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市寻根拜祖十记

    中华毛氏网 2010年9月6日 毛启国


枝江/毛启国

笔者按:从去年4月27日到江西丰城寻根迄今已整整十八个月,在这一年半的日子里,为撰写《枝江市偏洲毛氏源流》一文,曾十余其稿,至到9月3日才将最后写成《枝江市偏洲毛氏源流》定稿,终于完成枝江市偏洲毛氏历史的调查工作。时逢周末我整理去年写的寻根日记,草草成文。

(一) 偏洲原址凭悼先祖
2009年4月27日,为考证枝江市偏洲毛氏源流,应江西省“丰城市姓氏与家谱研究中心”秘书长毛静先生邀请,笔者以枝江偏洲《毛氏族谱》续修主编的名义,专程到丰城县雷卿塘寻根拜祖。
4月26日上午,我骑车到枝江百里洲镇坝洲村,凭悼先祖后,来到百里洲镇人民政府,陈裕波书记亲自将10本刊登有我写的《百里洲偏洲毛氏历史考证》文章的书籍--《万里长江第一洲--百里洲》一书,委托我赠送给江西丰城市博物馆、丰城档案馆和丰城市曲江镇人民政府,并让我转达百里洲十万洲民对偏洲毛氏祖籍地父老的问候之情。
下午,我从百里洲镇林家瑙/偏洲渡口坐渡船,横渡长江,来到原偏洲岛对岸的顾家店两美垸村毛家花屋旧居,在村治保主任毛成法宗亲陪同下,来到毛家祠堂旧址凭掉先祖,村里毛氏宗亲们听说我要到祖籍地丰城寻根,都非常高兴,嘱咐我向祖籍地父老同好,并早日取回真经。

(二) 到达江西丰城市
2009年4月26日从武昌火车站乘座北京-南昌的T145次特快列车,于27日上午10时到达丰城火车站,丰城市姓氏与家谱研究中心秘书长毛静先生开车接站,在出站口,两人不约而同地认出对方。
在毛静先生陪同下,我乘车游览了丰城市容,参观了他担任历史顾问而修建的丰城塔及剑邑,然后沿丰城刽邑大道去丰城工业园参观。丰城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鄢晓风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介绍工业园建设情况,中午设宴款款待,在工业园大型模型前与我合影留念,并祝愿我寻根之行圆满成功。告别鄢晓风主任,又接到丰城市佳乐旅行社毛丽珍宗亲打来的电话,说临时有事已赶往北京,特委托其弟妹代为接待。
下午一点,我与毛静先生赶往寻根之地--曲江镇草园村毛眼塘村民小组,沿着乡间小路,桑塔那车一直开到村口,一块兰色醒目的“毛眼塘”村牌映入我眼帘,这是一个背靠丘陵,被树木环绕其中的小村庄,青山绿树,村口有一堰塘,形如猫眼,加上村里20户人家全姓毛,该村庄被政府称为“毛眼塘”,

(三) 祭拜祠堂列祖列宗
村中毛氏宗亲得知我们从湖北枝江市来村里寻根问祖,十分热情,一个名叫毛金生的七旬老人,把我们带到村口的祠堂里,征得同意,我取下祠堂供奉的先祖灵牌仔细察看,见灵牌上依次写有“毛太参(毛俦)、毛孟常、毛万琼、毛万璋、毛本伦、毛则参、毛则柯”等48名先祖的名字,除太参公外,47名先祖的字派分别为“孟、万、伦、则、廷、文、时、凤、尚、诗、士”等共十一辈人;我兴奋不已,高声叫到,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枝江偏洲毛氏的祖籍地,这就是雷卿塘廷派四兄弟的故乡。
村里宗亲替我买来香烛、纸钱和鞭炮,我开始祀拜先祖,并代表枝江偏洲毛氏后裔给列祖列宗们一一叩头,感谢先祖们繁衍一代又一代毛姓子孙。鞭炮声吵着村里的宗亲们,一下子祠堂涌进来十人,都来看我这位外乡人,随行的毛静先生用相机拍下这一珍贵的寻宗拜祖瞬间。
拜祖完后,毛静先生因公务在身提前告辞,我一个人留在村里继续寻根。

