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网新闻】中华殷氏的良师益友----北京大学李伯谦先生
- 中华殷氏网 2013年9月9日 殷作斌
中华殷氏的良师益友----北京大学李伯谦先生
(一)李伯谦教授欣然同意为殷作斌站长将出版新书《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作序的特大喜讯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之一、中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李伯谦教授欣然同意为殷作斌站长将出版新书《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作序。
(二)李伯谦先生2013年 9月4日对殷作斌站长《殷代史六辨》一文的审阅意见书
就《殷代史六辨》致作斌先生书
李伯谦
作斌先生好!
因连续在外出差,迟至今日才回信给你,心中甚感不安。你的大作是陆陆续看完的,有的时侯,边看边想,一直未理出一个完整的思路。好在我对商史的观点,都在我寄给你的《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中基本涉及到了。不必讳言,有些看法与您不同,但这不影响我们对有些问题的切磋。以下就若干问题谈谈我的想法,供您参考:
1、关于冥与河。我同意“河”是商人先公之一的观点,对您提出的“河”即“冥”的看法亦不持异议。
2、关于殷与商。您关于冥以前称商,从冥开始至纣亡称殷的说法,是一个创见。但您关于“殷、商并用,族内行王权称商,全国行天子权称殷”的说法,似可商榷(作斌按:李先生的意见是宜改为:“殷、商并用,族内称商,国号称殷”,可从)。因为族内只有族长权而没有王权,天子权就是王权,二者并无不同。商代甲骨文、金文皆不见“殷”字,只有“商”字的情况(作斌按:李先生后来补充说,《甲骨文合集》590﹝殷墟文字乙编4046﹞、17979(乙编276)等片中,确有一字被于省吾先生释为殷,只是学界还未形成共识),应想办法做出合理解释,方可圆满。东周金文中,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晚期墓出土铜器上有“有殷天乙唐(汤)孙宋公(栾)作其妹句敔夫人季子媵簠……”铭文(作斌按:铭文中宋公栾即宋景公,出土该铜器的墓主人为宋景公的妹妹),至少说明东周时期宋国人是称殷不称商的,不知对你的观点有无支持作用?可以参考一下。
3、关于“河北河南”与“河东河西”。我没研究过当时黄河的走向及其变化,我想这应取决于地理学家们的研究。您认为当时黄河在“豫冀中段只有河东河西之称,不存在司马迁的河南河北之谓”,可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希望能引证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作根据。
4、关于殷之地望。您认为“盘庚迁殷”之“殷”和冥之追封地之“殷”是一地的看法有新意,值得重视。但此地具体在何处?是否确如您所言“地望在太行山以东,时大河以西,洹水以北,漳水以南,在邺南30里的地方……”,尚需费些笔墨澄清传统认为的盘庚迁殷之殷即安阳小屯的说法。
5、关于“朝歌”是否都城及其之所在。我觉得罗振玉、郭沫若诸先贤主张的帝乙迁沫之说,证据太过薄弱,但是殷都的离宫别馆可能性很大。“断代工程”期间曾组织专人前往调查,皆无所获。因此您提出应在“淇、浚、滑”三县之交去做点工作是个很好的建议,希望今后能有突破。
6、关于湯亳地望。虽然文献上有南亳、北亳,但考古能证实的则是郑州商城,对此不能有怀疑。文献只能提供线索,只有考古才能作出最后判断这是学术界己形成的共识。(作斌按:李先生后来来信补充说,“六辨”可以修改,但不必改为五辨,湯亳地望问题,您可以说,“虽然学术界多倾向认为郑州商城即湯之亳都,但仍有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南亳、北亳是否存在?韦、顾、昆吾、葛在何处等,仍不明朗,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7、关于纣王评价。同意您的看法和分析。
以上意见,仅供您参考,也不要求您依此改动您的大作。
顺致时祺!
李伯谦 2013年9月4日晚
(三)李伯谦先生2013年 9月7日对殷作斌站长9月7日
《关于河南固始出土的“铜簠上的铭文”》一信的回复
作斌先生好!
