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杨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杨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古代修谱 已阅:3831 / 回复:7(楼主)

一般人能记得祖先名字三代就算不错了,所以,没有谱很快就忘了祖宗。改朝换代或战乱或后代繁衍多,不怕你田多家产多,富不过三代,许多人种田为生祖辈贫穷,只为温饱偷生,富祭祖,穷讨饭。一旦发迹了,才发现谱已几百年未修了,有布祖牌位的,尚能知道祖宗名字,多数是没法考证的。
该帖子被bcbplc在2013-6-2 6:42:46编辑过
该帖子被bcbplc在2013-6-2 6:45:21编辑过

作者:bcbplc (2012/12/24 10:32:15)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修谱的恶习 第 1 楼

《杨氏源流-----对杨杼世系虚假性的分析》

    杨杼世系的特点是在华阴世系的杨章之前,编造了从杨杼(姬杼)到杨伯桥的24代先祖。现据其编造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正视听。
    杨杼世系以其形式上的“世次清楚。世系分明,从未缺代,上可溯源,下可分流”迷惑人,在内容上其第一世至第二十四世却都是一些稻草人的有序排列。现简要论证杼系的虚假性于下:
    (一)杨杼其人,史无所据。查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所存45部杨氏族谱,没有一部有杨杼之名。在先秦典籍及汉代司马迁《史记》中,自杨杼以至杨逊24代,均无记载。从汉唐至明清之历代杨氏与非杨氏众多著名博学之士所写许多杨氏之文字(墓志铭、谱序、传记等)、都没有一处提到杨杼的24代中的任何一人。在历代姓氏专著中也找不到丝毫踪影。《四库全书》中也无杨杼之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杼系的前24代,只在其编造者的笔下。有史可据的尚父、伯侨两人,却被改写得面目全非。

作者:bcbplc (2013/1/21 9:47:56)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修谱的恶习 第 2 楼

(二)姬姓诸侯不可随意改姓。史无杨杼(姬杼)其人,有姬杼被封杨侯也不可能改姓。杨侯之“杨”不是天子赐姓。公元前1073年周朝未建,何来武王之孙康王封12岁的小堂弟姬杼为侯?康王封姬杼为侯,到了宣王又封尚父为杨侯。所谓杨侯,应是其封地在杨。但杼系把尚父的杨国随心所欲地安排到湖北襄阳去了,真是纸上谈兵。
   (三)杨杼的六世孙杨康绝嗣,杼系断了香火。第七世杨绍甲,说是箕子六世孙。箕子乃商纣王亲属,姓子,因向周公旦献“洪范九畴”(da 法九类)有功,受封去了朝鲜(见柳宗元的《箕子碑》)。按杼系年表,周宣王聘杨绍甲为上卿,任礼部尚书(当时无此官名),封杨侯承继杨康时,他已活到83岁,死去14年了。一个死人怎么应聘啊?移花接木都没能接上。第八世杨涧,说是周宣王之子尚父,承祧给死去多年的绍甲为养子,莫名其妙。据说绍甲报国阵亡,无嗣。让一个死人再死第二次,真是天方夜谈。更为关键的是这三代人互不相识,更无血缘关系。这样的世系不是太荒唐了吗?
   (四)杨杼的杨侯杨国徒有其名,各代生葬异地。一个大侯国,应有百里之疆,应有卿、大夫、士各级执事官员,应有宗庙,各代也应有庙号(谥号,如列国之昭、穆、文、武之类),但这些在杼系中都没有。有的既当侯国国君,又在周、在晋为官。他们分身有术,一人可以兼得兼管多处土地。从第十世起,不再袭杨侯,好像这杨国被谁灭掉了,因而游走于周、晋两国之间,担任一些不明不白的官职,如京都御史(当时无此官名),晋上卿大夫(一级厅处长)等。到了第二十世,又从天而降袭侯爵,直至第二十四世杨逊。不知这个杨国又在哪里。从第一世起,他们在陕西、山西为官居为侯,却不远千里,一个个分散安葬到今山东、河南、江西、南京(当时无这些地名)去了,不可理喻。

作者:bcbplc (2013/1/21 9:48:18)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修谱的恶习 第 3 楼

