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冯宿《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全文译注

    中华殷氏网 2009年8月18日 殷洪基


《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古文今译
作者:唐 冯宿          译注:四川建南殷洪基

出处1:清 董诰等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扬州官刻本
出处2:《文苑英华 》(第六册)卷八八二碑三九[家廟三]

        能够建树丰功伟业,有功于国家,光耀门庭,有多少人?如果不加以记载,把它放在家祠庙堂里,难道让他烟灭吗?我感到岁月长久,但确会像早上的霜露一样很快就会消失。大和甲寅年,天平軍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陈郡殷公侑建家庙於京城永平里的东北角,是遵崇祭祀之礼。就是要说明前面所说的情况。诏示说不要急于成功,要慎重的來考虑。于是通过周密的思考计划,按照祭奉祖先的一切规矩,冬天十一月亥日,把工部,卫尉,骑省三位先人,李氏,周氏,刘氏三位太夫人的牌位放在家庙里。根据历代祭祀祖先的方法來办理。
        追述我们的传承,二十一代先祖或名封,或被封在东汉恒帝,灵帝时为谏议大夫,出任翼州刺史,当时太监专权,所以带领家属南渡长江,到曲啊去住下來。以后的后人有出名著于史牒的,也有不出名为一般人的。十九代工部府君名楷,字文绚,唐高宗时被酷吏陷害,曾经任过新丰尉,后來升为大理丞,被贬为台州永宁丞列大和八年七月,追赠为工部待郎。卫尉府君名元觉,字元明,进士出身,因执法严明而固执,被上司免去官职,后来一直沒再去做官,与工部府君同一天被追赠为卫尉少卿。骑省府君名怿字易从,少年时就很有志气,博学多才。刚成年就是太学生,他的名字在当时士丈夫都知道。唐玄宗天宝年间,他知道将要天下大乱,所以赶快准备行装,和太夫人到吴郡【今苏州地区】去住。吴中的士大夫多与他交往,並以为是光荣的事。当时采访史李希言,浙东节度史薛兼都请他出来做官,都被谢绝,这些事东川节度史礼部尚书杨嗣复的神道碑有记载。元和到宝历二朝中追赠左散骑常待。这三位先人官位都不高,士途都不利,但都受到追赠。他的后代必然有发达时,这是很明白不过的事。
        陈郡殷公名侑宽厚大度谋略深宏,是不言自明的。在很小的时候就胸怀大志,到读书上学的时候就非常崇敬圣贤,並向他们学习,后来为朝廷出史西域,不怕危险,不辞劳苦,经过很长时间的劳顿,终于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回來,受到众人的赞叹。楊名立身,孝养双亲,作为朝庭的贤臣,君子所作之事莫过于此,是完美的了。
        碑的作用就是说明事由, 是祭祀必须的东西。先祖沒有功德而赞美,是造谣而不实之辞,先祖有美德而不称颂,这是不明事理。古人把功业铸在曰鼎上,今人把美德刻在碑上,是作为纪念,使他们的功劳不朽,而得以流传,完全就是这个意思。铭文说:
        在帝都北方,三室两厢这样的房子,作为祠堂。谁经手的,郓候殷君; 里面供奉着祖先牌位,庄严肃穆, 是显示祖先,申明孝道的表率。沒有比这宣扬孝道更好的了,可以追思历史,祭祀祖先,父母就像他们还活着在世一样,爱护和尊敬。祖父持法不阿,遭到酷吏的迫害,使其虽有才能而不能报国。父亲是有天生孝德的人,他们生前坎坷,逝后得到追赠,这些都是遗泽后代,不能隐藏的事实。虽然他们已经不在,还是应该把他们当成还在。作为后人必须要报恩,要虔诚,不动摇,永远怀着失去亲人的痛苦,长久地为他们祷告,就这样坚持下去,万年不变。 
       


                                                                                                                             殷洪基 
                                                                       二00九年八月 

        因为我的古文功底浅薄,可能有的地方翻译错了,或意思不对,只好滥竽充数。还望谅解。由于眼睛不好,不能去查阅大量资料來验证,不知翻对还是错,只好草草如此。
        在封建时代只能辞官,而不能弃官,掛印弃官是犯法要受到追查。所以弃官的人可能为了避祸改名,隐居,所以正史里找不到是可能的,加之正史是无法包括所有史实的。教授提出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殷姓的人太少,经不起折腾,必须以大局为重,加强巩固殷氏全体的团结,求大同存小异,这是必须的。他是为我们所有每一个姓殷的人在着想,我们应该理解支持他。


分享按钮>>姓氏之旅 中华苏姓温县寻根游………………
>>【沈氏始祖】 沈姓始祖图像汇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