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家谱源流】四川戴氏起源研究

    中华戴氏网 2014年2月17日 网络


先说戴姓的起源吧(这个威风啊)


1、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DangerCode;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戴姓分布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清代初年时,
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ps:怎么没有我们四川戴姓呢?难道是石头缝里出来的?)


湖广填四川 (战争阿)


所谓“湖广”,是指湖北、湖南两地。在明清时期,湖南、湖北合称“湖广省”。它专指清代初年,四川因战乱人口锐减,从而由清政府在大半个中国推行的移民填川政策。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顺治末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嘉庆初年,前后长达一百多年。其中,康熙中叶至乾隆年间是这次移民运动的高潮,四川人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在这时候背井离乡进入四川的。虽然当时共有十几个省份的移民被卷入这次移民浪潮,比如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广西、陕西、贵州、云南、山西、河南、山东等,但因为当时移民入川的外省人以“湖广籍”最多,因而这次事件被历史学家和民间命名为“湖广填四川”。
另外张献忠是对四川造成过严重的破坏,但他在四川停留的时间前后只有几年,而明末清初四川大规模的战乱却持续了34年。


以下是些资料:


元末(至正年年间),时陈友谅、朱元璋及各自部将徐寿辉、常遇春等在鄂东、赣北,
特别是麻城、黄州(今黄冈)一带激战,百姓为逃兵灾西迁入蜀。
陈友谅部将明玉珍于至正十一年(1351)袭重庆,二十二年称帝,同年夏置府、州、县官。为免将士思乡土,明玉珍及其辖下官兵遂在四川定居。
元末明初,明兵分别由湖北、陕西攻入四川,洪武四年(1371)方平。之后,大规模组织以湖北籍为主之移民入川,是谓第一次“湖广填四川”。
明朝末年,张献忠据蜀,吴三桂之乱,皆历激烈的战乱,这一地区人口濒于绝灭。康熙二十五年(1685)始,清政府又大规模组织移民入川,是谓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家谱记载(找不到自贡的)


仁寿《戴氏族谱·序》:“我始祖保什公、妣谭氏,明太祖时自麻城孝感乡来川,迁于仁邑回龙场戴家山”;
中江《戴氏宗谱·序》:“吾始祖自江西迁楚壤麻城县孝感乡。明初来蜀”;
《周氏族谱·修谱自序》云:“明初,诏以湖广世族安插入川。我明器祖、雷氏、戴氏,遂偕至戚雷华振、周氏由麻城孝感偶行入川,落业内江东乡百世镇。”
《荣县志》曰:“洪武二年,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由麻城孝感乡入川,人人言然。”

(ps:
1,湖广不是指湖北,广东哦,
2,据说入川不自愿者,由专差强行逐遣,甚至一路绳索捆绑以防脱逃,
双手只能在大小便时才得解开。至今四川人称大小便为“解手”,知道为什么叫解手了吧。
3,难怪武汉话跟自贡话相似度有80+%了,木木没看过家族谱,不敢确定就是从湖北过来的,应该中原一带都有可能)
4,再说说代姓,怎么回事呢,他们说是以前人口普查的时候,那帮调查员为了方便用的
,哭。现在木木跟老爸不是一个姓,他是戴,而木木是代,bs那帮图方便的人
5,戴姓人血统是比较纯正的,凡是姓戴的都共承一脉哦,亲戚阿。呵呵
6,知道为什么以前四川人喜欢在头上带白布吗,据说是迁徙过程中经常死人,为了哀悼
自己的亲人,所以头缠白布,后来就成了习惯)



分享按钮>>【戴氏文化古迹】《明文戴氏宗谱》中的宋人资料
>>【戴氏家谱源流】湖南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