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韦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延陵韦氏专题之卅二——延陵韦氏始祖韦昭生平 已阅:2464 / 回复:0(楼主)

[color=#FF0000]延陵韦氏专题之卅二
                  延陵韦氏始祖韦昭生平
韦昭,字宏嗣,吴郡云阳人。据《延陵韦氏宗谱》载,韦昭公生于汉建安甲申(204)年二月十九日,殁于吴天玺丁酉(277)年,享寿七十有三。【注:吴(天玺)年号仅有丙申(276)年一年,而据其他史料记载,韦昭殁于吴凤凰癸巳(273)年,享年七十岁】。少年时代的韦昭就反应灵敏,聪颖过人,文采出众。长大成人后,正值诸侯并起,干戈林立,各派势力招兵买马,争夺天下的时局动荡之际。作为一名颇负盛名的青年才俊,韦昭很快就被称雄一方的东吴收入帐下,踏入仕途,参与政事。客观地说,韦昭是个醉心学术的正人君子,反对社会上的人特别是宫廷中的人荒废学业,沾染博弈习气,堕入不务正业、见风使舵、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歧途。正因为他胸怀坦荡,正直无私,痴心学业,才能取得眞才实学,成为举世所重的大学者。
韦昭委身吴大帝孙权后,初任丞相掾史,继授西安令,还任过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会稽王孙亮即位时,出任太史令,撰《吴书》。景帝孙休践祚后,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受命校订历代馆藏典籍。末帝孙皓当政后,封高陵亭侯,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等职。末帝孙皓是个性格乖戾,处事偏执,刚愎自用的家伙,往往以捉弄朝臣为乐事。他还经常召集群臣行宴灌酒,并定下以七升为限的规矩,意在使不胜酒力的众臣“酒后吐真言”,便于翦除异己,培植亲信。秉性正直的韦昭对孙皓这种做法非常反感,在漫长的伴君处政生涯中,言行说教渐生嫌隙。特别让孙皓恼怒的是,孙皓令韦昭为其父孙和作纪,意在使其父孙和以皇帝的身份名垂竹帛,光标后世。韦昭认为伊父从未登过帝位,自己身为史官,应该严格坚守史坛成规,不能坏了规矩,所以坚持原则,拒领上命,只肯为之作传。手下臣子竟敢不听圣命,这还了得?末帝孙皓积前后怨恨于胸腔,终于忍耐不住,一怒之下,干脆将韦昭逮捕羁狱。韦昭即使身处囹圄,仍念念不忘职责所在,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文章,可谓不辱使命。韦昭入狱后,朝中许多臣僚纷纷参见末帝孙皓,进谏主上,要求免其死罪,保全其生命,让其戴罪立功,完成他人无法胜任的《吴书》大业,使孙吴史籍光昭千秋。然而,薄情寡义的孙皓总也改不了器量窄小的昏君面目,一代文豪终究逃不脱暴主权力的魔棒,历史的长河中又增添上一缕大史学家的怨魂。
几十年宦海沉浮中,笔耕所至,韦昭留下了大量的文史作品。现今的《辞海》之中,以韦昭所注释的词义为基准之条目俯拾皆是,唾手可得,所著作品主要可归纳为:《吴书》五十五卷,《汉书音义》,《三吴郡国志》,《洞纪》三卷,《官职训》一卷,校正《辨识名》一卷,《国语注》,《孝经注》以及乐府诗数十首,其学术淹贯历史学、经文学、文字训诂学、诗词等诸多方面。正由于卓有建树的韦昭公在中国史学与文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后人尊奉宏嗣公为“后汉明贤”“千古名儒”,并将他入祀孔庙,广受千秋百代华夏学子的顶礼膜拜。韦昭受殛四百多年后,唐玄宗还为韦昭所受屈辱愤愤不平,因而赐以“先儒领袖”为之正名,方可算是还中华韦氏特别是延陵韦氏一个公道。
韦昭被害后,其子韦隆迫于朝廷淫威,非但不能赶赴吴都金陵(今南京市)收殓骸骨,扶柩归葬,还不得不按其旨意流寓他乡,徙家零陵(今湖南省宁远、广西省全州)一带,直到西晋立国后,才获准回迁故里,定居延陵。韦氏子孙为绵孝思,徙茔坵于延陵,体魄墓葬九女墩,衣冠塚立于距延陵七里的东溪。为表示对先贤的尊崇,在征得官府同意后,族人还将位于延陵东街的昭公府邸改成家庙,亦即明代万历年间重建的“韦氏贤祠”。


                         云阳逍遥子   余      忠  整理
时在2013癸巳岁仲春之吉
[/color]


作者:云阳逍遥子 (2013/3/19 18:14:2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韦氏论坛  执行时间:476.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