(四)查对族谱
下午4时,宗亲们把我带到毛眼塘村小组长毛冬全侄儿家中,查看雷卿塘《毛氏族谱》,据毛冬全介绍:毛眼塘村民小组共19户100口人,全部姓毛,全村的房子村口堰塘边的祠堂前有一颗大榕树,据说是当年始祖毛孟常迁居此地时裁下的,已有六百多年,我目测这颗大榕树,树高20余米,枝叶茂盛,树身要3人才能抱着。
全村的房子均为青砖作成,古色古香,依山坡而建,一栋挨一栋,密不透风,犹如城市中的居委会,典型的江西民居风格。村中不见青壮年,都是一些妇女儿童和老人,毛眼塘村小组离省道约1000米,村庄四周绿树环抱,四季长青。
毛冬全侄儿将保存的雷卿塘《毛氏族谱》拿出来供我查阅,一共三部,一部是民国已未年(公元1919年)续修的雷卿塘族谱,堂号为梓人弟义和堂;一部是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由丰城毛坊、雷卿塘、乐安县龚坊等三地合修的《毛氏族谱》;另一部是1990年毛坊、雷卿塘和龚坊三地合修的《毛氏族谱》,由丰城矿务局劳动服务总公司经理、毛坊支44世孙毛益藩撰写谱叙,后两次联合续谱时间相距61年,毛益藩宗亲系与我的太爷毛德钧同辈,系毛叔郑第107世、毛俦公第44世、永初公第36世、孟常公第17世孙。
1990年版的《毛氏族谱》拥太参公毛俦为一世祖,以毛坊始祖毛永初为九世祖,永初公自抚州战坪徙居丰城县表峰里乡,即今之丰城市上塘镇毛坊村。
1919年版的《毛氏族谱》上,记载五名“廷”派、“文”派先祖“商游偏洲、居偏洲、殁于偏洲、生殁未详”的文字;足可认定当年雷卿塘毛氏四兄弟的祖籍地,就是现在的丰城市曲江镇草园村毛眼塘小组小组。

(五)核对两地宗派
1990年版和民国18年版的丰城雷卿塘《毛氏族谱》上记载的毛氏宗派为:
原派: 则廷文时凤 尚诗士必象
续派: 本瑞宗益盛 源远福兴长
忠厚承先训 读书裕后昌
丰城雷卿塘“则廷文时凤 尚诗士必象”十派,与枝江偏洲“则廷文时凤 尚诗祖朝毓”十派,有七派相同,仅“士必象”三派与“祖朝毓”三派不同 。
村口看管祠堂的毛金生老人告诉我,1972年他作为民工曾随丰城县民兵团,到湖北省荆州地区松滋县修铁路,松滋县与枝江百里洲偏洲仅一条南河相隔,近在只咫,互不知晓。遗憾地是村中毛姓宗亲都知道自已的字派,但取名时,都不按派取,比如看管祠堂的毛金生是“盛”字派,陪同我查谱的毛明生是“宗”字派,村小组长毛冬全是“益”字派,保管《毛氏族谱》的毛国亮是“盛”字派,陪我到祖坟山寻查的毛根欢小朋友是“源”字派。经与我带去的枝江偏洲《毛氏族谱》核对,雷卿塘“宗、益、盛、源”四派,与偏洲毛氏的“有、德、大、成”四派相同。


(六)寻找雷卿塘祖坟
次日上午九时,我在村里见到在保管《毛氏族谱》的毛国亮,国亮是“盛”字派,是我的爷爷辈,他今年35岁,在曲江镇永胜一个私人煤矿当井下工,月收入6000多元,妻子在村里纸厂打工,有一对双胞胎姑娘和一个6岁的儿子。
在毛国亮,毛根欢父子陪同下,我们三人一起到村后埋葬先祖坟墓的山上祀拜,两地的族谱上多处记载雷卿塘的祖坟叫毛坟山,在长满青藤的坟山上,我发现5座墓碑上部刻有“雷卿塘”三字的石碑,非常高兴,赶紧拿出相机拍照,在毛坟山上,我又找到“尚”字派和“文”字派毛氏先祖的坟墓,他们均葬于乾隆年间,穿行一小时,始终未寻找到一世祖毛孟常的坟墓,只得放弃。
在1985年出版的《丰城县地名志》一书上,始终找不到“雷卿塘”地名,只记载了毛眼塘这个地名,雷卿塘何时改名毛眼塘?史书上无法查到,但这5座刻有“雷卿塘”三字的石墓碑,足能证明今天的毛眼塘就是当年的雷卿塘。