(五)杼系的三封杨侯之说是编造。杨绍甲、姬尚父、杨伯侨都先后被封为“杨侯太祖”或“太祖杨侯”。天子竟称臣下为太祖,或指定他们当杨姓的太祖,违于事理。周朝封爵连同封地是终身制、世袭制。若受封者无能自保,地丧国亡,不是天子一声令下或出兵可以为其复国的。需复国者何其多,竟然只有所谓的姬杼的杨国杨侯让各代周天子记挂于心,轻而易举地反复封侯,形同儿戏。反复封侯的说法,是人们把周朝的爵号当作荣誉空衔的官帽了。这也是不理解“流于末之杨侯”而乱加发挥的体现。
   (六)杼系中的前24代都有生、卒年月日时,有配偶、子嗣、官职、墓地等,活灵活现,给人以不可不信之感。然而周朝没有发明纸笔,只有甲骨、竹简。甲骨文简短难认,直到秦始皇才“书同文”(统一的文字)。这些系统完整的记载是何人怎么记录和保存下来的?若保存至今,价值连城。
   (七)第22世杨定悼与第23世杨伯侨之生平,是据班固所写《扬雄传》六卿内乱逼扬侯演义而成,可谓假上加假。杨定悼寿年68岁,配公孙氏,生有15个儿子,若两年生一个,也需30年。若公孙氏20岁成婚,一直生育到50岁,一生都在生育,何其难也!说杨定悼袭侯爵,按理应该有自己的杨国,可他的十四个儿子均在晋国内乱被害。晋国内乱怎么把杨国杨侯的儿子的杀了?说公孙氏带领其第十三子杨伯侨逃难,投奔周安王,“敕命封为杨侯太祖”。杨伯侨的杨侯国纯系子虚乌有,无非是乱戴官帽。周安王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下同小国”之君,他还有什么权威和土地给一个600多年前已改姓为杨的同宗封侯建国啊!周安王去世前三年(前379年)齐国灭亡;去世后一年(前375年),郑国灭亡;去世后六年(前369年)晋国灭亡。多少有功之臣,地丧国亡,周安王扶助了谁?这里抄录一段《三字经》的注释:“平王东迁之始,则为春秋。孔子绝笔之后,则为战国。春秋诸侯,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缪(穆)公、楚庄王,迭为雄长,盟会诸侯,谓之五霸。至于威烈(周安王之父--录者注)以后,诸侯强横,僭恣称王,凭陵小国,吞食殆尽,而七雄出焉。七雄者,秦、楚、齐、燕、韩、赵、魏也。各逞兵戈。互相吞并。当五霸时,虽云诈力,犹假仁义,尊王伐叛,有扶倾济弱之功。及乎七雄自王,周室衰微,下同小国。周祚虽长,犹一线之仅延而已。”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周安王身处乱世,何能荫庇所谓的杨伯侨。
    上述论证,只需举出其中一项。便可说明杼系的虚假。鱼目不可混珠,历史不可编造。
                                             (湖南新化 黄剑秋 e-mail: usrrhnnwqi@qq.com)

作者:bcbplc (2013/1/21 9:48:39)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修谱的恶习 第 4 楼

网友阅评:杨杼假祖之说极其荒谬!清末无名氏先从湖南南坪杨氏家谱下手,广东梅州谱抄袭,湖南步城谱步其后,近几年来确实能满足一些人的虚妄心理得以扩散。假祖说其罪恶也:乱我杨氏祖源端绪,断我杨氏血脉相连,毁我杨氏曲沃祖基,泯我杨氏华山靖难。我杨氏以晋武公次子姬伯桥为肇基祖,伯桥4世孙羊舌肸为杨姓始祖,岂容篡改?寻根问祖,血脉传承,岂能乱认祖宗!恳望我杨氏宗亲再不要为假祖说背书。

作者:bcbplc (2013/1/21 9:49:06)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修谱的恶习 第 5 楼

该帖子被bcbplc在2013-3-29 19:01:23编辑过

作者:bcbplc (2013/1/21 10:14:3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杨氏论坛  执行时间:1,324.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杨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