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姓起源的奥秘

    中华昝氏网 2012年5月20日 昝付来


引子:姓考望族在太原,晋祠寻迹拜先贤。魏书类稿均记载,源头难老善利泉。昝姓名人各朝代,汤商重臣称昝单,于今字冷虽难认,五湖四海有同缘。
  
  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姓氏故事,源远流长。笔者,姓昝(zan,上声),念书、工作近60年,只接触过1-2户同姓人家。即使专家、教授,如果没接触过姓昝的,首次相会,谦虚者说:“第一次见到这个姓,不认识”;更有发愣者说:“你姓咎呵”。此时,我必做一番耐心的解释:“我姓昝,百家姓上有,就是昝管卢莫的昝”。这是我小时父辈就教过的。几十年来为人解释过多少遍,已难胜数。
  据说,今存《百家姓》已有一千多年了,是宋朝初年杭州一位教书先生编的,当初只是供读私塾的孩子用的初级课本。可知,念过私塾的都认识“昝”字。小时熟知的《百家姓》是我母亲从姥爷那拿来的,不记得是哪朝哪代的版本了。那本《百家姓》上,除了记录历史名人及其所属家族外,还有人物图像,可惜不知何时失踪。
  《百家姓》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38个是复姓,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昝姓排在第39行之首,位居单姓的153,比起常见的姓:丁、崔、车、叶等,要靠前许多。《百家姓》最早产生于浙江杭州民间,那时南方姓此姓者不会难找。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进入中原后,大量改为汉族的姓,因此许多小姓的数量大大降低,甚至消失。后来的元、清等朝代,大量外族人进入中原,汉化后加入了汉族姓氏队伍。中国历史上有2万个姓氏消亡了。常见字作为姓的人越来越多。这有多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纵观姓氏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复到单,由小姓到大姓,这样的变化趋势。我据此推测,几百年来,姓昝的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要越来越少了。
  由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找到约4100个姓,绝大多数是单字的姓。目前大部分常用字都能在姓氏中找到。据知,现在按人口数量排序,昝姓者在300位之外。昝字难认,昝姓人口数量在全国到底能排在多少位不得而知。有人在北京地区做过统计,在北京800万人口中,有1800个姓,常见的姓有400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字姓,竟发现有400多个姓氏是以前没有记录过的。昝姓是肯定纪录过的,但肯定不是常见的。
  我始终为姓昝,有一种隐性的骄傲。在大学念书时,即使学校有学生和教职员工上万人,一见到昝字,那就是我。没见重姓,也绝不会出现(女)王涛,(大)张楠这种重名的麻烦。但也吃过亏。例如:有一次机关推荐人选,一位与我对门办公的高级领导干部,想在推荐栏上写上我的名字,但不知昝字怎么写,他没有放弃,咨询坐在身旁的办公室主任,才标明已见。有怕露怯的,放弃了,我就丢了票数。有的朋友说,你把姓改了算了,没几个人认识你的姓。我会笑着回答:“哈哈,江山易改,本姓难移”。因为我更看重的是承载着我生命的信息。这“昝”字里有精深的族群文化史和挖掘不尽的历史记忆。从与孔夫子同时代的我的祖辈,传到我这,至少也有70-80代了。至今还以昝为姓,这族群肯定是纯的。
  就绝大部分同姓而然,“五百年前是一家”已不可信。因为有的随了母姓,有的改了更喜欢的姓。可以肯定的是,有昝姓者出于好认、出于扩大知名度、便于社交、提高自己姓氏的文字内涵,而改为其他姓者有之。但除远古,由其他姓氏改为昝姓者,恐怕不会有。昝姓的家族就很纯,肯定是一家。


分享按钮>>昝村三圣庙
>>菏泽奇姓搜索之“昝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