(七)拜访丰城老县长--毛江源先生
晚上6时,经丰城市佳乐旅行社毛丽珍宗亲安排,她弟妹带我去拜访丰城县前县长、她的父亲毛江源先生,走进江源宗亲的客厅,他与老伴起身迎客,欢迎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寻根游子,坐下后江源宗亲拿出一份材料,里面正是我写的《枝江偏洲毛氏历史考证》一文,他告诉我这篇文章是女儿从网上下载的,说见到我很高兴,对我这次丰城的寻根之旅十分敬佩。
毛江源宗亲今年82岁,己离休多年,江源宗亲虽然官至130万人口的县长,却对毛氏家族历史颇感兴趣,1988年曾在日记本上写上大塘毛家宗派哥谣,并将当年写有宗派哥谣的日记本拿给我过目。他告诉我:丰城毛氏分河东毛氏和河西毛氏。他属于丰城河东毛氏世系,俗称大塘毛家;而毛坊、雷卿塘毛氏则系河西毛氏,全县共有毛姓人口5000人。十年前,河东、河西毛氏各自修谱,自立宗派,互不通气,各搞一套,始祖名字不同,宗派无法统一,相隔不足十里,老死不相往来。
据毛静宗亲提供给我的一篇《江西丰城县着棋巷、孝弟坊两支毛氏源流》文章,我发现河西毛氏拥毛俦为始祖,而河东毛氏拥毛让为始祖,因未见到河东《毛氏族谱》,我无法认同江源宗亲的观点,与江源宗亲合影后,我们一起共进了晚餐。

(八)返回毛眼塘借族谱复印
上午七时,我从丰城汽车站坐乡村客车,再次去曲江镇毛眼塘,准备将族谱借去复印。刚下车便碰见骑摩托车外出的毛眼塘小组长毛冬全宗亲,我对他讲要借几本族谱去曲江镇上复印,他说急于去村委会开会,无法陪我,要我直接找保管《毛氏族谱》的毛国亮宗亲即可。
走进村口,便遇到毛国兵宗亲,便用摩托车将我带到毛国亮宗亲家,讲明来意,毛国亮宗亲爽快答应借谱,并用摩托车将我带到曲江镇,陪我到一家复印店复印族谱,我共挑选了三本族谱约700页,即民国八年版、民国十八年版和1990年版,我在三本族谱中选择了续谱谱序、世系吊图、宗派歌谣和与枝江偏洲有关的资料,共复印260页,复印店女老板用二台复印机轮番复印,用时二小时,支付了100元复印费,满载而归。

(九)离开毛眼塘
中午在毛国亮宗亲家吃过午饭后,与村里毛氏宗亲一一道别,在村口我特意再去看那口形如猫眼的堰塘,那颗来祖亲手栽下的参天大榕树,高大的树冠,茂盛的枝叶,粗壮的树冠,紧紧地扎根在毛眼塘的土地上,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毛姓子孙,见证毛氏家族的兴衰。
此时,村中19户毛姓人家饮烟四起,没有喧哗,没有鸡鸣狗叫,一切都是那么宁静,仿佛是一个沉睡千年的巨佛,青青的小树,古典的民居,善良的村民,让人羡慕,再见了,雷卿塘先祖们!再见了,我的祖居地!你的儿女永远不会忘记养育之恩,你远在外乡的儿女一定会再在来祭拜的!
下午2:30时,毛静宗亲开车在丰曲公路8公里处的通村路口将我接走,带我到丰城市文化局,丰城市姓氏与家谱研究中心等单位拜访,毛静宗亲特地送一本《丰城县志》给我,随后又陪我去剑川书院参观。
剑川书院座落在丰城一个宁静古朴的小巷中,是建在闹市里的中式建筑,里面全是木质雕花门窗,雕梁画凤,古色古香,据了解,剑川书院是湖北汉阳人早年前建造的,现为毛静宗亲个人所有,不仅是毛静宗亲读书、作画、咏诗和写作的地方,也是丰城文化学者、名流志士经常聚会的场所。很多来丰城的游客都要慕名来剑川书院参观。

下午4:30时,我与毛静宗亲座上他朋友的车一同去南昌,我要从南昌坐火车,继续广东之行;毛静宗亲要从南昌坐火车去北京开会;下午6:10分,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我与毛静宗亲握手道别,与他约2010年再相见,丰城寻根之旅终于在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写于2009年4月30日,改于2010年9月4日
 


分享按钮>>《鲍氏五伦述》注释及译文
>>修建中的湖南武陵源燕氏宗祠正厅楹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