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姓史话之五:羊姓名人(一)

    中华羊氏网 2010年4月6日 羊氏史话


“堕泪碑前百感生,泰山姓族旧知名”(清·严永华《羊流驿》诗)。羊姓虽非中国大姓,但却是一个著名的姓族,历代俊杰辈出,公侯代起,连荣不衰。仅在“二十四史”中,就有羊姓40人的传记,书中提及的羊姓人物更多达130余人。《万姓统谱》中著录的羊姓名人亦有46位。他们之中既有硕儒贤哲,又多名臣良将,还有诗人书家,更具才女贤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他们凭借历史的机遇,在中华浩荡的千年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在本章节中,以时代先后为序,对历代羊氏名人作一简要的介绍。

 

(1)两汉高踪 六朝风流

 

秦代博士羊子

羊氏为儒学世家,汉晋之世屡出大儒,而其家学渊源,更可追溯到战国、嬴秦之世。秦代博士羊子,便是一位儒学名家。
羊子之名,见于《汉书·艺文志》所录儒家著述中,志云:“《羊子》四篇(原注:百章。秦博士。)。”
按《广韵》平声十阳羊字下注云:“(羊)姓出泰山,本羊舌大夫之后。战国时(引者按:时原误为策,今径改)有羊千者,著书显名。”清人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今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皆认为羊子即是此人。张书考谓:“盖其人生在战国之末,至秦犹为博士也。”
根据《汉书》所记及诸家考证,知羊子名千(《秦集史·人物传》称羊子又名章),生于战国之世,以著述显声。及秦并天下,出任博士。按秦置博士,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羊子在俊才济济的嬴秦之廷出任此职,可见其乃是一位饱学硕儒。所著《羊子》一书,凡四篇百章,曾流布世间,庋于汉宫,而为《七略》等书所著录。可惜此书因遭汉晋兵燹,早已散亡不传。《汉书艺文志通释》谓:“(《羊子》)书佚甚早,《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
《汉志》中这位著书之羊子,很可能就是羊氏徙居泰山的始祖。《元和姓纂》卷五记羊氏“秦乱徙居泰山”,羊子之生活时代正处秦世,或其遭逢秦末动荡,便携家自华阴远徙泰山。这一儒学世家著籍岱野,对之后泰山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泰山亦成为羊氏肇兴之地。

 

汉赋名家羊胜

“赋”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文体,繁盛于两汉,故史有“汉赋”之称。西汉辞赋作家中,以梁孝王所招宾客这一文学群体最负盛名,以至清人王士祯有“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的咏叹诗句。
在这群“梁园风流”之中,赋家羊胜名留史册。羊胜史称“齐人”(《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此处之“齐”,当指泰山,因羊氏秦末已徙于泰山,而泰山汉初在齐国封内。羊胜“善辞赋”(《古今姓氏辩证》卷七),且负韬略,为当时之著名策士。汉景帝前四年(前153),梁孝王因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且因是太后少子、景帝少弟,深蒙宠眷,其所封之国,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为汉之强藩。梁孝王复广招四方豪杰,于是崤山以东的游说之徒与文学之士,莫不涌入梁国。羊胜闻讯,也离乡远赴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受到孝王礼遇。与公孙诡、邹阳、枚乘等同为梁园名士。
羊胜赋今存《屏风赋》一篇,见于《西京杂记》及《全汉赋》中,其文如下:
屏风鞈匝,蔽我君王。重葩累绣,沓璧连璋。饰以文锦,映以流黄。画以古列,顒顒昂昂。藩后宜之,寿考无疆。
赋文以绣屏自喻,表达了对梁王的一片赤诚之心。
汉景帝前七年(前150),窦太后欲立梁王为太子,以嗣景帝,因遭大臣袁盎等反对而废止。于是梁王怨恨诸臣不已,乃与羊胜、公孙诡密谋,于景帝中元二年(前148)遣刺客杀袁盎等十余人。案发,汉景帝怀疑为梁王主使,不断派遣使者往梁国索拿谋主。羊胜与公孙诡藏匿在梁王后宫中,汉使遍捕不获,督责梁王甚急。梁王恐惧,便令羊胜二人自杀。一代赋家,因卷入宫廷内争而伏剑殒身。

 

