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殷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殷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与站长 殷作斌(网名:hyyzb)对话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真实的历史不是胜利者写的(2) 已阅:2240 / 回复:0(楼主)

《史记•周本纪》记载:“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 殷商时期全国并无“八百诸侯”,这个数字过于夸张,周的同盟国即使多,也绝无八百,在“牧野之战”中实际参战的同盟国只有八个,如此的夸张用心何在。
《史记》中记载“ 誓已,诸侯兵会者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这是交战双方的兵力介绍,但这个介绍让人生疑。周的主力军队只有战车三百乘,而八个同盟国却有车四千乘,帮人打仗的诸侯国出动了多余主战方十多倍的战车可能吗?。商王帝辛临时武装的军队数量可能多,但也不可能达到七十万人,也有记载说是十七万人,其数量总不能如此悬殊。正常来讲,主攻部队是周军,同盟国一般都是象征性参战,数量不会太多。四千战车可能吗?
《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殷商临时武装的部队绝不可能达到七十万,比较可信的十七万与上述的记述也矛盾,殷商临时武装的军队战争一开始就已经倒戈,怎么可能“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
  《史记》中对作战双方的死伤情形未作任何说明,在《尚书•武成篇》中有一段记载: “甲子昧爽,受(帝纣之名)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这样的记载显然过于夸张,殷商临时武装的军队大部分是俘虏,战争一开始就已经倒戈,帮着周军。根本就没有血战一说。即使死伤惨重,也总不能“血流漂杵”吧?对此记述孟子曾在《孟子•尽心章下》中批评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述基本上来自于周王朝编著的《泰誓》和《牧誓》,周人绝对不会去歌颂被他推翻的殷商王朝,尤其是殷王帝辛。对其进行诋毁是必然的。
历史本应该是记录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实,但遗憾的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政治的需要,没有一个朝代的历史不被篡改过。这是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历史真实的需要。
对殷商最后一个帝王理应公正对待,早在春秋时,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曾说:“纣(受)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之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见《论语•子张篇》)。
在唐朝,帝辛受德(纣王)因传播中原 文 化,弘扬 华 夏 文 明,发展商代经济,开拓东南疆 土,统 一 中国的 功 绩 而 广 受 颂 扬。为了纪念帝辛,唐朝人在鹿台附近的金牛岭建造殿宇四座,史称鹿台寺,供人们朝拜进香。对此是有可靠记载的,这说明唐朝人能公正的看待历史。
由中国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多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纣”一词的注释虽然略有不同,但基本一样,①纣: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②纣王:商朝末代君主,传说是个暴君”。既然是传说就应该是神话传说或民间传说,词典中的注释是神话传说还是民间传说,如果是民间传说还有可信度,要是神话传说就不对了,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史人物的注释怎么可以采用神话传说哪?商朝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这不是对历史的嘲弄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纣”的注释是这样的,“纣:商(殷)朝最后一个君主的谥号,相传残暴好战,后兵败自焚”与历史事实相对接近。这就是进步,对殷商王朝君主的注释总要符合一点事实吧!

作者:yin2816@126.com (2014/4/14 19:23:2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4)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殷氏论坛  执行时间:1,015.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殷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