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传承文化研究会易名问题汇报信
- 中华殷氏网 2010年12月10日 殷作斌
就殷商传承文化研究会
易名申请注册问题给王宇信会长的汇报信
尊敬的王会长:
您好!2010-10-1接到您的电话指示后,我就传达至各成员,一边让大家讨论您为我们组织起的新名,一边让殷杰继续做安阳方面的工作,争取仍用原名“殷商传承文化研究会”注册。殷杰经过月余的努力,终未成功。本月初经大家议决,决定采用您起的新名“殷礼与殷贤弘扬研究会”申请注册。经与安阳民政磋商,他们说只要社科联同意,他们就没有意见。于是殷杰就又去做安阳社科联的工作,口头上社科联态度不错,但要求写一个书面报告,附上会章(草案)和发起人名单。因我正在因肺炎住院,就全由殷杰兄操劳,他写了请求报告的初稿,并对原会章(草案)二、三条,作了改动,对原会章的第一条只改了会名,就写一句话。发来后,我觉得原会章第一条必须大改,必须要将为什么要成立 “殷礼与殷贤弘扬研究会”的原因在第一条进行阐述,否则就没有说服力,人家也就不会同意让我们注册。但老实说,因我是搞电脑硬件和通信编码的,对中国礼制是门外汉,对殷礼更是一窍不通,只能勉强为之。经过一天的思考,终于将给安阳社科联的请示报告和会章稿子拿出来了,本想先呈您审阅,但安阳方面急着要,所以我就让殷杰早日送上去,否则夜长梦多,元旦春节一到,又会拖到明年。
现将这些稿子呈您审阅,算亡羊补牢吧,希望您多给指示,以便在成立大会前能拿出理论上站得住脚的会章稿子。
另外,族人有几个问题让我集中地请教您一下,期望能给个书面答复,以便让大家传阅 :
1、殷商是否是典型的奴隶社会,主要是想听听您个人的看法。在会章中,我本想写上晚商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意见,但后来没有明写。因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历来是个热门而敏感的问题,在正式文件中只有回避掉或模糊掉或淡化掉才是上策。比如有人认为中商、晚商已经是封建社会,有人认为到西周时才进入封建社会,还有人认为秦汉才是封建社会,国内最新观点和海外观点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根本没有经历过典型的奴隶社会(和中国没有经历过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认为商代的劳动人民主体是自由的农民,他们认为殷墟出土的殉葬人全是战俘或家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奴隶。所以在正式文件中还是回避掉或模糊掉分期问题为好。我的办法是承认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但不确定在某时候,同时将分期问题一笔带过,即淡化分期问题。我也曾想完全避开分期问题,但又怕人家说我们没有阶级分析的观点,所以才采取承认分期但又淡化分期的表达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防止争论,二是可以使会章能实用的时空度更宽广些,甚至海外学者也能赞同。不知我的这种处理方法是否合适,请先生教我。
2、对殷礼本身是提“传承”好,还是提“弘扬”为好?我认为因为我们要缅怀的是殷贤,要弘扬的是许多殷贤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而不是殷礼本身,因为那些宗法制度早已经过时了,没有弘扬的必要,但目前在某些殷商后裔的族谱中,还明显打有殷代礼制的烙印,也就是说殷代礼制也有传承到现在、影响到现在的部分,所以我认为对殷代礼制的部分内容提传承是可以的,但提弘扬似有不妥之处,所以我在会章中没有用“弘扬殷礼”的词语。您看这样说是否合适?
3、“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提法在理论上是否站得住脚?
4、研究“殷礼”的大致途径该怎么走?李学勤教授说“可以从文献和其他材料中的周代礼制,上推商代礼制。。。。”,他为什么强调“从文献和其他材料”研究(上推)殷礼,而不强调从殷墟卜辞中去研究殷礼?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难言的隐情?
5、好多文章中都说甲骨文中没有“殷”字,也就是说他们否认在后商(即那273年期间)子姓中有名叫“殷氏”的氏族存在,但史记中又明说商族子姓中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司马迁这里提到的是商亡后的子姓分支,还是商亡前就已经存在的子姓中各氏族分支呢?如果说甲骨文中没有“殷”字,那么马如森教授在《甲骨文常用字典》中又为什么排上甲骨文殷字呢?《甲骨文常用字典》将“殷”字排在第1133号,在第361页,属于《增订第卷八(13字)计(84字)》中的内容。书中列出三种殷字,第一个旁边注明:“一期,乙276,合17979”,第二个旁边注明:“一期,乙4046,合590”,第三个是金文殷字,注明见于大盂鼎。到目前为止,在殷墟卜辞中,有没有发现过可作为地名和氏族名理解的甲骨文“殷”字呢?“…宾,贞:殷亡祸”(合590)中的殷字怎么讲?
6、朱彦民在《南开学报》1998年第1期撰文《"殷""商"名辨》中说“关于"殷"地之名的由来,应从甲骨文中寻找线索。甲骨文中无"殷"字,但有"衣"字。我们认为"殷"即由"衣"而来。甲骨文"衣"演变成文献中的"殷",当是二字古音相通所致。”您对朱彦民这个观点怎么看?
7、关于殷姓的来源,我的观点有二:一是殷是商亡后出现的从子姓中分出来的姓,可能先叫做“氏”,后来姓氏合一变为姓;二是有可能在商亡前,商代子姓中本来就有许多氏族,其中或许就有“殷氏”族 ,但他们在亡国前姓子不姓殷,只是子姓中的一个氏族,到商亡后,这个殷氏族就以氏族名“殷”为姓,或以所在的地望“殷”为姓 ,才有了殷姓(依朱彦民的观点,在商代国就是城,城就是国,国与国都的地望是一致的)。不知我对殷姓这种起源的理解对不对?
8、古文献中有“殷民六族”和“殷民七族”之说,这是指子姓之外的氏族呢,还是子姓内部的氏族呢?我认为应该是子姓内部的氏族,因为子姓外部的氏族当时叫做“方”国,也就是外族诸候国 ,只有子姓诸候国才能包括在“殷民六族”和“殷民七族”之中。您认为我的理解对否?
9、十一卷本《商代史》为什么迟迟不上市?其中的“商代遗民”部分好像是徐义华参与写的,不知其中怎么说?
10、关于“北殷氏”一族 ,顾颉刚先生认为北殷氏是武庚禄父“北奔”后被称为“北殷氏”,建国为亳,地在辽西。史书讲该支“居于殷墟之北,侥幸逃脱周人剿灭,后于春秋初期又为秦国秦宁公(公元前775年~前704年在位)所灭”。我很想了解一下周初周人在对东北的经营方略上的一些做法,好像他们跟那儿的肃慎族关系特别好,这是不是与联合夹击北殷氏一族有关。肃慎族在周初周人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好像参与了不少重大事件,客观上好像发展了东北古族古方国与中原王朝关系。
以上诸问题,恳请老师书面教我。
祝
冬安,代问朱大姐好
学生 殷作斌 上 2010-12-10
分享按钮>> 文学家侯方域与《四忆堂诗集》
>> 云南侯氏黑药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