“九世清德”溯羊侵

羊氏自秦末徙居泰山,经过二百余年的蕃衍,渐成巨族。东汉而后,各地豪族不断涌现,并跻身政坛。泰山羊氏亦乘时而起,成为当世甲族之一。
《后汉书》卷三十一《羊续传》,称续“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但有名氏可查则是自续祖父羊侵,是为泰山羊之世系中可确切考定的始祖。羊侵(一作祲,又作浸)生平事迹,略见于《后汉书》卷四六《邓骘传》中。邓骘为汉和帝皇后之兄,和帝死后安帝嗣位,邓后临朝,以骘为大将军。安帝初年,灾荒频仍,死者相望,“盗贼”群起,邓骘乃“崇节俭,罢力役,推进天下贤士”。羊侵便是此时被邓骘征辟的贤士之一,与他同时被征者还有李郃、杨震等人,皆一时俊杰人望。羊侵入朝后,历官司隶校尉,此职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权柄甚重。羊侵当天下波荡之际,于任上一意求治,清慎忠勤。史称在羊侵等人的治理下,“天下复安”。后京兆尹一职有缺,安帝及邓骘皆欲用外戚邓豹,大臣李郃独“公举司隶羊浸”(《太平御览》卷二五二引《李郃别传》)。羊侵声望之崇从中可见。
羊侵之子羊儒,汉桓帝时官太常,亦为名臣。羊侵父子鞠躬尽节,为羊门博得忠臣世家的美誉。羊儒之子羊续,起家便是“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后汉书》本传),进而成为汉季重臣。羊侵对羊族“九世清德”家风的启承,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悬鱼太守”羊续

羊续(142~189),字兴祖,泰山平阳人。羊侵之孙、羊儒之子。初以“忠臣子孙”授官郎中,历官庐江、南阳太守,仕至太常。他在南阳任上,悬鱼拒贿被传为佳话,故世称其为“悬鱼太守”,列为羊门“九世清德”的代表人物。如《羊烈墓志》在追记家世先哲时特为标举羊续:“北海(名氏待考)称治,南阳(羊续)表清。”
羊续卒后,后人曾立碑颂其遗爱。据《魏书·地形志》记载:泰山郡梁父县境有“羊续碑”。可惜碑久已佚去。传为羊续之墓者共有两处:一处在今新泰天宝镇古城村附近,明人宋焘《泰山纪事·地集》记载:“羊续墓:续泰山平阳人,晋太傅羊祜之祖也。其墓在(泰安)州南四十里徂徕山下。”又清人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云:“羊舍……东北有大冢,《泰山纪事》称羊续墓。”另一处在今新泰羊流镇羊氏墓群内,清人卢綋《羊太傅祖墓表》载羊流三冢,土人“咸称其一为太傅祖南阳太守续”之墓。

 

“天下清苦羊嗣祖”

东汉后期,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童谣:“天下清苦羊嗣祖。”(《后汉书集解》卷三十一引《三君八俊录》)歌谣中的羊嗣祖,指的便是时官河南尹的大臣羊陟。
羊陟,字嗣祖,泰山梁父人。其少时即“清正有学行”,冲、桓之际,举为孝廉,被太尉李固征辟入府中。后选官“举高第”(指成绩优异者),拜侍御史。及李固在党争中为外戚拘陷而死,羊陟因是李固故吏,也被禁锢数年。后来再举高第,迁任冀州刺史,他到任查处贪婪污秽之辈,“所在肃然”。泰山太守苑康遭常侍侯览陷害,被打入廷尉狱中,羊陟诣阙为其诉冤,使苑康得释归本郡。后又改任虎贲中郎将、城门校尉,再迁为尚书令。羊陟不畏权势,奋然弹劾“与宦竖相姻私,公行货赂”的太尉张颢等人,又以前太尉刘宠等人居官“清亮在公”,上疏荐举。汉灵帝嘉陟忠直,于光和元年(178),拜其为河南尹。羊陟下车之始便“禁绝豪右嘱托”,坚拒贿赂,只根据任职时间来接收俸禄,时常以干饭蔬菜充饥,由此赢得“天下清苦羊嗣祖”之称。时论将羊陟列为“八顾”之一。“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也。(《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
羊陟不独清苦自律,而且求贤若渴。他与辞赋家赵壹交好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赵壹负才俊异,但性情倨傲,不为世赏。光和元年(178)他作为汉阳郡上计吏赴洛阳上计簿(即报告郡内全年的人口、钱粮、狱讼等情况),事竣往河南尹羊陟处拜访。由于门禁森严,一连数日,都未能见到羊陟。赵壹便天天到羊府候见,羊陟只得勉强同意让赵进府,但自己仍然高卧榻上。赵壹一直走到羊陟的榻前言道:“壹蜗居在西州,早就听到羊公的美名。现在有幸见到我公,却没想到公已仙逝。奈何我的命运这般不好啊!”接着放声大哭,引得羊陟阖府大惊。羊陟感到来者定是非常之人,便起身下榻,请他坐下交谈,一番晤对,羊陟对赵壹的谈吐深感惊异。第二天一早,羊陟便率领众多车骑侍从回访赵壹。两人坐在赵壹的柴车下交谈,直至黄昏,临别时羊陟说:“卞氏之玉还未被人看出本色,现在将有人泣血推举。”不久羊陟与司徒袁滂一同推举赵壹,使其名动京师。
灵帝朝迫害清流的党锢之祸再起,羊陟又一次被免官禁锢,不久便抱憾卒于家中。

