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杨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杨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记杨仁山居士族谱《弘农杨氏宗谱》,转 已阅:4706 / 回复:8(楼主)

http://travel.anhuinews.com/system/2008/05/04/002005926_01.shtml
在乌石乡长芦村发现的《弘农杨氏宗谱》,是研究杨仁山居士家族史的重要史料。此部宗谱为明万历十年(1582)刻本,当时印刷了四十一部(《凡例》)中言:“俱要珍藏,毋许损失,违者罚银拾两公用,仍为不孝论。”)。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9月1版,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该谱国内外各图书馆均无收藏,七甲保存的这部大约是海内孤本了。《综合目录》所收杨姓家谱近四百种,明刻本仅有一种(《徽城杨氏宗谱》七卷,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可见该谱之珍稀。此部宗谱为白皮纸正楷写刻精印,除首页略有残缺及卷三缺少页外,其余完好,共计264页。此部宗谱为统谱,它包括三个支派的宗谱。首为《芦山岭下杨氏宗谱》,其次为《秋浦开元派宗谱》,再次为《贵池开元涌泉派宗谱》。在明代此三地皆属池州府管辖。杨仁山居士故里一甲二甲杨家村与杨水深所在的七甲当地人皆称之为岭下杨(因两村杨姓皆住芦岭下)。细分之,则前者称大芦岭下杨(该村在大芦岭下),后者称上芦岭下杨(该村在上芦岭下)。两村杨姓同族不同宗。统谱中的《芦山岭下杨氏宗谱》,是七甲的宗谱,并不包括一甲二甲的杨姓,但两村杨氏由共同始祖传衍分派,在一甲二甲杨姓已无宗谱保存的情况下,对研究杨仁山居士家族史仍具有重要价值。由统谱可知,早在南宗末或元初,两村的祖先便都从距一甲二甲杨家村西北五里一处名叫后村(该村目前还在,仍名后村,居民多为杨姓)的地方迁来定居了。

  现将此部统谱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全谱共五卷。前为序文五篇。第一篇为《芦山岭下杨氏宗谱序》,作者毕锵。第二篇为《杨氏续修统谱序》,末署“时皇明万历拾年壬午(1582)岁首夏上浣之吉河南郑藩引礼舍人陵阳闇斋程文绣拜撰”。程氏即受杨氏家族的委托编纂此部统谱的执笔者。第三篇为《杨氏宗谱旧序》,末署“时天历二年(1329)春三月之吉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宣郡贡师道撰”。贡师道,元宣城人,字道甫,举茂才。天历为元文宗年号。由此序可知,上次修谱时在元天历年间,距此次再修已有二百五十年。第四篇为《秋浦开元杨氏重修世谱序》,末署“时万历九年辛巳(1581)岁秋八月之吉赐进士出身河南参议青阳柱峰章世仁拜撰”。第五篇为《杨氏宗谱记略》,末署“时万历壬午(1582)孟夏之吉贡士笏山桂远治拜书。”

该帖子被bcbplc在2013-1-30 14:30:20编辑过

作者:bcbplc (2013/1/30 14:25:39)   回复此贴
  回复:记杨仁山居士族谱《弘农杨氏宗谱》,转 第 1 楼

卷首。首为《凡例》。次为《杨氏祖居八景图说》。《图说》中言:“此地有奇山胜地,命为八景。曰:芦山耸翠、寨岳朝屏、平园竹雾、汤陇松阴、坞池浸月、穰岭凌云、永桥流碧、圭突锺灵。不惟可供眺望,且宅兆所系,人事所由盛者也。”《芦山八景诗》有两组,一为七绝,一为七律。七绝一组云:“一、《芦山耸翠》:万仞芦山秀所皆,岭杨人物此胚胎;参差翠绿垂天表,多是栽培梁栋材。二、《寨岳朝屏》:一山高耸近三台,曾为当时御武来;回峙屏朝知有意,又将文运自此开。三、《平园竹雾》:瑞雾轻笼数亩平,修篁曾有凤凰鸣;而今子益孙犹盛,不尽风摇玉佩声。四、《汤垅松阴》:古垅松阴胜景雄,大夫神化已成龙;孙枝更有凌云志,佇看三台次第通。五、《坞池浸月》:一泓有自开水,万里无云展玉轮;影入绿波珠颗现,光摇碧浪锦蛟腾。六、《穰岭凌云》:举头渺渺与云齐,回首迢迢万岳低;路自最高山上至,人从平地步天梯。七、《永桥流碧》:永兴桥下碧泉通,一脉流传万派同;云雨未施风浪静,青天白日卧长虹。八、《圭突锺灵》:瑞玉灵锺造化全,深藏不欲市王前;故将元土加培厚,留镇关西起后贤。”次为《杨氏重建祠堂记》。次为“刺史杨震公像”(后有苏东坡撰像赞)、“学士应之公像”(后有皇帝敕谕之像赞、朱熹所撰之像引)、“忠襄邦乂公像”、“县尹杨素公像”、“进士杨纲公像”等。最后为《杨氏历代支系图》。

