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殷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殷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与站长 殷作斌(网名:hyyzb)对话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安徽肥东殷姓探源 已阅:2684 / 回复:0(楼主)

殷氏始祖迁自句容
老谱载,殷氏始祖殷璇,字素怀、华玉,江苏句容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偕夫人朱氏由句容朱家巷徙居合肥东乡老殷(今属肥东县);其父殷湛新城县令,生三子,长子琇徙镇江,次子璇即老殷始祖,幼子璟迁合肥西乡岗头寺殷家井。1924年六修谱“联宗议字”中称,老殷族人曾与合肥西乡殷璟后裔比排字辈,认定东乡载字辈与西乡正字辈同为十六世,并留谱相赠。合 肥东乡殷祖培溯源润州
始祖殷璇明初(1404年)定居合肥东乡龙城,逾三百年至康熙年间(1704年)由11世裔章始建家谱。宗谱称,章以清初之人而记明初之事,年湮代远似有难以著笔,对始祖之句容世系名目不能稽实刊载,不无缺略之憾。乾隆年间(1746年)十三世裔祖培三修家谱,他不畏艰辛,不惜资费,往句容而溯源流,延子姓(殷氏延自子姓)而询本末,考核甚详明,然而仅属手录,未及印刷入册。祖培赴句七十年后嘉庆年间(1818年),十二世裔琼瑶四修家谱,将祖培润州手录资料纳入家谱。按谱载内容分析,祖培句容寻访未果;句容接壤丹徒、丹阳,其时殷姓遍及润州各地,至今句容东去丹阳九十华里公路两侧仍有四个以殷命名的村庄。由丹阳向东、向北五十华里内的其林、黄墟、留村、埤城等村镇更是各支秩裔聚居及祠堂所在,祖培遂由句容转道丹阳、丹徒寻访。黄墟谱中祖培不见老殷始祖迁肥记载,故不能与之联宗合谱,却录得不少润州世系人物资料,后经琼瑶整理编入老殷家谱。兹将润州黄墟(今属镇江丹徒)《殷氏家乘》与合肥老殷《殷氏宗谱》对照分析如下: 一、黄墟谱奉殷封为润州初祖,殷浩为泰州先祖,浩子雍为由润迁泰始祖,殷秩为由泰迁润始祖。老殷谱称发派先祖名“深远”乃取殷浩字“深源”谐音为名,又称深远职“扬州都督、兵部尚书“,乃合取殷浩职扬州刺史和五州都督以及殷正茂职兵部尚书而成;深远画像与黄墟谱殷正茂像容貌服饰相同,可见”深远“为以殷浩为原型的虚拟人物。又称二世为雍,即黄墟谱虚拟的殷浩之子;称三世为秉常,取殷秩字”秉常“为名,两谱秉常官职不同;秉常以下六世的名职、居地基本与黄墟谱同,个别名为谐音,少数虚拟者另起名职。二、殷氏谱《湛公自序》称,始祖之父殷湛戊子初任常山县丞,逾七年升新城令。先后任职与黄墟谱刊秩歙支十三世裔殷柏山任职相同。《湛公自序》与黄墟谱载之《柏山公自序》除提及父祖名不同外,所有文字全部相同。经查雍正《常山县志》和乾隆《续修新城县志》,载有殷柏山于明嘉靖七年(戊子年)任常山县丞,逾七年至嘉靖十四年任新城知县;明代除江西外,浙江、山东、河北也有新城县,三处县志在明洪武、永乐年间均无殷姓县令。据此分析,合肥东乡老殷谱之殷湛应属虚拟。三、合肥东乡老殷四修家谱(1818年)制定“长发其祥,载锡之光,保世宏茂,乃吉永昌”十六字的字辈,(1924年增“传家忠正,华国文章”八字,共二十四字,为璇裔12世至35世字辈)起始“长发其祥”四字引自黄墟谱刊殷时1426年赞殷秩诗句(诗文见前,四字出自诗经《商颂.长发》篇),表明我合肥东乡殷氏乃润州殷秩之后裔,蒙秩祖所赐之荣光保佑,长发其祥,绵绵瓜瓞,传世无疆。


上文无意表示合肥东乡老殷谱史料之正误,仅表明两谱起承关系。须知武王灭商殷氏得姓至今约3050年,东汉殷封居润迄今约1800余年,晋代“长平殷氏”渡江距今已1700年,南宋殷秩由泰迁润近900年,明初殷璇迁肥至今整600年,欲在此历史长河中弄清殷姓源流支派似无可能。然而,对祖先由来的求索乃人之常情,正茂和祖培、琼瑶诸公按史籍谱牒查考及地域人文分析提出解说,合肥东乡老殷谱以《发派图纪》方式对问题作出合适表达。如同史称之“神农氏”、“伏羲氏”并非具体个人,乃表示不同经济生活之历史时期,合肥东乡老殷谱虚拟的发派先祖“深远”亦非具体个人,乃代表东晋生活于江东之“长平殷氏”,以及东汉迁润之殷封家族,甚至上溯至商周秦汉诸殷,涵盖“深远”的历史时期;其他或虚拟或真实人物,象征迁肥前不同历史阶段的列祖列宗。
综上所述,合肥东乡殷氏祖先应是源起河南,由河南陈郡(今淮阳.、西华)而江苏之丹阳、丹徒、江宁和句容地区,再由句容而安徽合肥;合肥东乡殷氏的江南远祖,可能是殷封家族,否则也可能是“长平殷氏”;润州殷秩很可能是句容祖家之先祖。


作者:殷小话 (2014/7/13 23:43:29)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殷氏论坛  执行时间:1,628.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殷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