 

三国两羊衜

三国时期,魏吴政治舞台上曾各出现一位羊衜,这两位羊氏,不仅同时同名,而且同官太守,以致后世史家常混为一人。但细检史籍,两羊衜之事迹实迥不相谋。
魏国羊衜为泰山人,羊续次子。衜先娶孔融之女,续弦为学者蔡邕之女,皆为汉季名族闺秀。生子羊祜、女羊徽瑜,都是晋初显赫人物。
羊衜入仕后历官上党(今山西上党)太守,因英年早卒,居官并未留下赫赫政迹。但他却是一位成功的家庭教育家,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培养,早在羊祜“能言之年”,便开始教之以典范的文章,到了九岁,又向他传授《诗》、《书》,在严格的家学教育下,终使羊祜克绍箕裘,成为一代贤才。羊祜暮年在所作《诫子书》中,还曾对幼时过庭受教的经历做过深情的回顾。
吴国羊衜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初为孙权长子孙登宾客,任中庶子,年仅二十。当时廷尉监隐蕃交结豪杰,朝官争相依附,惟羊衜以其人狂悖,不与交游。后隐蕃罪行败露被诛,人方服羊衜之识见。孙登死后,羊衜历督军使者、始兴太守,立朝颇具才略。吴嘉禾元年(232)辽东军阀公孙渊与魏反目,求救于吴,吴主孙权以渊曾杀害吴使,欲诛其使以报旧怨。羊衜深以为不可,向权上疏力谏,称:“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渊不克,而我军远赴,义盖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三国志·魏书·公孙渊传》注引《汉晋春秋》)孙权见疏称善,遂用其计,兵援辽东。羊衜“才博果辩”,尝与蜀汉使臣费祎舌战,势均力敌,表现了其机敏之才。
羊衜素“有人物之鉴”,曾力荐武昌庶民李衡,使其居官施其才智。孙权死后,大将诸葛恪辅政,羊衜论称“元逊(恪字)才而疏”,难成大业,遂“以此言见咎,不为恪等所亲”(《三国志·吴书·孙登传》注引《吴书》),始终不予大用。及诸葛恪以寡谋事败,众始感服羊衜先见之明。羊衜官至桂阳太守,卒于任上。

 