  卷一《芦山岭下杨氏宗谱》。此卷实为上芦岭下杨氏宗谱。从三十六世杨素(石埭上芦岭派肇基之祖)起至五十一世上。卷二《秋浦开元派宗谱》。从三十九世始迁祖茂三起至五十世上。卷三《贵池开元涌泉派宗谱》。从四十一世始迁祖喜千起至五十一世止。此三卷中,每世每人名上注明其为某人之子,名下则注明此人与所娶妻某氏生卒年、并所生子女名字。每卷后附有该宗派名人小传。

该帖子被bcbplc在2013-1-30 14:31:34编辑过

作者:bcbplc (2013/1/30 14:26:15)   回复此贴
  回复:记杨仁山居士族谱《弘农杨氏宗谱》,转 第 2 楼

三十一世有邦乂(1086-1129),字希稷。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先后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府教授。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渡江,犯建康。留守杜充降,邦乂不屈,刺血书曰:“宁为赵氏鬼,不作他帮臣。”大骂就缚,剖心而死。谥忠襄。今墓在南京雨花台,旁有二忠祠,与文天祥合祀。邦乂生五子:长子振文、次子郁文、三子炳文、四子灿文、五子焕文。长子振文生万金,迁庐州。次子郁文生万思,迁居石埭芦山。三子炳文迁春榖。庐州派有杨微,生通,授徽州路司户参军。子清,家新安之上北街,其后数传之喜千,见贵池山川形胜,遂迁至开元涌泉山之麓。喜千即为卷三所载贵池开元涌泉派之始迁祖。春榖派炳文的长子若,登第,累官奉议大夫,诸孙居南陵,有茂三者,迁秋浦。茂三即为卷二所载秋浦开元派之始迁祖。炳文的次子名,迁莆阳。名的曾孙素,少颖异,博学,由闽任池州石埭县令,有惠政。见山川秀丽,遂与宗弟 同家芦山之麓后村宅上。至第四十一世杨纲(1236-1330),二十三岁登开庆元年(1259)进士。调庐州合肥薄,又任当涂簿,升四川成都守事。后复由后村宅上迁芦岭下(即今七甲)。杨纲公的故宅后来改为宗族祠堂,现已拆除。总之,自东汉开始,杨氏家族流衍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除以上三派外,尚有弘农派、河南派、宛陵派、华州派、华阴派、建安派、春榖派、蒲阳派、庐州派、吉水派、新安北街派等。


作者:bcbplc (2013/1/30 14:32:21)   回复此贴
  回复:记杨仁山居士族谱《弘农杨氏宗谱》,转 第 3 楼

根据卷首的《杨氏历代支系图》,可知弘农杨氏子孙迁往石埭的共有三支。兹简述如下:

  1、(唐代)杨收——锦(收之次子)——行密(唐景福时为淮南节度使)——演——永祚(因避难迁居石埭芦山之后村)

  2、(唐代)杨收——钜(收之长子)——道乐——应之——志达——

  郁文(邦乂之次子)——万思(迁石埭芦山之后村)邦乂炳文(邦乂之三子)——名(炳文之次子)——相——寿三——素(因宦游石埭,遂卜居芦山之后村)

  如上所述,后来杨素的五世孙杨纲复迁居芦山上芦岭下,即现在的七甲。而杨仕山的故里为大芦岭下杨村。该村杨氏宗族统谱未收(该村三大分祠堂有万历年间立《灯油祭祀公田碑记》一块,文后所载60人名字,统谱皆未收,可证),又据故老相传该村与七甲同族不同宗,故可推定大芦岭下杨姓必为永祚或万思之后。总之,杨氏迁往石埭的三支,皆为唐代杨收之后。杨收(816-868),字藏之。博闻强记,十三岁略通经义,善于文咏,时人称为“神童”。武宗会昌元年(841)进士。历任太常博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刑部尚书。

