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忿生——西周功臣,周武王册封司寇,主管司法

    中华苏氏网 2008-12-27 19:53:29 网络


  

        苏忿生是商代有苏氏的后代,西周开国功臣之一,周武王册封他为司寇,主管司法,是朝中执政的六卿之一。封邑於苏,在古河内郡,相当於今天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汲县以西,王屋山以东,包括修武、获嘉、武陟、沁阳、济源、孟、温等县一带十二个城邑。他是我国最早见于信史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战国时期洛阳苏代、苏厉、苏辟、苏鹄、苏秦兄弟,以及汉代苏建、苏武父子都是苏忿生的后代。
         周克商后,“天下未集”,武王骤崩,成王年少,在这岌岌可危之际,周公为了挽救国家於不坠,毅然摄政称王,担当起经国大任,亲自带兵东征而平管、蔡、武庚之乱。《尚书大传》就记载着周公居摄二年平管、蔡、与武庚之乱,三年践奄、淮夷、熊盈。殷遗在东方长期根深蒂固,虽一时被打败,过后还会再叛。在此天下初定,人心未服,如何稳定局势,安抚百姓,以法治理国家,选任贤能,主管刑罚,就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尚书、周书、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中罚”。意思是作为司寇,应以“保民”而“慎罚”,量刑应轻重适可,这样才能有利於巩固我王国。伪《孔传》以太史苏公为两人,谓周公“顺其事而告太史”,此说不可从。因为这是周公册命苏公之辞,册命之辞是给册命对象的,并不是告诫成王顺便提及司寇苏公。杨宽教授认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苏公身兼太史和司寇两职,正因官为太史,才尊称为“公”。《左传成公十一年》记刘子,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到成王时当已升为太史之职,因而有“公爵”。
        西周的司法机构,是在“唯王建国”,“设法分职,以为民极”这一王权体制下产生的,作为管理司法的最高长官,是直接为周天子巩固王权服务的。他为西周制定了一整套治国刑律,还特别重视司法人员的选择,这就是“有德惟刑”和“哲人惟刑”,也就是选用德才兼备的司法人员,才能做到“其刑其罚,其审克之”才能使国家法制达到“刑庶中正”的良好境界。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苏忿生为周司寇,世居河内,后徙武功杜陵”。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今咸阳东南),作为朝中重臣的苏忿生,徙京畿近地居家是意料中之事。但杜陵这个“陵”字,却成为千百年来的历史疑案,说武功那来的“杜陵”?陵只能是专有名词,非皇帝陵寝莫属,长安不是有杜陵吗?是汉宣帝的陵墓,因而有杜陵。故把汉武帝时的苏建、苏武也说成杜陵人,并写入了《史记》、《汉书》。苏武墓一直在武功旧城北门外龙门村,且宋人记载,明清碑刻,苏洵、苏轼父子编著的《苏氏族谱》。总序中俱称苏建“字敬宇,墓在西安府乾州武功县”。如籍贯不在武功,何以父子皆葬武功呢?有人说苏建封平陵侯,封邑在武功,其实这又是一误解,是今湖北省“武当”,益封凡一千一百户,后因北征失军,黜为庶人,采地随之不足一年而罢。苏武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公田二顷”。何以父子皆葬于邰县(武功)?因苏忿生原本家居武功,作为后裔的苏建卒葬武功与苏武封邑亦在邰县(武功)有关,死后又葬于武功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因而海内外苏氏皆以“武功”为早期郡望自然有其源泊。
        为了弄清问题,不禁使人联想起司马迁与苏武是同时之人(汉武帝时二人同朝为官),年岁相当。既“杜陵是专有名称”(今西安市长安县境内)因汉宣帝之葬而起,此前称“杜伯国”、“杜县”、“唐杜”。作为宣帝葬所的杜县,则有确切的记载:元康元年(前65年)二月(《通鉴》系正月后三月前),以杜东塬上为初陵,改杜县为杜陵。苏建因战功封平陵侯,事在元朔五年(前124年)三月丙辰,元朔六年(前123年)则爵除,黜为庶人,此早于改“杜陵”县60年。再看苏武,卒年本传确在神爵二年(前60年)享年八十余(生年当在景帝后元年或二年,即公元前143-142年,与司马迁相当),又《史记》事至“麟至”征和二年(前91年),后断不相涉,换言之,班固在《汉书》追述谓“杜陵人”犹可,而早于杜陵数十年的《史记》言杜陵人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段玉裁《说文解字》:“漆水出右扶风杜陵”,段注“此陵当为阳字”误。唐苏鹗在《杜阳杂编》自序文中特意指出书名的来历,“今武功有杜阳城,杜阳水,予世居武功因以名编焉”。以地名命书名,它标识了故事的发源地,使后人能清楚地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地貌,风俗人情,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苏忿生为司寇是在武王、成王之间,周之都城在丰镐,由此可断,苏忿生在任司寇时,就家居武功,故而唐书《宰相世系表》,《道乡集,观文殿大学士苏公“颂”形状》同载:“苏忿生为周司寇,世居河内,后徙武功杜陵”确为信史。所以苏忿生当为武功苏氏之始祖。建、武、竞、纯、章等都系他的子孙。至于竞、纯、章等史或作平陵人,那是受强干弱支的影响,临时性居址,当这一政策不在执行时,他们又都因为奉丘墓又回到武功(邰)来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