羊族大贤羊祜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这位被誉为名齐江汉、千年中让无数仁人志士感慨涕零的千古英雄,便是羊族第一大贤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他“美须眉,善谈论”,少时便以博学能文著称。州府多次征辟,羊祜皆推辞不就。太原名士郭奕见到羊祜后,赞叹道:“此今日之颜子也。”泰山郡将夏侯威亦赞赏羊祜德才,便将其兄夏侯霸之女许配于他。后夏侯霸叛魏入蜀,姻亲多与其家断绝关系,只有羊祜安于家室,对其妻恩爱如往。曹爽当政,征辟羊祜入朝,羊祜感其人不足成事,坚辞不就;司马昭为大将军后,复征羊祜入朝任职,羊祜亦未接受。后以公车征拜为中书侍郎,不久迁为给事中、黄门郎。咸熙元年(264)任相国司马昭从事郎中,与裴秀等共掌机密,成为司马氏的心腹人物。此后受命修撰《晋礼》、《晋律》,对晋朝典制创立多有贡献,魏末封爵为钜平子。司马炎代魏,羊祜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钜平侯。
当时晋吴对峙南北,但天下一统已是人心所向,羊祜奋力承担这一历史重任。泰始五年(269),羊祜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又授征南大将军,出镇襄阳,由此揭开了他最为辉煌的人生篇章。羊祜到任时欲乘隙灭吴,但吴国镇军大将军陆抗防御有方,未能取得战果。泰始八年(272)吴将西陵都督步阐率部降晋,羊祜出兵接应,因部将杨肇失利而兵败。于是羊祜调整方略,屯田兴学,并广开恩信,深得士卒爱戴,连陆抗等敌国将士也对他敬慕无比。陆抗卒后,羊祜认为伐吴时机已告成熟,便上表请求出兵,但却未能得到晋武帝允准,使羊祜抱憾不已,赍志以终。羊祜去世后两年,晋军依照羊祜生前部署,终于一举灭吴,统一全国(参本书《羊姓盛事》)。
羊祜不仅在军事上大有作为,其品德节操也堪称世表。羊祜经常向晋武帝推荐富有德才的人出任重要职务,但都将所起草的文书付之一炬,不让他人知晓。有人觉得羊祜此举过于缜密,应该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谁将其举荐,羊祜回答说:“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羊祜虽居官显要,但厉行节俭,常“被服率素”,而将禄俸散给族人、军士。女婿曾劝他“有所营置”,羊祜听后不以为然,告诫子女说:“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他去世后,家无余财。这种道德风范,受到后世的无比敬仰与怀念。
羊祜身后,还成为历代文学艺术家笔下的题材。不独诗、词、曲、文中有大量歌咏羊公的名篇(参本书附录《历代诗人咏羊流》),在《三国演义》、《西晋演义》等小说名著中,也均有对羊祜形象的艺术塑造和生动展示。在今天电子时代,羊祜还频频在各种《三国志》电脑游戏中登场亮相,成为妇孺皆知的卡通人物。这说明大贤羊祜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历久不磨。

 

羊门二皇后(一)——景献皇后羊徽瑜

泰山羊氏,于西晋一朝,曾出过两位皇后,她们是景献皇后羊徽瑜与惠皇后羊献容。
羊徽瑜(214~278)之父羊衜,其母蔡氏,为大学者蔡邕之女,贤淑有才德。徽瑜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成年后“聪敏有才行”(《魏书》卷三一《后妃传》)。魏青龙二年(234)权臣司马师妻夏侯徽死后,续娶羊徽瑜为妻。司马师是晋王朝,实际上的开国君主。羊徽瑜同司马师共同生活二十余年,“肃尊仪而修四德,体柔范而弘六义”,受到司马家族的敬重。司马师之侄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尊司马师为景皇帝,羊徽瑜被尊为弘训太后,居弘训宫。咸宁四年(278)羊徽瑜病逝,年六十五岁,袝葬峻平陵,史称景献皇后。
羊徽瑜被尊为太后,使泰山羊氏跻身外戚之列,一时显贵无双,家族势力达到极盛。

 

羊门二皇后(二)——惠皇后羊献容

惠皇后羊献容,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尚书郎羊玄之之女。永康元年(300)惠帝皇后贾氏被废,羊献容被选立为后。
羊献容入宫前后,正值晋室“八王之乱”内争炽烈之际,故其命运屡随政治波荡而沉浮不定。献容立后仅月余,赵王司马伦篡位,将其与惠帝迁往金墉城,数月后才得复位。成都王司马颖攻长沙王司马乂,以讨羊后之父玄之为名,玄之忧惧而死。永兴元年(304)二月,成都王奏废羊后为庶人,再送金墉城幽禁,颖败,献容始复位。永兴元年(304)八月,河间王司马颙所部张方入洛阳,废黜献容,并将惠帝逼迁至长安。此后大臣荀藩在洛阳组成留台处置政务,拥献容恢复后位。永兴三年(305)四月,张方又在长安宣布废黜羊后,司马颙并矫诏命洛阳留台赐羊氏死,因留台拒不执行,方得幸免。永兴二年(305)十一月,周权自称平西将军,并宣布恢复羊氏皇后之位,不久周权被洛阳令何乔攻杀,献容也被第四次废为庶人。至光熙元年(306)六月,惠帝返回洛阳,献容方得复位中宫。
同年十一月,惠帝中毒身亡,献容欲使前太子清河王司马覃嗣位,未遂。晋怀帝立后,尊献容为惠帝皇后,居弘训宫。
永嘉五年(311)六月,匈奴汉国大将刘曜等攻陷洛阳,怀帝投降,羊献容也为刘曜逼占。嗣后刘曜称帝,立献容为后。羊献容与刘曜生三子,卒后,谥号献文。
据《晋书》卷三一《后妃·惠羊皇后传》记载:刘曜曾私问献容,他是否比得上司马家儿,献容回答说:“这如何能相提并论呀!陛下您是开基的圣主,他是亡国的庸夫,他怎样和您相提并论呢。以前他本是尊贵的皇帝,却连自己、妻子和儿子都难以保护,令我痛不欲生。我失望地想,世上的男子也不过如此罢了。自从侍奉您以来,知道天下有真正的大丈夫!”后人因此对羊献容多所讥议,香港作家梁羽生在《笔不花杂记》中至斥其为“无耻”。其实平情而论,羊后对晋惠帝与前赵帝刘曜的对比评论确是痛定思痛的由衷之言。至于她嫁与匈奴,也是民族大融合中的正常现象,本身并无耻辱可言。倒是她在历史大动荡中身如卷蓬的悲惨身世,长使后人为之叹惋。后人有诗叹曰:
阴教难垂一代谟,椒房废立在斯须。
伤心巾帼从人奉,犹说今知有丈夫。

