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网新闻】汉源任氏 600年将门传奇

    中华任氏网 2014年4月1日 黄伟


 6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是明初为朝廷戍守大渡河畔的七姓将军之一。
      600余年来,他们在汉源繁衍生息,传23代,子孙后裔近2万人。
      他们是汉源任氏家族,一个600多年前代赖姓从军数十年的传奇家族。
      沿着滔滔流沙河,走进九襄老街,找寻任氏在汉源的传奇历史。
      6月20日,汉源县九襄镇汉源街上,狭长的老街人流不断,不时还有成群结队的游客,拿着相机四处留影。
      一座并不起眼的四合院,引来了成都市红军文化研究者的目光。这座四合院里,曾是当时西康省最出名的“富文书店”,店主人任炽昌是中共党员,他正是通过书店从事革命工作。
      今年,是任炽昌诞辰106周年,也是“富文书店”成立76年之时。
      成都市红色文化研究者和汉源任氏后人,回忆任炽昌的同时,也引出任氏家族的600年传奇。
始祖任贵  七姓将军之一
  6月20日,在汉源县九襄镇老街上(梨城社区新民街)的一间小院内,73岁的任瑞芳正坐在后院的花园内乘凉。
      “刚才有成都人问到我们任家的历史,大姨,你清楚多少?”任瑞芳正摇着扇,侄女任璞玉跑进来,要求任瑞芳给她讲讲汉源任氏家族的历史。
      “任炽昌是汉源县的现代名人,实际上,汉源任氏早在600多年前就在此地出名了。”任瑞芳说着,从屋内拿出了厚厚的一本线装书。青绿色的封面上,写着“任氏家族谱”几个大字。
      “这里面有汉源任氏600多年的历史!”任瑞芳在家谱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她已是汉源任氏家族的第21代子孙。
      捧着家谱,任璞玉爱不释手,一段汉源任氏家族的历史跃然纸上。
      “我们家是七姓将军之一?”任璞玉是一名乡镇教师,她对汉源历史很感兴趣。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七姓将军——李、姜、黄、任、巨、蒋、张率领子弟兵入川,先后征明升,防汉川,剿云南,平凉山,任贵就是其中的任姓将军。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七姓将军奉命镇守黎州大渡河龙潭口(今汉源县万工乡金岩村),号称“七姓屯军”,后分别在九襄、宜东、清溪、富林一带安家落户,休养生息。
      任氏先祖任贵带军前往汉源,同其他六姓将军一起守护大渡河。
代赖入川  守护大渡河
  七姓将军的历史对于汉源人来说,耳熟能详。然而,在一些志书上,有关七姓的说法却是不一。尤其是任氏,有的志书上以赖氏家族代替任氏家族。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任璞玉,也让汉源县很多喜好研究汉源历史文化的学者们充满好奇。
      “大姨,我知道原因了,原来始祖任贵是代替赖氏入川,守护大渡河。”看了谱书,任璞玉欣喜异常,一段关于始祖入川的历史逐渐清晰。
      话说1368年,朱元璋统一中原,建立明朝。
      那时,蜀地还不属于明朝版图,那里还存有一个地方政权,国号“大夏”,乃昔日徐寿辉手下大将明玉珍所建。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大将汤和与傅友德分头从湖北和陕西进兵,准备全取四川。
      每一次出征之前,大将少不了要补充兵源。被朱元璋封为中山侯的汤和,就在湖北征兵。
      征兵,让家住湖北省麻城孝感的一户赖姓人家焦急异常。按当时的征兵制度,每户至少要提供一个青壮年作为兵源,如果不能提供,则要出钱出粮。
      在经历元朝末年的战火和不断征兵后,已近暮年的赖进卿早已为上一次的征兵,而准备躲到四川泸州山林里开荒种地。他的孙子也还年幼,钱早已交给家人到四川置办田产,既交不出人,也拿不出钱,征兵的事情,赖进卿一时没有办法。
      此时,赖进卿想到了外甥任贵,希望任贵可以顶名从军。于是,赖家和任家签订了《任赖议和从军文约》,任贵从此就以舅舅的名字赖进卿出现。
      当天,任璞玉在《任氏家族谱》中找到了《任赖议和从军文约》,里面详细记载了任贵代替赖进卿从军的原因和相关合约。
      有谁能够想到,代舅从军的任贵,在大渡河畔干了一番事业,让赖进卿的名字在黎州(古汉源)家喻户晓。
      进川始祖,指挥千户,战云南,征凉山,固守大渡河!刀光剑影,谁与评说,谁能知晓。
返祖归宗  繁衍发展
  “从1371年到1410年,任贵及其后代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73岁任瑞芳说,当时,顶名出征乃是“欺君之罪”,所以任贵的后人都很小心,“后来,任贵的儿子任有才军功显赫时,才返祖归宗,改为任姓。”
