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三十余载发家传奇

    中华郭氏网 2012年9月6日 万家姓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郭台铭为人十分低调,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则。但正是这个不爱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的人,带领鸿海在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连接器王国。并通过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从制造电视机零件的中小企业起家,到七千亿台币营收的全球化制造业帝国,从电脑配件到手机等硬件,鸿海系几乎纵贯全球IT制造的全产业链,但在郭台铭自己看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很成功,已经到了peak(鼎峰)的时候,那么明天起床,人是往下走不是往上走;明天你出发的第一步,是在走下坡”,坚持、自律和勤力,是业界对这位已经62岁的创业家的一致评价。

郭台铭坦言,创业30多年,除去寻找“第二春”的那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外,每天都保持平均工作15个小时之久,没有间断。

在问到富士康成长的秘密是什么?郭台铭说:“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富士康能做大,最关键是选客户。员工,反而在郭台铭眼中成为富士康成长最不重要的东西,所以他对于员工一向都不作为重视的第一位。

创业:从连接器王国到鸿海集团

2004年1月15日,北纬15度,离赤道只有120公里的墨西哥赤瓦瓦州,原摩托罗拉的一间工厂升起了鸿海的厂旗。

来自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以1800万美元正式买下这个万里之遥的500人工厂,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亲自出席了交接仪式。作为台湾第一家完成欧、美、亚三大洲并购布局的公司掌门人,面对又一次升起的旗帜,这位台湾制造业第一巨人心情激荡,久久难以平静:商业领域转手成败的现实,让他联想到风云变幻的历史。

"每次走在那些废弃的巨大厂房之间,清点那些宏伟的船坞和数千人的装备,仿佛都能看见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辉煌帝国时期。"这是近年来他挥军全球征战的感受。从苏格兰造船厂,到东欧雷达基地兵工厂,从亚洲到欧洲、美洲,在他眼里无论是曾雄霸世界的海权国家,还是曾掀起工业革命的制造基地,都难以逃脱竞争的无情。

他看到的是:历史对时代的无情,连国家都无可幸免——那些原地踏步的国家,不到一个世纪就面临被边缘和取代的命运。

他想到的是:国家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2005年3月12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55岁的郭台铭以32亿美元身价,名列第183名,首次跃升为台湾首富。但几乎同一时刻,郭台铭对内部500名干部的例行训话中,却依然严辞峻语,如履薄冰:"我们眼前的新世纪,将是一个危机与转机明显并存、‘成功崛起’与‘失败灭亡’更加高速转换的年代。我们没有喘息的机会。"

上篇:寂寞长大的地瓜

创业家的最高策略——投入全部资源,冲刺一个方向

1974年,台湾某航运公司的年轻雇员郭台铭遇到了一个创业机会: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认识的外商公司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想找公司承接生产。家境贫寒的郭台铭想,有现成的订单,顺势办一个这样的厂,肯定赚钱。

此刻,郭台铭手里有20万元(台币,下同)母亲给他结婚的钱。几个朋友凑足资本30万元,雄心勃勃在台北县登记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招聘15名员工,挤在租来的70平方米厂房里工作。

不料公司刚一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料价格大幅上扬,经济随之萧条,30万元资金很快亏得精光。1975年,合伙的朋友决定撤退,但郭台铭不服气"用结婚钱办起来的公司"就此倒闭,又向岳父借了一笔钱,独自把工厂顶了下来。

时值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兴起,新鸿海的第一单业务是制造电视机选台的旋钮。时间紧任务急,鸿海却又无法生产模具。为准时交货,郭台铭不得不跑到大大小小的模具工厂,赔笑脸说好话,拜托模具师父帮忙赶工。

在家人的帮助下,一年后鸿海开始赢利。

这个过程郭台铭发现,对于新的全球工业形势来讲,模具是一个多么核心的领域。1977年,鸿海的资本额增加到200万元,郭台铭开始盘算想要投资一间属于自己的模具厂。

这时的他面临两个"更大的赚钱机会":一是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房地产价格飞涨,土地价格狂飚;另外制造业也开始起飞,原料也很缺货。有人建议他买地炒作地皮,也有人建议买原材料囤积。

