士探索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理论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晏阳初博士“不做官,不发财,一心为平民”的崇高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晏阳初博士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坚定与执著。晏阳初博士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理论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分享按钮>>将我们的研究会命名为《殷礼研究会》 好!
>>纪念晏阳初诞辰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