  在皖南,人们的宗族观念很重。宗族由族人家庭组成,祠堂则是宗族存在的体现。如长芦村目前有57户人家、500余人,杨姓约占半数。半个世纪以前,该村几乎全为杨姓,人口自然也更少,可是,却有建于明代的总宗祠一座(三进,占地1000多平方米)、支祠六座(现已全部拆除)。有祠堂,必然要修宗谱,以收“尊祖睦族”的效果。“族规家训”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卷《杨氏家规》的内容几乎涵盖并规范了杨氏家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重视对族中子弟品质、学业的培养。当我们登上杨氏祖坟所在地凤形山,发现很多墓碑在墓主的名字上都有很长的官衔,杨氏家族历代都出现不少名人,与杨氏家族重视对族中子弟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统谱的最后是两篇跋文。其一为万历辛巳(1581)季冬南陵闇斋程文绣作。他在《跋》中言:“杨氏之谱起自弘农关西,自汉迄今,阅四十九世,其来远矣。学士收、钜修于唐,进士冲远、万里、若、纲修于宋。”可见杨氏宗谱在唐、宋之间已经过数次修订。其二为杨氏后人、此部宗谱编纂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杨梧作。他在《跋》中言,自先祖杨纲公编修天历宗谱后“迄今数百余年矣。余恐岁久佚坠而又泯其传焉,故与弟煓、姪可、蓁、美,会集秋浦春芳等,同请钜工硕士,踵前旧谱,据实重修。首之以凡例、遗像、基图,次之以图传、世系,至于艺文,靡不悉载,恳户部尚书松坡毕老序其端,俾人人知尊祖宗,序昭穆,合亲疏,佑贤辅德,历世之久,族虽分而思合,分虽疏而欲亲,地虽远而不忘,其关世教也,不亦大乎?《诗》曰:‘聿修尔德,无忝厥祖。’又曰:‘子孙才族,将大吾后。’裔当共勖哉!时万历十年(1582)孟夏之吉四十九世孙痒生杨梧拜手谨跋。”

  杨仕山居士共有五子二女。长子自新(字筱园),次子自超(字葵园,乳名向清),三子、四子均因病早逝,五子福严(字祇园)。长女圆明;次女静週,21岁时出家为尼,法号圆音。1904年,仕山居士的两个孙女(自新之女)因染肺结核而相继去世,他命家人将其棺柩运回石埭故里安葬。此时,仕山居士支下已无后人居住在岭下杨村了。目前,仕山胞弟杨文润的部分后裔仍居住在故里。大约在1930年以前,仕山居士的子女皆已去世。目前他们的后人甚多,散居北京、南京、香港、台湾、美国等地。笔者曾多次分别向他们询问有无家谱保存,都回答说没有。据杨时敬老人(福严之孙)回忆,至少在他的父辈中已没有人回过石埭故里。并且,他们都认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修太平湖水库,祖居已被湖水淹没了。此次杨时敬夫妇来到杨仕山居士故里,走在长芦村中古老的石板路上,心情非常激动,他说:“沿着祖先走过的路,我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这部《弘杨氏宗谱》的发现,对于研究杨仕山居士祖籍及家族史有重要意义。

金陵记得经处 武延康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作者:bcbplc (2013/1/30 14:32:48)   回复此贴
  回复:记杨仁山居士族谱《弘农杨氏宗谱》,转 第 4 楼

邦乂生五子:长子振文、次子郁文、三子炳文、四子灿文、五子焕文。长子振文生万金,迁庐州。
--------------------------------
????

作者:bcbplc (2013/2/4 17:54:03)   回复此贴
  回复:记杨仁山居士族谱《弘农杨氏宗谱》,转 第 5 楼

这谱只有杨邦乂的长子与次子名字是对的,其它三子名字肯定不对,绝对是伪谱,连抄都抄错了,属乱接谱,荒唐可笑。
万金,万思 是不是在其它谱是找到源头。
庐陵谱与鸿山谱绝对不会承认这一“邦乂公新房”的
该帖子被GodHlpMe在2013-7-2 13:08:29编辑过

作者:GodHlpMe (2013/7/2 13:02:0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杨氏论坛  执行时间:1,175.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杨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