纷争:与王传福的江湖恩怨

至今也无人知晓,王传福2002年末受邀去台湾拜访郭台铭时,怀揣着哪般心态。但当时的实情是:比亚迪只是一家做手机电池的小企业,而富士康已是手握几十亿美元订单的世界级代工航母。

随后的情形让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仅用了几年时间,王传福迅速“克隆”出与自己近乎相同的手机代工产业链,并成为最难缠之敌。更让他恼怒的是,从2003年起,富士康400多名员工跳槽比亚迪,大量机密文件神秘摆在王传福案头。

2006年,无法容忍的郭台铭,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交锋至今3年,一场看似胜负鲜明的官司,除比亚迪几位员工入狱,最终定论无果。更为蹊跷的是,每到重要关头,比亚迪总能化险为夷,从容脱身,并于去年底对富士康展开了反击。

资本市场开始怀疑官司背后有其他势力介入,诉讼是否有必要再进行下去;与此同时,斜刺里杀出的巴菲特又力挺比亚迪,更让郭台铭容颜大失,怒斥“股神”是非不分——富士康与比亚迪的江湖恩怨被再度拉回公众视线。

“在与鸿海交集的行业领域中,比亚迪与我们差距太大。”郭台铭依然瞧不上比亚迪,但局面正在悄然改变——富士康过去的高速增长已经沦为记忆,比亚迪也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台湾一代人的缩影:三字头那辈人

他白手起家,几十年打拼终成巨富,现在用着二手办公桌椅;他很少理睬业内行规,坐拥老大地位;他贵为台湾首富,却自比大鲸鱼,视媒体小虾米。他的公司也深深打下郭氏烙印:虽被视为“从韩国到台湾,从新加坡到中国”,却也是“最不透明的公司”。

郭台铭忙到几乎没时间去理发,而他多年来其实是选择一家台湾街头巷尾常见的家庭理发店,抓住小小空档让司机驱车经过时快速料理一番。而这家理发店和它的师傅、收费,其实真的很平民。

他结缡30年的妻子林淑如在创业期曾为鸿海员工下厨,早年林淑如几乎是在丈夫常常不在家的情况下独力持家,对当年学历与家世都不如她的郭台铭不离不弃;在林淑如因乳癌过世后,郭台铭在公开场合流下了英雄泪,也曾被披露私下大喊“老天对我不公平”。

虽然郭台铭的成就与他和他公司不时带起争议的语言行动,让人对他是敬畏有加,但某个方面,郭台铭部分已被公开的个人过往,其实又让台湾社会觉得他是某个时代人物的缩影,他身上则反映了台湾经济加速成长时期的实业家身影。

郭台铭自己也曾表示过,“3字头”(约指台湾1940年代出生的那辈人)是台湾经济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这一代人见证、带领了台湾的转型成长,又亲身吃过苦。而对台湾社会更深刻的观感是,他大不同于早年就在台湾拥有高学历和更多成功机会的同一辈企业家,他的经历就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平民的创富故事。

骨子里的晋商:重商而务实 精明不失厚道

“一句‘山西媳妇’打动我”

必须承认,记者第一眼见到郭台铭,就被他身上的一种气质吸引,他个头很高,身材笔挺,目光犀利,笑容恬淡。4月15日中午,记者如约与郭台铭共进午餐。刚落座就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肯接受本报访问。郭台铭很认真地说:“因为你说我是山西人,你也是‘山西媳妇’。”

原来如此,素闻祖籍山西的郭台铭对故乡感情格外深厚,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我愣愣的一句“我是山西媳妇”,竟打动了这位面相冷峻的台湾“商界枭雄”。

记者直言问道:“您的微笑为什么这么少?”郭台铭一愣,突然笑了,笑得很灿烂,“我不经常笑?或许是习惯了。”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严肃大多是工作造成的。“再说,我如果总在笑,那每个媒体都认为我要接受他们的采访,就没有你今天的独家专访了。”记者也笑了,接着问:“您的身上有一股霸气,但我感觉其实您的微笑很亲切。”郭台铭再次大笑,“很多人第一眼见我,都会觉得我有霸气。其实我只是比较严肃。这是我的缺点,看来我要改一改这个习惯,多些微笑了。”

