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李氏五大支系

    中华李氏网 2013-6-15 12:01:01 李定兴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湖南有:“湖南李氏出谷村之说。”
 江西西平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枢密院事李咨、李观、李潜,明代·兵、吏两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兵部侍郎李元钉、清代·兵、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等等。 

二、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
  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武则天临政,以周代唐,逐杀唐宗亲子孙,曹王明贬黔路中遭逐杀,其子孙被贬岭南。唐玄宗倒周复唐,重掌李唐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召回被武周时期被贬的李唐子孙,封官复爵,安抚人心。曹王明的五个儿子俊、傑、价、偹、偲当中,只回来了一个李偹,孙辈回来几个,按照典律,只能封李偹为嗣曹王,李偹卒,无子嗣,长子李俊也无子嗣,次子李傑的儿子李胤顺理成章地袭封嗣曹王,五子偲的子孙无缘封王。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曹王明的玄孙、李胤的一世孙、嗣曹王李皋奉诏入川勤王,拜江南东道节度使,镇守武汉。与西平郡王李晟南北呼应,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平定叛逆。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子孙,在危急全国的“安史之乱”中,同样不甘寂寞加入了勤王之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偲的三世孙李宗投军,当首选自己叔叔嗣曹王李皋的勤王之师,随军驻守武汉,后李宗之子李瑜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个儿子竚、翊、。第三子李生有五子,此时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装纷纷割据,时局动荡不定。李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翁仲石兽(该墓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改建一农机站)。
  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其开基祖李贵。
  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其开基祖李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都官郎中、宿州刺史、并称“丰城三郎中”的李秉,司理参军李冕、临川县丞李亢兄弟俩。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湖南提举李义山父子俩;明代·丰城侯李彬、李贤父子俩,松潘卫兵备副使李瓛,明嘉靖年兵部尚书、抗倭寇统帅李遂、李材父子俩等。当时,南昌府为了表彰李材(字孟诚,军号见罗)的功绩,特在今南昌市的民德路状元桥边,市教育局斜对面建了一座“见罗公祠”,清代衍变为“湖茫李氏会馆”,上世纪60年代由政府接收。

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
  就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领拜淮南节度使、鄂岳招讨使,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长子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年仅三十三岁,丰城邑宰冯仪为之殓葬。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实际上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是一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湖北有:“湖北李氏出湖茫之说。”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他的家族子孙大部分没有用江西籍参加考学入仕,基本上是用扬州、无锡、上党等籍考学入仕,这是个谜,目前还没有考探,只是认为这个家族很前卫,一千年前就会走窍门,走高考移民之路。
  例如:李定,字资深,一字逢原,以冒扬州籍登进士第,历官至翰林学士。
  李祥,字元德,谱名章甫,号东宪,以冒无锡籍登兴隆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直龙图阁致仕。是该族修家谱的首创人。
  (注)不是湖茫人,根本就不知道湖茫村里,李氏分上下两个世系。

四、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
  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子孙帮助唐玄宗匡复李唐社稷出了很大的力,于是居住在京城西安,世代为京城的高官。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把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全部软禁起来,逐个逐杀,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李衜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磨刀李氏是人数从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百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衜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地区、抚州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他们家庙里的梁柱上有一副很生动的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很多,北宋·李常,字公择,历官吏部侍郎、户部尚书等;李受,历官太子少保;李彭,字商老,江西诗派重要名人之一;南宋·李公懋,字子勉历官监察御史、湖北提刑等职。

五、福建上杭李氏
  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名臣李纲的后裔。李纲,字伯纪,唐宗室后裔,福建邵武人,生于公元1083年,卒于公元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
  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
  其后裔大批的迁往两广,海外,和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
  福建的上杭李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其最著名的就是清康熙皇帝的大臣李光地,近代的有世界豪富李嘉诚、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等。

 


分享按钮