 

禁军良将羊琇

宋代词人李清照词中有句云:“瑞脑销金兽。”此处之“金兽”指兽形之炭,乃用晋初禁军大将羊琇故事。
羊琇,字稚舒,泰山人。魏太常羊耽之子。羊琇少时即举为郡府计吏,后官郎中。魏以镇西将军钟会统兵伐蜀,晋王司马昭任命羊琇参镇西军事。羊琇窥见钟会怀有不臣之心,此行凶多吉少,故屡作推辞,而司马昭坚不允准,只得随钟会出师。至蜀,钟会果叛。羊琇禀母辛宪英之教,多次苦谏钟会。会败,魏帝下诏称琇“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进爵关内侯。
羊琇多智谋,工于心计,他与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有通门之好,情甚亲密。起先司马炎尚未被立为太子,而声誉不及其弟司马攸,司马昭对攸非常器重,一直有让攸嗣位的意图。羊琇遂为司马炎暗中策画,先让其观察其父的施政举措,揣测可能询及的事务,以便事先熟稔,到时随口应对,无不允当。司马昭大喜,储位遂定由司马炎承袭。司马炎由是对羊 琇深怀感戴,即王位后,即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及称晋帝,又累迁琇为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羊琇前后“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晋书》卷九十三《外戚·羊琇传》)。后曾以骄恣被劾。武帝末年,齐王司马攸立朝有声,深为武帝所忌,欲以“出镇”之名将其逐出京师,羊琇以事关治乱大局,上疏切谏,大忤帝旨,被左迁太仆。羊琇忧愤而卒。晋武帝司马炎追念旧谊,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威”。
羊琇性尚豪奢,与石崇、王恺相互斗富。他曾将屑炭“以物和之,作兽形”(《太平御览》卷四九三引《晋朝杂记》),用以温酒,洛阳豪门贵戚竞相效仿。但羊琇又深惜人才,用人之长,不计小嫌,深受禁军爱戴,将士“为其致节,不惜躯命”(《晋书》本传)。特别是他力谏遣齐王出镇,身遭贬谪而忠贞不易,故推琇大节,尚不失为一代良将(明人于慎行在《读史漫录》卷六中誉羊琇、王济为“群贤”)。

 

“留犊刺史”羊篇

羊门之中,世出廉吏,继“悬鱼太守”之后,又出了一位“留犊刺史”——羊篇。
羊篇为羊祜长兄羊发之子,后奉诏出嗣羊祜。羊篇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今传羊祜之《诫子书》,即为篇兄弟所作。《书》中教诲篇等:“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言词谆谆之中,蕴含了对后辈的殷切冀望。羊篇及长,袭祜爵为钜平侯,历官散骑常侍。他不负父望,自律严格,居官清慎,成为西晋一代循吏,而“留犊”便是最为人所乐道的一件轶事。
史载羊篇出任青州(今山东青州)刺史时,携一私牛赴任,后来此牛在官舍中产下一犊,羊篇迁官时,以为牛犊系在官舍所生,乃留置州中。相传汉代韩韶官嬴(今山东莱芜)长,去任不携其马在署所产之驹,马驹悲鸣不已,至今莱芜犹有“嘶马河”遗迹。羊篇此举,实堪与昔贤遥相辉映。

注:“留犊”《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记为羊篇之事,而曹嘉之《晋纪》则记于羊暨名下(见《众家编年体晋史》页372)。吴士鉴《晋书斠注》考谓:“本传言篇历官清慎,而不详何官,疑曹《纪》所言青州刺史即为篇之历官,而误以属之于暨也。暨官阳平太守,非青州刺史。”今从其说。

