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古代名人录】揭阳民间故事·安知县

    中华安氏网 2010年3月24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古代名人录】揭阳民间故事·安知县 

揭阳民间故事·安知县

安定枚,镶红旗人,康熙四十年,由史监出任普宁县知县。据说安是清廷某王爷的女婿故俗称为安姑爷。他听说普宁县地有“三山五屿满盘珠”的雅号,因而自领来普宁任知县,到任后,虽不同想象中一样,但见县城在万山之中,四围峰峦耸立,如屏似(尸衣),奇丽不比其他县地差,也就安然就任。
当时,普宁县境,只辖黄坑一都,人口仅万余,又历经贼寇灾劫,田园荒芜,县境幅员小,田租赋税沉重,不少农民由于生活困苦所迫,只得挨饥冒风寒,到盐岭一带,肩挑私盐,换点钱来充饥过活。对于穷人挑私盐贩卖,官商巨富,恨之入骨,因而常派出盐警兵丁,四处缉掠,被抓捕的人,送到县衙究办。当时,安知县升堂问案,看见数十个被抓的挑盐农民,都是受饿挨冻的人,面色苍白,身瘦如柴,又衣衫褴褛,头戴破竹笠,形状实是可怜,遂生恻隐之心。问案时,对贩私盐的说:“你等为何要挑私盐贩卖?”众口同声,都说是因生活所迫,而起早摸黑,靠苦力图活命,请求太爷怜情开赦。安知县说道:“既然挑私盐要拿办,你们为何不走?”这些挑私盐的,都是老实农民,听后一时懵懂,不知如何应答。老衙卒悉知火爷内意,暗地里对桃私盐的说:“太爷叫你们走,你们为何不走?!”挑私盐的才领悟其中意思,因此一轰而散。共中有二、三个穷民,丢掉竹笠,猛回头去取。此时,安知县更相信这些挑盐的,确是穷苦人家。此后,安知县因怀念穷民,网开一面,设立一秤,悬挂在街头和盐商门口,名叫砧秤,并示明凡挑盐超百斤的,才算是私盐。因此秤称码大,所称重量比市秆重约一倍。肩挑盐者,虽力壮每人亦未能挑盐超过百斤。
安知县在普宁任内,适逢钦差巡按,巡政各县,自潮阳将至普宁。安知县因是旗人,又是皇亲,自然等闲视之,有探子飞报说:“巡按抵达坡乌、鸣岗官路,太爷应出迎接,以免失礼!”安知县处之泰然,命衙丁拿他的朝靴,放在城南门口。巡按到了,见靴大惊,知知县乃是旗人皇亲,慌忙双膝跪下俯伏叩头。这时,安知县抱小孙子出来,命衙役抬挂椅在南门前,安位坐下,对巡按说声:“大人请起!”巡按起立一旁,取出银绽二百两,送少公子赏面买糖果,然后略叙几句客套活,揖别太爷,当夜驻宿文祠,不敢扰动太爷,一闻鸡鸣立即起程,直抵揭阳。揭阳知县不明其中原因,按行程计尚未抵达,故未安排迎接,致失礼接,被钦差斥责,罚银二百绽,以此来抵销其赔礼费用。事后,便传出了俗谚:“普宁水泻揭阳。”
安知县在普宁期间,做了有益于人民的事,因而,当时士绅村民,对他有了好感,在县衙东侧建了一座安公祠,以表示敬仰思念之情。
作者:安双通 (2010-3-12 18:36:19)


分享按钮>>刁登科:难忘为毛主席演奏《江河水》
>>【安氏当代名人录】海峡两岸经贸协会名誉会长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