骨子里就是晋商

果然,接下来的交谈中郭台铭的微笑多了很多,气氛轻松愉快。

郭台铭点了简单的生菜沙拉后继续和记者交谈。突然,他似乎被什么东西吸引了,问服务生道:“刀削面在这份菜谱里没有啊,请给我加一碗刀削面。”记者介绍说:“菜谱里有担担面。”郭台铭说:“山西人,喜欢吃刀削面。”

刀削面端上来,郭台铭吃得津津有味,一点不浪费。这时他的电话响起,记者发现,那是一款很普通的老款手机。“我还以为您的手机一定很先进很时髦呢。”记者打趣道。他笑着说:“时髦是你们年轻人的喜好,山西人嘛,务实。手机只要能用就行。”

郭台铭告诉记者:“山西重商,重商的人讲实务。你注意到了吗?山西的大院外表看来并不富丽堂皇,但是里面的功能却很齐全。山西人的特点,‘不形于外而藏于内’。”

“山西人还能吃苦。其实这也是环境逼出来的。”郭台铭说。他本人就是位超级工作狂,有时一天工作达16小时以上。“鸿海靠的就是苦干、实干,还有拼命干。”郭台铭坚定地说。

郭台铭:郭三条和白报纸架

◎用人哲学

像业界曾流传一句话: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一名鸿海内部员工观察郭台铭用人的一大原则,就是看他有没有卖命的决心。而没有退路的人通常都愿意全力以赴。

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这也是郭台铭的用人一大法则。

◎鸽子的启示

郭台铭最常讲给儿女的故事就是黄石公园的鸽子。

在美国的那几年,我们每年夏天全家到黄石公园玩,我女儿最喜欢的就是喂鸽子,郭台铭回忆有一年,突然看见禁止喂鸽子的牌子,觉得很奇怪,就问官理员为什么不能喂食?管理员告诉他,前一年冬天,一场大雪之后,鸽子全都死了,因为鸽子平时习惯人类的喂食,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结果冬天没人喂食,鸽子全都没有办法渡过冬天。

竞争的环境,是最重要的,郭台铭再一次强调。也难怪鸿海一直定位自己不是能报喜的燕子,而是能飞过寒冬的孤雁。

◎郭三条和白报纸架

人称郭三条的郭台铭,最爱用三句话拆解观念和行动步骤。在布达命令时,郭台铭常常拿起签字笔,信手就在背后准备好的白报纸上清楚写下自己的想法,和他对产业结构的分析。

这些白报纸是放在木架上,和军队野外教学用的一模一样,郭台铭一页写完就翻到下一页。在土城的办公里有三个白报纸架,供郭台铭边说边写,白纸黑字既清楚、又留下纪录。郭台铭对这种方式极为满意,而员工对于交待的任务也更不敢随便乱打折扣。

郭台铭:魔鬼与天使的三大经营之道

低价与节俭

郭台铭是一个商人,他清楚地知道商业的核心是什么。因此在一开始,他便将鸿海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低价的定位上,在全球IT产业的制造逐渐向太平洋西岸转移的大趋势下,郭台铭的这一策略迅速为鸿海奠定了生存的基础。

在台湾IT界,郭台铭被称为:“Cost Down Terry”(低成本的泰瑞——郭台铭英文名),之所以得此称号,是因为鸿海一直奉行节俭的公司文化。由于台湾从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IT业狂潮,更多的是整个IT产业链中最末端的代工产业,这里没有品牌、没有核心技术研发,因此极易陷入同质竞争的境况,而“竞价”便是这种情况的最大特点。郭台铭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他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有办法降低成本,谁就可以撑到最后。因此他从自己做起,倡导养成节俭习惯。这也是鸿海为什么往往能以比对手更低的价格参与竞争的原因。