 

谏止峻法的羊亮

羊亮,字长玄,京兆太守羊秘之孙。胸有才干,且多心计。与人交往,热忱无比,使人深感温暖。初为太傅杨骏参军,当时京兆地区(今河南洛阳)盗窃盛行,杨骏欲以严刑峻法加以惩治,规定偷盗百钱即加大辟,请属官们讨论。羊亮进言说:“当年楚国人乙母丢失布(钱币),认为责任首先在于令尹(楚相)。太傅如果自己清心寡欲,盗贼便会自行消失,何须加重刑罚。”羊亮这番言辞,表明他对封建法制的本质有所认识。杨骏听了羊亮的谏言,十分惭愧,遂废止了这一新法令。
此后羊亮出任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在任求贤若渴。平阳从事王接有才干,羊亮向司隶校尉王堪极力举荐,使其出任都官从事。“八王之乱”起,晋惠帝被河间王司马颙逼迁长安,羊亮时任大鸿胪,随驾西迁。他因暗中与关东诸侯有密谋,在长安心中不安,遂逃往并州,为匈奴刘渊所杀。

 

射弈书“三绝”羊忱

羊族自羊祜起便以工书著称,羊祜之侄羊忱,更是驰名艺坛的书法大家。
羊忱(?~311),一名陶,字长和,泰山人。车骑掾羊繇之子。羊忱幼年丧父,其从叔羊祜前来吊唁,见羊忱的神情举止,犹如成人一般,不禁叹息说:“从兄不亡矣!”(《世说新语·赏誉》)羊忱长大后,性情正直而刚烈,他担任太傅长史时,赵王司马伦入朝自立为相国,并派遣使者传谕羊忱,委任其为相府参军事。羊忱不愿与赵王同流合污,得到消息,便急忙跨乘未备鞍辔的光马逃避。使者在后紧追不舍,羊忱善长射箭,遂弯弓扣弦,接连向使者左右开弓,吓得使者不敢向前,这才逃过此劫(《世说新语·方正》)。
羊忱除了骑射出众,围棋与书法也堪称双绝。其曾孙羊欣于《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论称:“泰山羊忱,……善行书。”《世说新语·巧艺》注引《文字志》云:“忱性能草书,亦善行隶,有称于一时。”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南梁庾肩吾《书品》、宋代陈思《书小史》等书中所列之书家均有羊忱。其中《书品》论羊氏之书云:“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
羊忱历官扬州、徐州刺史,迁侍中。永嘉五年(311)匈奴破洛阳,羊忱在乱中遇害,时年五十余。
羊忱以毫翰名世,带动了羊族竞相研习书法的风气,史称“诸羊后多知书”。但羊忱骑、弈绝艺,终晋之世,羊族中却无人能够承袭,时人皆引为憾事!

 

“中兴名士”羊曼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曾生动评说了魏晋名士沉湎药酒、越名任心的精神状态。《晋书》卷四十九所载以阮籍为首的这一名士群体中,即有一位羊氏人物,这就是名列“兖州八伯”的羊曼。
羊曼(274~328),字祖延,羊祜长兄羊发之孙,阳平太守羊暨之子。羊曼少年时即知名于世,屡被本州(兖州)礼聘与太傅征辟,皆辞不就。永嘉乱后,羊曼避难渡江,晋元帝任其为镇东参军,转丞相主簿,委以机密。后历任黄门侍郎、尚书侍郎、晋陵太守。
羊氏家族本有好酒嗜饮之风,羊祜出镇襄阳日,便曾“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到了羊曼更是嗜酒成癖,史称其“颓纵宏任,饮酒诞节”(《世说新语·雅量》注》)。日与温峤、王尼、阮放等纵饮达旦,放荡不羁,在当时并称为中兴名士。时人将羊曼与阮放、郗鉴、胡毋辅之、卞壶、蔡谟、刘绥、阮孚拟之古代八俊,号称“兖州八伯”,而称羊曼为“囗伯”。羊曼尝设酒待客,所置酒菜,不因来宾贵贱而异,时论谓 “(羊)固之丰华,不如(羊)曼之真率”(《世说新语·雅量》)。
羊曼日夜纵酒,表面看似风流旷达,实则怀有无限苦衷。其时大将王敦把持朝政,且密谋篡晋,他为了笼络人心,征羊曼为右长史。而羊曼早识破其不臣之心,不愿与之合污,便终日酣醉,徉狂避世。后来王敦叛晋覆败,而羊曼未卷其中,得以保全身家。故清人韩菼《三羊里》诗有“ 丹阳八伯间,嗜酒有深旨”之句。
羊曼虽嗜酒,但并非一味托酒避祸的庸人。他在王敦败亡后,出任丹阳(今江苏南京)尹,不久晋廷再次爆发苏峻内乱,羊曼受身危难,任前将军,亲率文武守卫京师云龙门。激战中守军大溃,部将劝羊曼从速退避,他凛然道:“朝廷破败,吾安所求生!”(《晋书》卷四十九《羊曼传》)勒马坚守不退,遂为苏峻叛军所害,年五十五。苏峻平定后,晋廷追赠羊曼为太常。新泰三羊墓,其中一冢即传为羊曼葬所。

