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蜀州)火井塘杨氏家谱(一)

    中华杨氏网 2009年5月29日 论坛精帖


四川崇州(蜀州)火井塘
杨氏家谱
杨富明撰  辛已春
 此版本为国标简体      


目录
大事记
先祖移民四川
解放分田地
病饿交加,十一世祖英年早逝
杨门出了第一个学士
二. 综述
杨姓由来
择业
繁衍情况
历代从业
字派
三. 族系
礼芳至十世孙世系图
礼芳十世孙,芳钊三子启龙房世系图
礼芳十世孙,芳钊幼子启坤房世系图
四. 直系血亲和曾祖后傍系血亲
(一) 礼芳十一世孙,贵清妻徐秀英娘家血亲谱图
(二) 礼芳十二世孙,富明妻孙桂英娘家血亲谱图
(三) 礼芳十二世孙,富明妻孙桂英娘家外戚谱图
礼芳十三世孙,富明长子永彬妻陈芝妮娘家血亲谱图
礼芳十三世孙,富明长子永彬妻陈芝妮娘家外戚谱图
礼芳十三世孙,富明次子永平妻宋建华娘家血亲谱图
礼芳十三世孙,富明次子永平妻宋建华娘家外戚谱图
故直系血亲谱表
故外戚血亲谱表
五. 家人简介
六. 附录;碑文
后记
 


一 . 大事记
先祖移民四川
  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战乱、瘟疫及天灾
接踵而至,四川战火连绵不断。最先是从明末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起,张献忠率农民起
义军五次入川作战,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
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清顺治三年(公
元1646)清军南下入川围剿张献忠部,张被中
箭身亡,大西政权覆灭。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
战争,张献忠部将卢名臣,刘文秀率部返川的
反围剿,以及南明将领内部之间的互相争夺撕
杀。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吴三桂反清
占据四川,至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
叛军始被清军消灭。至今在民间尚流传“张献
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的说法。
  战乱、大饥的尸横遍野,瘟疫将接踵而至,
又死了许多人。据史籍记载;清顺治五年,瘟
疫流行,有“大头疫,头发肿赤,大几如斗”;
有“马眼睛,双目黄大,森然挺露”;有“马蹄
疫,自膝自胫,青肿如一,状似马蹄”。三病中
者不救。同时天灾也是连年。清顺治初年 ,大
旱、大饥、大疫席卷四川,“饥饿频仍,苍溪似
洪荒之地”,次年连遭“大旱、大饥、大疫,人
自相食,存万分之一”。川西平原“饥民大逃亡,
百里无烟,都江堰淤废”,“ ……赤地千里,人
相食”。川南眉州,峨眉等地“大荒,饿死者无
计数”。川东的长寿、綦江、巴县、开县、潼川
等也在清顺治初年大旱。
  战乱、瘟疫、天灾三者并存,造成人口锐
减。清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由广元入蜀
赴任巡抚的张得地“沿途瞻望,举目荆榛,一,
二子遗,鹑菜色”。“在四川境内数十里,绝无
烟爨,迨至郡邑,居民多者不过数十户;……
及抵村镇,止茅屋数间,穷赤数人而已”。成都
“举城尽为瓦砾,公署久鞠为茂草矣”。清顺治
四年(公元1647年)清军入成都时尚有“残民
千家”,到了康熙三年仅剩残民“数百家”,崇
庆州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仅有“一百三
十三丁”。新津县“土著仅余数姓,然皆外逃,
匿迹洪雅”。郫县,邛州“……连年兵灾疫病,
人口严重流失,庐舍成墟”。川东、川南、川中
“民无遗类,地尽抛荒”。
  清代初期朝廷对四川人丁稀少实行大规模
移民,即历史上有名的“移民填四川”,“湖广
填四川”。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玄
烨颁布《入籍四川例》和《垦荒令》;“凡流寓
情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移民垦
荒三、五年内免交赋税”。这一措施对入川移民
对土地占垦殖的所有权,效果十分显著,入川
之人络绎不绝。清光绪《大邑乡土志.户口》
载;清初“全资两湖、江西、两广、山陕之人
来邑垦荒生聚,麻城人较多,江西、山陕次之,
两广又次之”。
  先祖礼芳公原籍山西天全州人氏,清康熙
三十年(公元1692年),响应清朝廷号召,越
秦岭,来到四川崇庆州治西外火井塘择业定居。
勤奋开拓,安居乐业,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被后世子孙尊为清代始祖。
(二)解放分田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大邑县解放。
  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二日,乡里发生土匪叛
乱,旋被平息。接着,先后开展征粮工作和清
匪反霸、减租、退押“四大”运动。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中旬,川西区土改工作
团第二分团来到安仁乡领导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工作。在划定阶级成份中,本家划定为贫农成
份,分得水田四亩八分,瓦房二间,以及部分
农家具。


分享按钮>>杨姓字辈         
>>四川崇州(蜀州)火井塘杨氏家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