得益于此,鸿海拥有了一种独特的“赤字接单、黑字出货”的能力。“赤字接单”顾名思义就是用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接下订单,但是经由“制造”、“营销”等各环节的努力,压缩节省成本,用充满竞争力的价格顺利交货给客户,同时自己也能获利,从而最终达到“黑字出货”的目标。

速度与质量

但决定一家代工企业生存下去的基础,除了低价之外,还有两个要素同样必不可少,那便是速度与质量。从2001年开始,台湾的IT代工企业明显感觉到了一个改变:订单往往来得又快又急。在1998年时,从接单到出货,平均要花32.7天,到2001年时,电子业的周期缩短至19天。而台湾的电子大厂,从一开始就做到了“853”的境界:85%的产品在3天内出货,其后缩短到“985”(98%的出货在5天内完成),但现实是这样的过程还在不断缩减,甚至达到了不合理的地步。

在这种变化之下,鸿海通过自己独特的管理,不断接受住了各种考验。郭台铭一直很信奉思科首席执行官钱伯斯的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大的打败小的,只有快的打败慢的!在郭台铭眼里,鸿海的竞争力,便在于对速度的掌握。索尼游戏机在和鸿海合作之前,开出两个条件:必须在45天内完成所有模具的设计;4周内生产100万台。结果鸿海提前两周完成订单,最终成为索尼游戏机最重要的供应商。而这样的例子也不断出现在戴尔、苹果等全球著名公司与鸿海的合作上。

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同时,鸿海最难能可贵之处是仍然能保证高的质量,这点上郭台铭一直是信心十足的。在一次演讲会上,郭台铭为了显示鸿海的手机最好,他在讲台上连摔3次手机,然后请台下的好友试拨他的电话,结果还能正常使用,这也成为鸿海最得全球著名品牌信任的地方——如果有一家公司,他同时具备了低价、快速、高质量的三重保证,那你不把订单交给他还能给谁呢?

原则与客户
低价与高效是郭台铭不变的追求,但他又拥有一些普通商人所没有的独特个性,比如他不追求额外的利润,他只坚持有原则的低价,而不是惟利是图。

这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鸿海在手机制造上的策略。1999年,手机成为IT行业里的热门产业,众多厂家都竟相追逐手机定单的制造,而那时的鸿海经过两年的快速成长,已俨然成为最大的代工厂之一。但郭台铭却指出:“只要手机的制造成本还在两百美元以上,我就不会碰手机。”郭台铭的理由很简单,高利润中肯定包含着高风险,而一家立志于长远发展的企业,绝不可以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但当手机后来越来越便宜,逐渐成为大众产品时,郭台铭却毅然向手机领域挺进,一举抢下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上千万只订单,把鸿海的低价优势发挥到极致。郭台铭说:“追求高利润的企业会遇到一个问题,高利润造成大家习惯作决策的质量不是那么仔细,而等到外在环境一改变,企业文化一直维持在高利润的心态,将来公司的整个文化都很难改变。”因此当台湾岛内还在不断进行产业整合的情况下,原先一大批生产利润很高的公司,反而不断被淘汰出局,而一直追求小步向前的鸿海却越活越大。


与此同时,鸿海又一直保持着从客户角度考虑战略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布置它的超竞争平台。郭台铭的原则是,依托鸿海低价的“战车”,再加上全心全意为客户考虑的“战术”,与全球最强势的品牌合作。为此,郭台铭早在公司刚起步而争取康柏的订单时,便大举出手——他干脆在康柏总部旁边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在鸿海的工厂里看到模型。这样做的最大回报是:十几年来,康柏一直是鸿海最稳定的合作伙伴之一。而到今天,郭台铭更在全球三大洲都建立了出货据点,他所打造的产业链里,可以做到让合作的客户没有任何的库存压力,假设惠普向鸿海订十万台电脑,惠普不需要库存和提供各种零件,因为鸿海造就把各种组装零件“模组化”,放在自己库房之中,马上组装,出货到客户指定地点。

有原则地低价,再加上全心全意为客户考虑,鸿海所到之处无往而不胜。

 


分享按钮>>郭鹤年
>>奥赛侯逸凡完胜对手 中国队大胜波兰独自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