 

丰城县侯羊鉴

晋廷南迁后,朝局动荡不止,在内廷先后爆发了王敦、苏峻之乱,在北方也有徐龛之扰,大臣羊鉴便身历三乱,最后在进讨苏峻之役中身立伟功,而被进封丰城县侯,成为一时之俊。
羊鉴,字景期,泰山人。父羊济,历官匈奴中郎将;兄羊炜,历官太仆、兖徐二州刺史。羊鉴仕东晋,为东阳太守,累迁太子左率卫。太兴二年(319)春,晋泰山太守徐龛以郡叛降石勒,且发兵寇掠济岱。司徒王导认为羊鉴出泰山冠族,必能制服徐龛,奏请遣羊鉴北伐讨龛。羊鉴自感非将帅之才,屡辞不就。王导不纳,坚持委命羊鉴。同年八月,晋廷遂以羊鉴行征虏将军,统领蔡豹各部,进讨泰山。结果诸将皆畏惧徐龛,顿兵下邳(今江苏睢宁),不敢复前,最后无功而返。羊鉴以罪先被判斩刑,后免死除名。过了许久,方被起为少府,复由于王敦之乱,羊鉴因是王敦之舅,素来关系亲密,而被晋元帝怀疑,摒斥不用。
羊鉴前期作为不大,但晚年讨叛定国,却有事功。咸和二年(327)大将苏峻起兵叛晋,次年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纵兵大掠,复专擅朝政,时温峤、陶侃等将联合各军进讨,羊鉴亦率部从征,结果大败叛军,击杀苏峻,倾覆的晋廷得以重建。羊鉴以功受封丰城县侯,徙官光禄勋而卒。

 

学道名士羊权

羊权,字道舆,泰山人。羊忱之子。历官黄门侍郎、尚书左丞。《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曾记述其与晋简文帝对答的轶事。
羊权政绩已不传,他之所以知名后世,缘于道家的一段神异故事。据南梁陶弘景《真诰》卷一记述:升平三年(359)十一月十日夜,有一少女降于羊权室中,身着青衣,容貌艳丽,自云名萼绿华,本姓杨氏,南山人。临别留赠羊权火浣布手巾与金、玉条脱,并赋诗三首道别。其第一诗云:
神岳排霄起,飞峰郁千寻。寥笼灵谷虚,琼林蔚萧森。
羊生标美秀,弱冠流清音。栖情庄慧津,超形象魏林。
扬彩朱门中,内有迈俗心。          
《真诰》所记传说反映了羊氏家族崇道求仙的信仰习俗。萼绿华在诗中以“同渊”、“金兰”述与羊权之交,据日本学者小南一郎研究,这是因两人同宗之故:“羊权是泰山南城羊氏,是好黄老、善医术的羊欣的祖父。羊权的羊姓与萼绿华的杨姓相通,这从《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又写作羊衒之可以知道。”(《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译本页282)羊权遇仙的故事成为后世诗家时常采撷的素材,如唐代诗人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云:“萼绿华来无处所,杜香兰去未移时。”宋人邓肃《临江仙》词云:“夜静黄云承宝袜, 九疑人到羊家。蕊宫仙曲送流霞, 东陵分玉井, 远胜隔荷花。”

 