      任瑞芳的话语又引出了任氏先祖在黎州的显赫历史。
      在军中表现优秀的任贵(军中名字为赖进卿)已然升为千户,他同其他六姓将军一同前往黎州,戍守大渡河畔。
      1381年,任贵被派往云南白沙江以及凉山等地平叛,屡立战功。任贵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征战时不幸战死沙场。任贵的儿子任有才同样是员猛将,他从军后因战功升任百户,父亲战死后,任有才“荫职指挥千户”,继承父业屯兵戍守大渡河畔。
      从此,任有才就在今汉源县的富庄镇、九襄镇等地开垦田地,繁衍后代。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中国发生着历史上最出名的“郑和下西洋”事件,然而中国西南边陲之地却不太平。明成祖朱棣令七姓将军再赴凉山平叛,七姓将军没有让朝廷失望,他们生擒了判乱的部落酋长,并安抚了各处彝族部落。
      从此凉山平静,七姓将军平定凉山功不可没。朱棣也对七姓将军进行了封赏,其中任贵、任有才父子(上报朝廷时叫赖进卿、赖有才)为昭勇将军。
      虽然得到了殊荣,却成了别姓的荣誉,任氏一家一时陷入尴尬的局面。他们争论着是否返祖归宗的事情。在洪武年间,任贵和任有才是绝不敢有此想法的,因为那个洪武皇帝常杀开国功勋的事情,不时也传到西南边陲,让任氏后人心惊肉跳。
      直到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七姓将军合计后,派出代表将七姓将军中替名从军的事情上报朝廷(七姓将军中还有另外两姓有此情况),朱棣批示“不究欺君之罪,恩准恢复原姓和名字”。
      任有才终于得以恢复本身的姓名,消息传来,任氏后人欣喜异常,他们为任贵修祠堂,建庙宇。
      任氏后人,在经历39年的“隐姓埋名”后,终于以任家的将门气势,在汉源繁衍发展。
      任有才带领后人开荒种地,在汉源定居下来,而他的后人在明朝时也一直承袭着他的职位。
      他的后代中也有出类拔萃者,如任有才的儿子任二宝驻守凉山,第九代的任映春因为军功在明万历年间被封游击将军。
家族精神  后代传承
  6月20日,作为任氏后代,家住汉源县清溪镇的任沛雄也到了汉源街,在任炽昌创办的“富文书店”处与成都游客交流。
      在与成都游客的交流中,一段关于任炽昌的革命历史也呈现出来。
      任炽昌,名治荣,九襄镇人。1927年小学毕业后,得亲友资助,考入成都四川公学。在校期间,参加新文学读书会成都学联等进步组织,后又被保送入中央军校教导部队当学兵。淞沪会战爆发,教导队学员请缨杀敌,由队长张治中率领奔赴前线。任炽昌战斗英勇,晋升为排长,后又升为连长。随后,任炽昌又随西康九族代表彭楚在重庆参加革命活动。
      1933年,任炽昌到成都任川军二十九军第三路游击司令部中校副官,组织“九行社”。1934年,加入共产党。1937年,任炽昌回到汉源,将原在九襄镇汉源街的“富文书店”扩股改为“汉源富文书店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进步书刊,广泛与进步人士及各阶层联系。任炽昌利用书店作秘密联络点,发展了一些九襄人入党。
      在汉源街上,任炽昌后来被选为汉源县商会会长,这更便于任炽昌从事地下党工作。
      “任炽昌当过汉源县地下党总支书记,1950年后在原西康省政府工作,1952年病逝于雅安。”任沛雄说,“虽然英年早逝,却也继承着任氏先辈的革命精神。”
      任沛雄是清溪镇的退休干部,一直喜欢研究汉源历史文化,尤其对清溪古镇的历史掌握全面,民间对其有“清溪通”之称。作为文化人,任沛雄也研究家族文化,他是《任氏家族谱》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任氏在汉源发展了600余年,留下了很多故事,做了很多事情!”任沛雄说,“清溪文庙也有任氏的一份功劳。”
      同治九年(1870年),任氏后人任文桢与黄体诚(九襄石牌坊的修建者)、张大成等十二人率众捐资重修清溪文庙。
      600余年间,任氏在汉源的发展历程,在家谱上一一罗列。对于任氏后人来说,他们还要感谢任氏第十四代任一桂。 任一桂是清乾隆年间的拔贡生,他不仅担任校定纂修《清溪县志》(1799年版)的工作,还纂修了《任氏家谱》。
      如今,这些珍贵的遗产早已不知去向,仅在各家的家谱上留下了只言片语。
      “研究任氏家族,继承汉源任氏的精神,我们一直在努力!”任沛雄的话语,让任瑞芳和任璞玉等任氏后人备感亲切。
      如今,汉源街正在主推旅游开发,任家人也希望借着此次机会,让汉源任氏的名声更加响亮,让汉源任氏后人都知晓任氏在汉源的600年历程。 记者 黄伟


分享按钮>>【甘氏网新闻】向甘平民宗亲学习
>>【任氏网新闻】广饶雷埠《任氏宗谱》付梓 跨越90年再度寻根续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