宋公栾当然是宋景公。以后请称我李老師,不可称李老,否则真的越来越老了。
李伯谦 (2013-9-7 13:17)
(四)李伯谦先生2013年 9月8日对殷作斌站长9月7日
《请为<殷代史辨与殷商族志>一书作序并介绍出版社》一信的回复
作斌先生好!
我熟习的科学、文物出版社出书最少也要一年时间,您的大作现在尚未脱稿,明年三月肯定出不来。您最好托人找家省里出版社看能否赶出来。你修改定稿后寄一份,我可以为之写序。
李伯谦 (2013-9-8 10:19)
(五) 李伯谦先生2013年 9月9日
对殷作斌站长同日《四致李老师》一信的回复
【说明:殷作斌站长2013年 9月9日《四致李老师》一信,因涉及诸多未出版或殷商史研究学术机密,属于内部通信,暂不宜在网上公开发表,请读者谅解】
作斌先生好!
“四致”读过,异常兴奋!你和你们的团队对殷商史下了这么大的工夫,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真是难能可贵,我从心里感到佩服,向你们致意!“六辨”可以修改,但不必改为五辨,湯亳地望问题,您可以说,“虽然学术界多倾向认为郑州商城即湯之亳都,但仍有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南亳、北亳是否存在?韦、顾、昆吾、葛在何处等,仍不明朗,还需继续深入研究”。你说我对你怀疑郑州商城是亳都不高兴,可能是误解了。讨论问题会有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现象。
李伯谦 (2013-9-9 10:03 )
(六)北京大学李伯谦先生业绩介绍
1、简介
李伯谦,男,1937年2月10日出生,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2—2000年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多处遗址的发掘。出版有《中国青铜器文化结构体系研究》专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曾出访美、英、德、法、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1995年出任国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正参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的工作。
社会兼职:李伯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
2、成就
李伯谦主要从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青铜时代考古、古代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等的教学与研究。1966年起出任“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之一。
主要著作:《李伯谦谈中国青铜文化》、《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商文化论集》等。
3、近况
李教授带的最后一位博士已毕业,而现更多地是参加有关古文化研究的各种会议。如今年10月,参加徐水“釜山文化研讨会”、平顶山“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研讨会”、辽阳“红山文化研讨会”、无锡“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等。11月,参加青岛“中国首届汉画像砖艺术节”,还将参加菏泽“历史文化研讨会”、郑州“南水北调考古新发现研讨会”、杭州“梁祝文化新发现研讨会”等等。
2013年,受邀请担任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现场总指挥。
4、研究领域
1996年起出任“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之一。讲授有《夏文化探索》等课程。
5、重要讲话
李伯谦教授围绕河南及临境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华夏文明是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传承、发展华夏文明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等四个方面展开演讲,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
李伯谦说,河南省旧石器时代的考古从建国以后发展得非常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旧石器遗址有好几十处,比如许昌灵井、新密李家沟等,李家沟的重要性是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度的遗存。新时期时代可以列出很多重要的遗址,如裴李岗、仰韶、贾湖等。
讲到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时,李伯谦说,中华文明是一个大概念,它也包括除了汉族之外的一些兄弟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我们现有56个民族,历史上的民族就更多了,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长期的共存发展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向前走,其中起领导作用的就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任何其它地方不能取代的。
李伯谦教授从以下四点阐述了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一是中原地区是中国现代人起源的发祥地之一。二是中原地区是最早进入文明门槛的地方。三是中原地区是历代重要王朝建都之地。四是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的熔炉。李伯谦说,中原地区的文化是没有间断的,从整个历史时期来看,外面来的其它族群到这里都慢慢被中原文化所融合、同化。
在讲到华夏文明是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时,李伯谦说,中原地区是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发展的辐辏之地,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的汉化。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是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博采众长、去粕取精的结果。
分享按钮>>【慕容姓氏研究】豆卢氏世系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0)——《酆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