咏雪逸才羊孚

东晋才女谢道蕴曾以咏雪佳句,而留下“咏絮才”的美名;与其同时,才子羊孚也因一首赞雪之作,而在词坛上享有“羊孚雪”的雅誉。
羊孚,字子道,东晋泰山人。晋尚书郎羊楷之孙,中书郎羊绥之子。羊孚少时即负俊才,词采飞扬,所作《雪赞》云:
资清以化,乘气以霏。
遇象能鲜,即洁成晖。
十六字中,极尽白雪之风神逸采,又蕴含哲理,令人回味,颇见羊孚的绮合藻思。当时名士桓胤对此作极为赞赏,书于扇面,时时把玩。明人杨慎亦对是篇称赏有加,其《升庵诗话》卷九云:“羊孚作《雪赞》云:‘……’。桓胤遂以书扇。余尝有《夏日》诗云:‘纨扇书,羊孚雪;玉笛吹,李白梅。”
羊孚不仅工于诗文,且探研玄理,亦多心得。尝与友人殷仲堪谈论庄子《齐物论》,殷氏对羊孚持论提出不同意见,羊孚言道:“君几个回合后当与我所见相同。”殷仲堪初不以为然,及谈到四个回合,果觉羊孚之说颇为中肯,乃“叹为新拔者久之”(《世说新语·文学》)。
羊孚历官太学博士、兖州别驾。大将桓玄入朝,羊孚前往晋谒,桓玄见到其投牋,高兴地说:“子道,子道,来何迟!”(《世说新语·文学》)即用其为记室参军,倚为心臂。羊孚虽为桓玄画策运筹,但对其代晋自立的密谋却坚决反对,屡屡劝谏。后桓玄篡位时,曾对部属讲起此事,谓:“昔羊子道恒禁吾此意。”(《世说新语·伤逝》)羊孚四十六岁(一说三十一岁)时,卒于参军任上。桓玄痛失股肱,悲悼不已,尝致书孚从弟羊欣,用“祝予之叹”(祝予分别出自孔子痛悼颜回、子路之语),表达了其无尽感伤。

 

“唱乐”才人羊昙

羊族中多出才艺人士,东晋羊昙,便以“唱乐”而被视为江左一绝。
羊昙,泰山人,名相谢安之甥。当时音乐盛行,丝竹东山矜为风尚,羊昙以善于演唱而知名。《世说新语·任诞》注引《续晋阳秋》云:“羊昙善唱乐,桓尹能挽歌,及(袁)山松以《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从短短的记述中,可以窥见羊昙唱乐的高超技艺与所享盛名。
羊昙深为谢安爱重,淝水之战前夕,前秦大军压境,举朝惶恐,惟谢安处变不惊,仍与部将张玄对弈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城外的羊昙山墅,以安众心。谢安并声言向羊昙借得别墅,作为赌注,要同张玄一决高下,结果谢安一战胜局。于是遂有“赌墅风流”(见柳如是《尺牍》)这一掌故。
谢安逝世后,羊昙感伤万分,经年不奏乐,行路时绝不经过谢安生前所居的建康西州路。一天,羊昙在金陵城中狂饮大醉,边走边唱,不觉来到西州门。左右向他禀报:“已到了西州门。”羊昙闻言悲泣不止,以马策叩打谢府门扉,高歌起曹植《箜篌吟》中的名句:“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后人以“羊昙华屋”之词喻伤逝之情,即由此而来。宋人刘克庄《沁园春·送方季蕃吊方漕西归》词云:“平生客, 独羊昙一个, 洒泪西州。”

 

“五柳从游”羊松龄

羊松龄,东晋名士,历官左军长史。羊松龄与大诗人陶渊明情深莫逆,据《晋书》卷九四《隐逸传》记载:渊明“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庞遵等或有酒要(邀)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乃反。”可见羊陶啸饮避世、以远尘嚣的高洁情怀。
羊松龄虽然以壶为隐,却并未忘情于世。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大将刘裕率军入关,讨伐后秦。羊松龄见旧物光复有望,乃不辞艰辛,慷慨请缨。晋廷任其为左军长史,出使秦川(参宋人吴仁杰《陶靖节年谱》及梁启超《陶渊明年谱》)。陶渊明为友人的豪情所感,乃赋《赠羊长史》诗为饯。诗中自抒身世,感慨深沉,抒发了他与松龄相知无间的心绪和对山河早复的希冀,是陶诗中的名篇。诗序云:“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羊名松龄。”诗云: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外,政赖古人书。
圣哲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望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病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羊松龄从戎政绩今已不传,惟因与陶渊明的这段诗酒因缘,而留有“五柳从游”的佳话。
 


分享按钮>>羊姓史话之五:羊姓名人(二)
>>羊姓史话之四:羊姓文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