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江湖』爱因斯坦的“背面”

    中华夏氏网 2009年8月21日 发帖者夏国初


『传媒江湖』爱因斯坦的“背面” (夏浮筠佚事)

发贴者:夏国初 进入博客 时间:2007-11-1 15:44:08 等级:光明使者 权限:版主 发帖数:3717 收藏 编辑

--------------------------------------------------------------------------------
-


『传媒江湖』爱因斯坦的“背面”

作者:281张白纸 提交日期:2007-10-16 09:58:00

几周以前,在家闲暇时我偶然在一本旧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张之杰先生;文章的标题是《爱因斯坦,与中国擦肩而过》,里面谈到了爱因斯坦与当时北京大学发生的一段公案,让我觉得这个向来以人格高尚著称的物理学家,也有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根据《爱因斯坦,与中国擦肩而过》的说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在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日本之前,他曾和北大校长蔡元培谈妥,同意顺道访问中国。不过让人失望的是,他失约了;而且,他失约的理由说来还是那样的牵强附会,怎么看都与他那大科学家的身份不符,尤其是与“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的身份不符。张先生在文章里写道:
    
  1920年的冬天,北京大学接到了留学德国的袁观澜先生的电报,说爱因斯坦博士可能会到东方国家讲学,北大是否愿意招待他?北大马上回电:“甚欢迎,惟条件如何?请函告。”
    
  而第二年春天,北大校长蔡元培出国考察时,来到柏林,并特地拜访了爱因斯坦,当面提出希望他来华演讲的邀请。那时,爱因斯坦恰好接受了美国的邀请,没时间了。不过他表示希望改日能来东方一游。令蔡先生欣喜的是,1922年的春天,北京大学接到了中国驻德使馆的电报:“日本政府拟请爱因斯坦博士于秋间往东京演讲,该博士愿同时往华演讲半月,惟条件如何?希电复。”北大立即回电表示了欢迎,答应负担爱因斯坦在中国境内的旅费,并每月付给他一千大洋的酬金。
    
  过了不久,北大留德教授朱家骅将一封爱因斯坦的信转交给蔡元培先生,大意如下:
    
  “我非常感谢您本月21日的来信,并趁此机会通知您我今年秋天到东南亚旅行的计划……我们以前的谈话,我现在还记得清楚;当时我提出访华计划和我别的事务有冲突,而且报酬太少,还不够我旅行的用度,所以暂时把来华的事放到一边。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日本约我前往,报酬优厚,我打算在日本停留4个星期,即在东京两个星期,在其他大学两个星期。如果我顺便再来北京两个星期,还是很合适的……的确,是你们先约我的,但是日本人先提出了优越的条件(除我们夫妇的居住费用外,另给报酬二千英镑),因此,他们应该也有优先权……”
    
  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之所以迟迟不来北京的原因,除了有其他事务之外,还因为嫌“报酬太少”,最后他选择了先去日本,是因为“日本人先提出了优越的条件”,所以“他们应该有优先权”。1922年6月下旬,北大又接到了爱因斯坦回复中国驻德使馆信件的译本,爱因斯坦在信中说:
    
  “今年4月8日贵馆的来函我已收到,你们说的情况我都已很明白。我非常愿意于今年冬季到贵国的北京大学讲学,时间以两个星期为限。关于酬金的事,本来是可以遵照来函开出的条件办理的,可是我近来接到美洲各大学的来函,他们开出的条件都比贵国好。如果你们不对原来的条款加以修改,恐怕会有不便之处。在此,我将各款略加修改如下:(一)一千华币改为一千美金,(二)你们负担我们两人从东京到北京以及到香港的旅费,还有我们在北京饭店的开销。这次修改条件我实在是不得已,请你们谅解。”
    
  可是当时中国政府财政困难,拿不出这笔钱。于是,蔡先生立即赶到山东和梁启超先生商量,获得了梁先生的“讲学社”的支持。北大终于复电驻德大使:“条件照办,请代订定。”8月,北大接到使馆的信函,称一切都已谈妥,爱因斯坦将于元旦抵达北京。
    
  张之杰先生在文章里接着写道:
    
  为了配合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来访,北大可谓做足了准备工作,特意请来高叔钦、夏浮筠等专家,围绕着相对论举办了7场专场演讲。11月5日,爱因斯坦抵达上海,随即前往日本——按计划,他将在12月来到北京。
    
  然而,正当北大师生们热切盼望着这次历史性的访问时,突然,蔡元培接到了爱因斯坦取消中国之行的信:
    
  “虽然我非常愿意并且有过郑重承诺,但现在不能到中国来了,这对于我是一种莫大的苦痛。我到了日本后,等了5个星期,不曾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那时我推想,恐怕北京大学不准备践约了……因此,我将预备访问中国的时间也移在日本了,而且,我的一切旅行也都按着‘中止赴华’这个前提而定下的……今天接到尊函,才知这是一次误会,但是现在我已经不能追改我的旅程……”
    
  爱因斯坦的这封信写于1922年12月22日,蔡先生接到信后,在信上写下一段跋语:
    
  “读右函颇多不可解的地方,爱因斯坦定于今年初来华,早经彼与驻德使馆约定,本没有特别加约的必要……我们已有相对(论)学说讲演会、研究会等组织,但愿一两年内,我国学者对于此种学说,竟有多少贡献,可以引起世界著名学者的注意。我们有一部分的人,能知道这种学者的光临,比什么鼎鼎大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几百倍,也肯用一个月费两千镑以上的代价去欢迎他。我想爱因斯坦先生也未见得不肯专程来我们国内一次。我们不必懊丧,还是大家互相勉励吧。”
    
  张之杰最后在文章里说:蔡元培先生为人忠厚,只说爱因斯坦的信“颇多不可解的地方”,并未指责他背信。——但他也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取消中国之行,是因为我国学术落后,又出不起日本的价码,鬼子的破坏与利诱当然也起了很大作用,不过,从这段公案中,也说明了爱因斯坦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分享按钮>> [艺林文苑] 鄱阳湖都昌老爷庙水域
>>夏 超(1924年9月任浙江省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