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群胜景需保存..

    中华鲍氏网 2010年3月1日 罗来平


                                       牌坊群胜景需保存
?                                                                              罗来平
2006年3月5日,《安徽日报社》记者鲍义来,拉我一同去见老家来的父母官歙县副县长等一行数人。他们向鲍义来介绍了欲将郑村镇棠樾牌坊群附近土地(计水田1700亩,旱地近700亩)征用植树及补偿情况,鲍义来旗帜鲜明地发表了不同意见。听完他们的讲话,我觉得还是鲍义来讲得在理,并且被他那种热爱家乡土地的激情所感动。3月15日,我又陪他一同到省国土资源厅,了解了更多情况,感慨良多,不得不站在他一边,为民鼓与呼。
一、前提错,步步错,一错再错,一错到底
棠樾牌坊群附近那片田,已有1千多年的耕种历史,绝对是古老徽州今日黄山市最好的良田之一。并早在上个世纪末就被列入了“歙县1998、200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牌坊群项目区”。国家还投资了350万元对区内原有路渠道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修整,使之更加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田间还立有醒目的广告牌。这样的良田能不是基本农田,我们可以不珍惜吗?国务院国发[2004]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文规定:“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树和其它破坏耕作层的活动、禁止以建设‘现代农业园’或者‘设施农业’等名义,占用基本农田,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可是国土资源厅同志竟说这里不是基本农田,而且还说:“不否认当初上报材料有部分是基本农田,但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经调整不是了,所以现在不存在基本农田问题。一切审批手续都是依法办理的,不存在违规问题,欢迎媒体和群众监


督和举报。”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明明牌坊群这片水田国家早已确定为基本农田,他们
却认可地方政府随意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和把广
告牌毁掉,而不予以制止。亏他们还是从事土地管理的上级政府官员。前提错了,所以步步错,一错再错,一错到底。即:一错把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二错下面化整为零报上来,三错上面默认化整为零批下去,四错“做工作”(实为“走后门”)纳入“861计划”,五错变成民建中央扶贫项目,六错软硬兼施发放农民土地补偿费,七错动用20多辆警车救护车和几十名公安干警保驾护航,强行动用大型机械平整土地,八错突击在毁坏的良田里栽树(3月15日群众来电讲已栽树500多亩,19日来电已栽800多亩)。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同志听说广告牌和农田被毁,感到很吃惊,说“这是胡闹”!如果这次征地活动合理合法,没有侵害农民利益,农民没有意见,那么又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呢!?3月14日温总理答记者问时重申:“在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保护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必须对占用农民土地给予应有的补偿。”可现在征用牌坊群附近土地的这种做法有哪一点符合温总理讲话精神?
二、千万不要自毁历史文化名城,自毁历史文化名村和牌坊群
众所周知,歙县是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古城和与古城成众星拱月之势的周围古村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呈坎、唐模(今属徽州区)、棠樾、郑村等古村落都是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徽州民居甲天下”黟县西递宏村古建筑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保单位,呈坎古建筑群也已列入国保单位,唐模、棠樾、郑村古建筑群也应都是当之无愧的国保单位。当年两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干峙就提出要以“徽州民居”名义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只是由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目前尚未列入而已。但棠樾郑村的古建筑群,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况且棠樾牌坊群现在已经是国保单位,郑村郑氏宗祠正在积极申报国保单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温总理在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我们只有保护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环境的义务,而没有破坏它的权力。早在1993年我国著名古建名城保护专家郑孝燮考察徽州古民居时,就告诫我们:“棠樾牌坊群很精彩,保护得很好,周围环境是农田,把牌坊群衬托得很美,人在画中一样。棠樾牌坊群群众朴素淡雅无华,这种格调也是一种美,说明棠樾鲍氏家族很有文化素养。牌坊群记载了鲍氏宗族的历史,文物就是有文字和没有文字的历史,不要在此再搞什么牌坊城……”(我撰写的1.5万字的记实文章载1994年第1期《安徽文物工作》和1994年第1期《安徽园林信息》,并于1995年底收入本人文集《古建名城》栏目。也就是说郑孝燮讲话是有文字可查的),当然也不能在此再搞其它乱七八糟的项目。所以,此后在距棠樾牌坊群2里处建起的鲍家花园,就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和建设部专家的严厉批评。但我们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要把棠樾牌坊群周围的田园风光毁掉。此举不仅是自毁宝贵的基本农田,而且是自毁歙县历史文化名城,自毁棠樾历史文化名村,自毁国保单位棠樾牌坊群,这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败家子行径,实是与省市领导提出的做好徽州文章,大力发展黄山旅游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保留棠樾牌坊群周围的田园风光,是保护歙县历史文化名城、棠樾历史文化名村和牌坊群的需要,这一条永远也不能改变!
三、什么地方都可以栽树,唯独千年良田不可以栽树
房地产开发商要在此栽树建植物园。植物园,哪里不能建呢?栽树,哪里不能栽呢?石头山、沙漠都可以栽,为什么一定要把黄山市最好的千年良田拿来栽树建植物园呢?这不是明显地要把棠樾牌坊群收入怀中,为日后房地产开发或转手卖给别的开发商土地升值创造条件吗?这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中央政策对着干吗?须知,国务院28号文件早已明确指出:“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新区(小区)”。“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国情不可违。恳请有关单位认真调查妥善处理此事,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和蔓延。

(作者系安徽省建设厅退休干部)



一句话新闻
? 仪征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
? 义乌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


分享按钮>>宁波西河街鲍家与天一阁范家的姻缘故事
>>七律四首 抗日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