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莫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莫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诗书琴印 妙绝岭南---记莫仲予先生 已阅:2699 / 回复:0(楼主)

诗书琴印 妙绝岭南---记莫仲予先生
陈永正
文人专精一艺,已属难得,而诗书琴印四艺俱精的,在广东恐怕就只有莫仲予老先生一人了。
莫老原名尚质,字仲野,号小园。新会人。一九一五年生。童年随父莫渭臣先生学中医,兼习诗文书法。少年时受业顺德胡兆麟先生之门,精熟经史。为诗初学盛唐,高华壮亮,尤擅长篇古体。抗日战争时期,流离道路,避乱村居,风格又复一变,吸取宋人梅尧臣、陈师道、陈与义拗折沉郁的诗风,写战乱中悲愤的感情,如“烽火延华夏,黔黎尽蕨薇。乱离何日已?忍让到今非!肉食充廊庙,韬钤误甸畿。岂容偏逸计,坐失灭夷机!”(《江行十四韵》)“不堪四野号鳏寡,沉醉峨冠四牡非。”(《收京》)等诗,感时抚事,格意俱高。十年浩劫期间,时局动荡,遭际艰难,莫老徙居于遂溪村舍,创作了不少好诗。如《岁晚》四首之二:“持律非关病,衔枚亦似暗。世纷原可料,灰溺竟何心!梦冷寒侵席,窗虚月照琴。起来弹一曲,凄绝小雷音。”诗人刘逸生称之为“直逼老杜”之作。一九八三年聘入省文史馆后,莫老的诗词创作又进一境,长诗如《登邙山望黄河放歌》、《长城谣》、《三峡行》等,均沉雄郁勃,音节宏亮,铺陈排比,极有气魄。老馆长胡希明生前甚喜其诗,称其“雄浑古雅”,“为岭南诗派之矫矫者”(《岭南五家诗词钞序》)
莫老更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书法。其业师胡兆麟是广东著名的书家,工力深厚,莫老自幼从习《圣教序》、《砖塔铭》,打下扎实的基础,青年时又临习过《高湛碑》及赵之谦的行楷。二十四岁时认识岭南章草名家李怀霜先生,转学章草,从《出师颂》、《月仪帖》入手,复临赵子昂《千字文》、《急就章》及宋克诸帖,后又私淑王秋湄先生,得其峭劲的笔法。莫老研习章草今已六十年,遍学诸家,熔铸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简古清雅,秀逸洒脱。莫老章草的结体极为简省,每一个字都没有多馀的笔划,每一笔都恰到好处,虚实相应,浓淡相生,尤其是“磔”笔,如快马入阵,蹑景追风,在凌厉的气势中有沉着的姿致。近代书家如沈曾植、王蘧常等亦作章草,多取生涩老拙一路,对时人影响颇大,不少青年书者特意效之,每堕入犷野枯槁的恶道,而莫老的章草,无论在用笔、结体、章法上,都能植根于传统,而又有个人的创意,本正源清,可供后学取法。最难得的是,莫老是一位诗人,他的书法充满着浓郁的书卷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绝不是浅学者所能梦到的。当前书法界正面临着文化丧失的危机,“朝学持笔,暮已自夸其能”的“书法家”比比皆是,书法堕落成为技术制作的产品。在低层次的低品味的“书法热”中,莫老的自书诗词,也许可以让人们清醒一下,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家,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
莫老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的一项国家重点项目——《陈澧集》点校,其中的《乐律通考》、《琴谱》、《箫谱》等,即由莫老的兄长莫尚德先生与莫老合作完成。莫老又擅古琴,曾师事广东省著名的古琴家招鉴芬先生,又常与馆员杨新伦先生切磋琴艺。好天良夜,明窗净几,奏一曲《阳关》、《忆故人》、清韵泠然,真是最美的享受。莫老亦研究粤剧粤曲,六十年代初,广东省音协组织专家整理广东“八大名曲”,即由莫老兄弟主持其事。
莫老亦精篆刻,宗法秦、汉,所作小玺及白文印,古拙中有清新之气。其自用印,多为亲刻,书与印相得益彰。莫老之画,则学四王、吴、恽,饶有雅意;所作墨竹,以草书笔法入之,洒落有致。
人们常把莫仲予老先生称为“广东一宝”,如今莫老的书法集即将出版,在这里,谨以一首小诗表示我对莫老的景仰之情:
三世交亲在,今唯老叔尊。真诗光岭海,壮气尚腾骞。
笔妙史游草,琴清庾信园。寒家执经子。卅载仰春暄。

作者:61.146.234.* (2007/3/11 9:57:4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莫氏论坛  执行时间:7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莫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